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术路径

2015-04-17陈祺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职业大学生工作

陈祺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

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这就要求高校既要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就业指导,又要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大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教育、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1]。其本质上是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将来要干什么”,即选择职业方向和设定职业目标[2]。这不仅是生活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大学生们要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合理规划职业人生,减少在人生路上的徘徊与犹豫,为主动迎接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3]。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概念“路径依赖”,即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说,起点选择非常重要[4]。技术路径选择主要基于自身的职业兴趣、天赋、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入职的最佳匹配,将每个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整合进个人的生涯发展进程之中,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特别是职业教育必须承担为个体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指导和推进其终生发展的责任。这既是积极面对人生,思考个人一生的职业选择、职位的变动与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与安排,又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都关注的人生问题,尤其对大学生来说,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2 技术路径之前提:立足身心健康,积极自我悦纳

2.1 自我认识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从成分上来讲,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个部分。对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一是父母过多地关怀让其过多地关注物质自我,又限于吃穿住行等表面感觉,而忽略了真正的“我”的身体及其特定部位,特别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二是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特有的“网络自我”,大多学生能用于正面的学习、交流与购物,而沉溺网络(手机)游戏的学生也不少;三是用于经营人际关系的社会自我,日渐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爱心、善行、仁义等传统的正能量需要强化;四是需要更多地客观认识精神自我,加强个体对于个性心理特征的认识,关注自我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并能对其进行恰当的理解。

2.2 自我悦纳

悦纳自己要用情,上天造我最真诚;接受全部无好坏,真我假我皆是我。心理喜欢唯一己,不讲条件为前提;心理健康顺环境,自我实现看背景。自卑是因埋怨起,失望悲观缺热情;勇敢走出当众言,自我暗示信心增。自负是由赞美始,只说未做就叫好;唯我独尊持己见,接受批评平等看。好吃好穿生虚荣,攀比追逐名利乱;立足社会比贡献,病态行为自惩罚。暴力家庭生报复,心胸狭窄戒备重;控制自己最关键,换位思考满眼情。空虚无聊懒为因,心无目标就没劲;阶段空虚及时填,读书工作金不换。善待人生先爱己,爱惜身体第一宗;活出个性需自然,道在当下谁为先。社会舞台好精彩,演好角色在心态;人生苦乐皆有缘,心态决定己一生。

2.3 健康自我

奥尔波特、马斯洛、弗洛姆等专家的健康人模式理论,关于健康自我意识除了善于自我接纳之外,还包括恰当的自我关注、合理的自我分析、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和不断的自我发展。一方面要求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达到静态平衡,找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点,提高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主观自我与社会自我之间达到动态平衡,不仅是自己所认识和评价的自我,还有别人眼中所认识和评价的自我,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找到主观与客观评价的平衡点,是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体现。通过健康自我的探索,以便进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3 技术路径之基础:围绕学习实践,自然适应过渡

3.1 学习适应

著名作家王蒙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其他的一切都是学习的恩泽。21世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二字,变化会引起人的心理的一定恐惧,战胜这种恐惧的有力武器就是学习。唯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形成学习的习惯,让学习生活化。适应性学习就是要以“解决新问题”为核心,发展个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开放性学习指学习不限时间与地点,不限于专业和内容,不限于用一种方式和途径,不限于唯一的结果表达。学习性学习就是在没有教师指引的情况下,自己也懂得去学习,特别是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里,人们比的不仅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成功人士正是通过速度性学习,面对新的挑战,愉快而自如地去运用、驾驭和创造知识。

3.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作为沟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桥梁,使大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岗位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可称之为零过渡期就业。基本定在毕业学年的第二学期,大多学生的重点其实已经放在找工作。既能学到更实用的东西,比如深入了解社会,与人沟通、交流、合作以及奉献精神等,也有利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实习是一块试金石,要让企业看到自己的光彩,首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单位,并以一名正式员工来要求自己,尽量地发挥出自身的才智和潜能;其次要加强沟通,从前辈学习成功的经验,并仔细观察,大胆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第三切忌不要急于求成,要脚踏实际地多做事情,并完成一份正式的实习鉴定。实习实训为双向选择提供了一次机会,让大学生了解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对大学生做出评价,发现合适的人才,降低签订用人协议后因双方不了解而导致人才流动所带来的损失。

3.3 职业适应

职业适应是指毕业生个体结束学校教育,进入职业环境,与这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互动、调整以达到和谐的过程。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在人生道路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角色适应:以良好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走上工作岗位,在熟悉新工作、新环境的过程中,工作不挑剔、有条不紊、勤学好问。人际适应: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尽快适应职场的人际关系,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忌过于热情、缩手缩脚。心理适应:是指大脑对新职业的各种信息引起的各种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意志、性格等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其中情感上的适应尤为重要。生理适应:就是指对工作时间、劳动强度及紧张程度的适应,应该注意科学地运筹时间、劳逸结合,适当加强身体锻炼,工作生活要有规律。能力适应:根据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来调整和改善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之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过程。既取决于工作实践,还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

4 技术路径之核心:依托职业性向,选择自己所长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别匹配理论认为:某一类型的职业通常会吸引具有相同人格特质的人,而具有相同人格特质的人对许多生活事件的反映模式也是相似的。在同等条件下,人和环境的适配性和一致性将提升个体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图1)[5]。

图1 职业性向六角模型归类

4.1 喜欢与事物打交道的人,追求安全、分享平淡

喜欢与事物打交道的人包括两类:一是现实型的喜欢用手或工具制造或修理一些东西,愿意从事实物性的工作;喜欢从事户外工作或操作机器,不善于表达情感;通常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身体强壮、粗狂、稳健,擅长机械和体力劳动。二是常规型的人喜欢规范化的工作或活动,希望确切地知道让他们干什么,喜欢整洁有序;更愿意在一个大集体中处于从属地位,具有细心、顺从、依赖、有序、有条理、有毅力、效率高等特征;多擅长文秘或数据类工作。

4.2 喜欢与他人打交道的人,追求变化、适应群体

喜欢与他人打交道的人包括两类:一是社会型的人,其典型表现是喜欢与人合作,关心他人的幸福,喜欢给人做培训或给大家传达信息,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喜欢那些需要与人建立关系、与群体合作、与人相处以及通过谈话来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工作环境;通常易合作、友好、仁慈、随和、机智、善解人意。二是管理型的人喜欢领导和控制别人,或为了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的去说服别人;追求高出平均水平的收入;善于运用权力、关心地位,希望成就一番事业;通常精力充沛、自负、热情、自信,具有冒险精神,能控制形势;大多在政治或经济领域取得成就。

4.3 喜欢与自己打交道的人,追求个性、享受孤独

喜欢与自己打交道的人包括两类:一是研究型的人喜欢那些与思想有关的研究活动,喜欢研究那些需要分析思考的抽象问题;通常具有聪明、好奇、有学问、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有数学和科学天赋等;虽常隶属于某一研究团体,但他们喜欢独立工作。二是艺术型的人喜欢自我表达,喜欢在写作、音乐、绘画和戏剧等方面进行艺术创作;通常会尽力避免那些过度模式化的环境,喜欢将精力完全投入自己所制定的项目之中;通常善于表达,有直觉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表演、写作、音乐创作和演讲等天赋和审美能力。

5 技术路径之关键:根据最佳定位,享受和谐人生

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意识。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也就是每个人的最佳职业定位。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实践中,通过内外部条件、因素的比较,自觉主动地选择出最有利于自身发展和能够做出最大贡献的职业定位。

5.1 职业兴趣·以己所爱·我到底想干什么

选择职业,兴趣比能力重要。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因,是大学生以后从事职业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即哪些活动是自己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哪些事情会引起自己的注意。当大学生对某种职业感兴趣时,这种兴趣便会引导他们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即使是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乐趣无穷;相反,如果从事的是不感兴趣的工作,在心理上便是一种负担,无精打采,勉强应付,也很难作出什么成绩。

5.2 职业技能·以己所能·我到底能干什么

技能是指大学生掌握的从事自然或社会活动的本领,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影响工作效果的基本因素,决定着职业取向。卡耐基曾经说过:“一定要做你擅长的事情,才能发挥你的潜力。”每个大学生都羡慕那些能够做自己所爱、爱自己所做的人。如果一个设计师非常擅长画画,那么工作多他来说就是一种乐趣;而反之,在工作中就没有长足的进步和取得成就的感受,比较容易造成职业枯竭感。

5.3 职业价值·以世所容·我到底为什么干

价值观是一种有关什么是“值得的”或“不值得的“地看法,是推动并指导大学生做出决策和行动的原则和标准。他决定了大学生们可能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来生活和工作。由戈登·奥尔波特、菲利普·弗农和加德纳·林德芮提出的基本价值取向,包括理性(以发现真理为其乐趣)、经济(看重事物是否有用)、审美(重视外形与和谐)、社会(具有利他与博爱精神)、政治(对权力、个人影响力和名誉感兴趣)和宗教(关心所有经验的统一)。如果大学生能在未来职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那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有意义、有目的,他的工作就会是一种乐趣。

和谐的职业人生,除了有技能,还能够享受工作给你的乐趣,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的工作是符合你的价值取向的,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图2)。

图2 和谐幸福职业锚

6 技术路径之保障:顺应职业要求,听从内心召唤

6.1 职业对大学生要求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根据行业和岗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作为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概括起来包括:一是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在比较差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努力,才能适应工作。二是积极动手实践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才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大学生要积极参加职业实践,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三是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除了沟通协调被日益看重之外,应该更多地思考怎样更好地帮助别人,同时也获得别人的帮助。四是必要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每一个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能力。五是不可缺少创新能力,这是大学生适宜社会最有效的通行证,只有完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才能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

6.2 正确的自我实现观

马克思说过:“在选择职业时,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这是自我实现的原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正确的自我实现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应该正视大学生对自我利益关注的事实;但也应认识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有机统一的,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一己之私利的手段,必然会导致择业观出现偏差和错位。特别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点,应该审时度势,做好到边远地区或基层单位工作的心理准备,回报社会、展示才华,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实现人生的有效价值。

6.3 使命与职业的区别

“视工作为使命”意味着个体在做他们最渴望的事,会视工作中所体验到的自我实现感高于客观成功指标。使命是指你被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而去做一些事情。任何一种职业就其本身而言,虽不是一个使命,却又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使命。两者的区别如表1所示[6]。追逐内心的召唤,带给我快乐无限;响应心底的呐喊,一心当使命成全。全身心投入事业,个性热情和技能;诠释真实的自我,沉浸工作忘了我。内心非常地安宁,平静地让我吃惊;发现自我的旅程,每次滋润都成长。伴随自我再更新,不断发现新领域;良性循环不怕忙,真实自我显才华。追求召唤是权利,激情工作充能量;漫长艰难地道路,走起来心情舒畅。

表1 使命和职业区别

7 结语

面对高校特别是高职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局面,只有选对技术路径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将美好的愿望转化为坚定的职业方向和可实现的目标。不仅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是当代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的必要前提,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7]。在立足身心健康、积极自我悦纳和围绕学习实践、自然适应过渡的基础上:(1)从职业性向来看,擅长与事物打交道为基本路径,擅长与他人打交道为高期望路径,擅长与自己打交道则为创新路径。(2)从职业锚来看,乐趣、技能和价值,三者居其一为蹩脚路径,三者居其二为常规路径,三者均居为幸福和谐路径。(3)从职业和使命的区别来看,唯有顺应职业要求、听从内心召唤才是最成功的技术路径。当前的社会发展速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对每个人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代大学生应该抓住机遇,在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同时,积极实践、适应变化,充分理解运用职业技术路径,结合客观条件需要,及早制定准确、有效、可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赢在起跑线上[8]。

[1]王亚峰.职业锚理论在高职学生学业生涯中的运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86~87,92.

[2]李勤梅,成 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6):100~102.

[3]刘法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9(1):126~127.

[4]王培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三色通道[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30~32,35.

[5]车绪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8):17,23~25,27~29,32~36.

[6]郑日昌,邓丽芳.专业技术人员健康与心理调适[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3):32,42,61~62,77~80.

[7]王鲁刚,宁海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7):12~15.

[8]杨 申,张 振.职业锚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53~55.

猜你喜欢

职业大学生工作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我爱的职业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选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