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林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2015-04-17陈华昌

福建林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林业互联网+融合

陈华昌

(福建省林业信息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互联网+”时代林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陈华昌

(福建省林业信息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跨界融合,产生了各种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此,“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该文在探索“互联网+”的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

互联网+;林业;信息化

1 引言

“互联网+”这个概念于2012年在业界首次被提出,它强调互联网与各传统产业进行跨界深度融合。“互联网+”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与标志,也是进一步促进信息消费的重要抓手。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被写入政府报告。7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互联网+”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站在这个风口上,林业行业该如何让自身飞起来呢?为加快推动互联网与林业行业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促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保护智慧化,林业信息化建设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发展思路。

2 “互联网+”的含义和特征

2.1 “互联网+”的含义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简单相加,而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并且将其改造成具备“互联网+”特征的新模式的一个过程。根据业界对“互联网+”的定义的描述,可以将其归纳为,“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将现代通信信息技术与各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与新模式,构建跨时空协同作业的新生态。

2.2 “互联网+”的特征

2.2.1 创新性

互联网通过对生产、供应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要素施加影响,从而改变其原有结构,创造出新的业态。利用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开拓创新思维方式,为传统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开发出更多创新的应用。

2.2.2 融合性

“+”就是要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对原有行业发展模式进行变革,达到融合协同,实现群体智能。通过各要素的融合,使得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合作伙伴参与创新等。

2.2.3 开放性

开放性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特性。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必然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去掉,把原来互相孤立的环节连接起来,从而将组织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向外延伸,让市场驱动产品研发,通过远程提供智能化服务。

2.2.4 连接性

“互联网+”的目标就是要连接一切,实现人、物、事全面互联。

2.2.5 敏捷性

“互联网+”使得产品的研发、服务的交付以用户为中心,注重人的体验,发挥群体的智慧,打破时空的限制,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市场敏捷性。

2.3 “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的概念虽然被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其应用领域已经非常深入。政府部门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构建“城市服务入口”,集成了户政、交通、医疗、社保、报税、教育、水电煤缴费等民生服务,助推政府优化城市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模式;“互联网+”交通产生了滴滴打车、E代驾等高效交通案例,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互联网+”金融产生了“P2P网络信贷”、“众筹”、“互联网银行”等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商贸促进了B2B、B2C、F2C、跨境电商等电子商务模式的大发展;“互联网+”工业使企业可以通过“众包”平台满足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农业产生了猪管网、美菜网等能将农业融资、生产、供应、销售和物流各个环节进行高效整合,形成自循环的农业产业新模式。“互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已经不胜枚举,其应用同样存在于林业行业。福建金森林业公司实施了“智慧林业”建设,在森林资源监管、智能办公等方面,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林业“三防一体化”信息化平台,实现智能化办公、实时全面视频监控(含无人遥感飞机视频接入)、扑火指挥、远程调度、空间分析、疫区管理、位置服务等多项智能应用。

3 “互联网+”林业发展方向

“互联网+”林业要在“互联网思维”指引下,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3S技术、智能化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林业信息化从零散的点的应用发展到融合的全面的创新应用。一方面,实现林业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和管理,更透彻地感知摸清生态环境状况、遏制生态危机,更深入地监测预警事件、支撑生态行动、预防生态灾害;另一方面,建立民生林业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林权交易、林业产业、生态旅游等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链的整合以及服务模式转变,使林农成为市场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商平台转型为卖家,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易,使林农通过融入新型产业链受益。

4 “互联网+”时代林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4.1 加速林业基础网络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创新,其前提是能够通过网络连接一切。为此,林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完善林业基础网络系统,建设林区无线网络,构建“互联网+”林业信息传输通道。

4.2 建设林业立体感知系统

建设林木感知、林区环境感知、林业管理智能感知等方面林业物联网,构建林业遥感卫星、无人遥感飞机等监测感知的林业“天网”系统,利用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使林业系统中的森林、湿地、沙地、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资源可以相互感知,能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自动预警;建成智慧化的应急感知系统,实现省、地、县、乡等四级林业管理部门的应急联动,为各级林业部门提供高效、精准的应急指挥服务。

4.3 推进林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完善公共基础数据库、林业基础数据库和林业专题数据库,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林业信息资源目录、交换和服务平台,实现全省林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核心业务应用协同化融合。

4.4 搭建林业资源实时监测管护平台

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S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先进智能的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实时有效监管;建成智能化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系统,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例如,南平市延平区林业局建成的林业“三防”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3S和大数据等技术,在林区和疫区设置多套高清摄像头云平台,对所属区域实行全天候、360度实时监控,监控画面及数据实时通过运营商线路传送至云平台,并通过监控中心大屏实时显示,一旦发生火情,监控系统自动报警,使火灾防控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护林员管理系统实现GPS终端提供位置服务,4G网络提供数据高速传输网络,林业执法人员及护林员利用4G终端即拍即传,将巡检情况实时拍摄并上传云端,监控中心对上传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精确排查林木盗伐,对林区防虫作业进行科学指导,最终达到“防火、防虫、防盗”的三防目标,促进政府、企业、公民和谐互动。

4.5 加快民生林业信息化项目建设

建设林业信息统一发布平台,为基层林业工作人员、林农、林企提供全面的林业政策、科学技术、项目接洽和市场供需等信息服务。加强林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以及林权交易、碳汇交易、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等商务信息的实时采集、综合分析与权威发布,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林业商务新模式。

5 结束语

“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改革创新的驱动力,加快其与传统林业的融合,必将催生林业产业新的发展模式,为林业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林业管理部门也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不断优化行业管理,促进林业管理高效、信息透明、决策科学。

[1]国家林业局.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Z].201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

[3]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4.

责任编辑/罗美娟

The Ideas for Forestry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Internet+"Era

Chen Huachang
(Fujian Provincial Forestry Information Center,Fuzhou Fujian 350003,China)

F316.23

A

:1003-4382(2015)10-0046-03

2015-8-26

:2015-9-29

陈华昌(1973-),男,福建长汀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林业信息化工作。

猜你喜欢

林业互联网+融合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land produces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