APP下载

祛脂保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肥胖症临床研究

2015-04-26单琳琳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保肝肥胖症酒精性

单琳琳

(连云港市中医院 脾胃肝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祛脂保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肥胖症临床研究

单琳琳

(连云港市中医院 脾胃肝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观察祛脂保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肥胖症患者(BMI>28)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口服,中药组患者采用祛脂保肝方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肝功能、甘油三酯)、体重、BMI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西药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实验室检查、体重、BMI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祛脂保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肥胖症疾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肥胖症;祛脂保肝方;临床研究

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肥胖症发病率增长迅速,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在中国发达地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约达15%[1]。近年来,我院采用祛脂保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合并肥胖症患者3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肥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西医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28,且中医基本证型为痰瘀互结。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70g/周);②肝脏彩超示弥漫性脂肪肝表现;③血清ALT和(或)AST持续增高4周以上。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55岁;②BMI>28;③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未服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其他药物。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肝病患者;②合并有肝脏恶性肿瘤、感染及胆道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方法

1.5.1 西药组 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治疗,每次456mg,每日3次,口服。

1.5.2 中药组 采用祛脂保肝方(均由我院中药房统一机型煎制)辨证治疗,基本方:青黛10g、明矾3g、决明子15g、生山楂15g、醋柴胡10g、郁金10g、丹参15g、泽泻15g、荷叶10g、生蒲黄15g、茯苓15g、绞股蓝15g。煎取药汁,每瓶100mL,每日1瓶,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体重变化,计算体重指数;肝功能变化;血脂变化;停药4周后体重指数变化。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临床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肝脏彩超恢复正常,停药后病情无反复;好转:患者症状、体征缓解,实验室指标未完全恢复正常,肝脏彩超部分改善;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缓解,实验室指标未恢复正常,肝脏彩超未改善。

总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2 实验室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ALT及甘油三酯恢复正常;显效:ALT下降>50%以上,TG(甘油三酯)下降≥40%;有效:ALT下降>30%但<50%,TG下降>20%但<40%;无效:ALT下降<30%,TG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西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西药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疗效比较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ALT、TG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中药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主要疗效指标的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BMI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8周后及停药4周后,中药组患者BMI等指标改善情况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BMI变化情况比较 (n)

注:与西药组比较,*P<0.05。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属中医“积聚”“痰浊”“肥气”“肝着”等疾病范畴[2],多因嗜食肥甘厚味,久坐久卧,兼之作息不良导致。该病最基本病因为痰湿,痰湿影响肝的疏泄,继而化为痰瘀。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主[3]。我院在继承先贤古方的基础上,创立祛脂保肝方。以青黛除湿、清肝,配合郁金、柴胡疏肝;丹参活血化瘀、疏肝解郁;荷叶利湿化浊;茯苓益气健脾;柴胡助健脾化浊调脂;生山楂祛瘀消积化脂;决明子清肝,有调脂、降脂、化浊、降低胆固醇之功效;泽泻淡渗利湿、化痰降浊,改善肝脏脂质代谢,抑制甘油三酯肝内合成;生蒲黄配合丹参调肝脾化瘀血,寓养血于活血之中;绞股蓝降脂、降糖,可减肥胖。诸药合用,可祛痰活血、疏肝调肝,痰浊得化,瘀血得行,气机条畅,肝脾复健,痰浊瘀血无法生聚,从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肥胖症的目的。

综上所述,祛脂保肝方用于治疗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合并肥胖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ALT、TG水平,减轻肥胖症患者体重及BMI指数,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FAN JG,FARRELL GC.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J Hepatol,2009(50):204-210.

[2] 程华众,曾斌芳.脂肪肝中医病名的文献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26(6):12-14.

[3] 张谷运,关茂桧.辨治脂肪肝的经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13(2):108-109.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9-17

江苏省连云港市科技项目(SH1228)

单琳琳(1981-),女,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等疾病。

R259

A

1673-2197(2015)22-0123-02

10.11954/ytctyy.201522061

猜你喜欢

保肝肥胖症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运动减肥
澳大利亚医生呼吁征税含糖饮料对抗肥胖症
澳大利亚医生呼吁征税含糖饮料对抗肥胖症
保肝药别随便用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