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灌口风景湖景观改造探讨

2015-04-17张晓敏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河道风景景观

张晓敏

(福建省厦门园林植物园工程部,福建 厦门361000)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厦门土地、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城市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近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完善,生态型园林已经成为厦门园林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生态型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营,遵循生态学园林,营造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相统一,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并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本文以厦门灌口风景湖公园为例,主要探讨了通过对风景湖的生态园林景观改造,使其完成了从一个臭水沟到生态景观公园的嬗变。

2 建设背景及工程概况

2011年,灌口风景湖公园存在着众多问题:风景湖所在的瑶山溪流域内径流变化大,易发洪涝和干旱,沿岸的农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溪流河道,导致河滩区域淤泥堆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并散发着臭味,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基于此,市政府决定对风景湖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治理,解决风景湖水污染严重、防洪能力低、生态景观不佳等问题,使其成为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营造优美的水岸风景。

风景湖公园作为岛外最大的综合性市政公园,紧邻灌口市民服务中心共建群,是灌口重要的生态绿地和景观区。公园规划总面积约39万m2人,其中水域面积14万m2,公园绿化与建设总用地面积25万m2,是灌口镇中心城区的大型市政休闲景观公园,是省、市、区重点民生工程,同时也是灌口小城镇绿色廊带、绿化景观工程的重点项目。

3 设计思路

厦门集美区政府为民打造的灌口风景湖公园改造工程,是属于治理水环境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对风景湖水库周边城市绿化用地的综合打造,营造区块内“面清、岸洁、水净、流畅、有绿”的滨水公园环境。公园分3个区:一区:结合原有古驿道存留的“塔仔塘、古桥”等文物古迹,将其打造成“桥、亭、牌坊、书院、戏台、文化墙”等组成的驿道文化为主题的公园。二区:利用原有灌口文化馆进行全面改造成为灌口小城镇建设规划厅,供市民参观了解小城镇建设的情况。三区:建有多个亲水平台、儿童乐园区、中老年活动区及法制园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农科教育的基地。规划设计以综合生态管理为指导思想,增添滞洪区,以满足河道防洪需求为前提;通过截排污水和初期雨水,利用再生水补水,改进河道水质;革新驳岸,还原自然生态水岸;设立滨河交通道路,强化河道与周围公园空间联系;并在河岸种植多层次、四季交替的植物,营造怡人的滨水休闲空间,使灌口风景湖成为市民公园的生态水景,为市民提供亲水、赏水、玩水的环境,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与赏景游憩的需要。

4 主要施工措施

4.1 环境整治

风景湖公园的建设得益于近年来的深青溪、瑶山溪综合整治工程。风景湖是瑶山溪的一段,自2008年以来,集美区共投入2亿多元对深青溪、瑶山溪进行综合治理,除了水利工程之外,生态恢复也是治理的重要内容。集美区开展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让灌口的溪流更加清澈。原先灌口共有968家养猪场,近20万头猪产生的排泄物几乎都排进水体。整治后,水源地附近不再允许养猪,退养区内仅剩的4家养猪场也被要求必须达到“零排放”。现在,100多亩原先拆掉的养猪场里重新种上了树苗。在日常的环境工作中,灌口镇每年要投入上千万元用于卫生维护。目前,灌口镇特别组织机关单位、部队近千人开展“洁净家园”行动,对各村居、主要道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铲除卫生死角。

4.2 提高河道防洪能力

灌口风景湖是瑶山溪水利工程的一部分,瑶山溪流域大多为山溪性河流,降雨强度大但历时较短,短时间形成洪水后,迅速沿河道下泄入马鸾湾,无法形成长时间的径流;河道窄浅调蓄能力较差,缺乏保水蓄水功能,造成枯水期水量很小,甚至干涸,不能满足城市景观及环境用水要求。这次改造主要以实际勘测地形及现有在建防洪地方形式为依托,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标准修建防洪水利设施,迁走原有果林,开挖地形造成低洼地,洼地的一部分成为公园的疏林草地,另一部分再挖深些成为公园的湖泊,这样不只能够消纳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又可成为公园的景色和游览休闲区。另外,挖出的土方就近调配到公园内需要塑造的地区,既丰富了原有地形,也处理了因公园革新塑造地形需求的大量土方。并建立了若干蓄水工程物,如风景湖、塔仔塘水库,跌水、溢流堰等,通过完成河道清淤、护岸等水利工程使之满足蓄水功能的同时,达到整体景观效果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以达到生态和谐的风景湖之美。

4.3 改善河道水质

水环境的保护是整体环境综合打造的基础所在,风景湖如果不能保证水质的清洁干净,那么任何的景观措施都达不到人水亲和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大量污水已在厦门市特区截污工作的处理下返回污水系统。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风景湖截污后,仍然有部分污水被直接排入河道。此外,雨水夹带的垃圾物会给河道增加污染负荷。风景湖公园建设充分利用周边市政道路的污水管道,对流入风景湖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截流,在风景湖与灌口中路交叉口东侧,已建好一座日处理5000t的污水处理站,对实施河道截污,保障河水的质量。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可将污水处理后用于回灌公园绿化,再把剩余的水作为风景湖的补水,实现节水循环和绿化灌溉。

4.4 恢复自然生态水岸

风景湖的自然生态水岸基本维持水利工程设置的河道岸线。但是在3个区域进行针对性的岸线局部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景观效果。河道两岸地形教陡,植被保持完好段,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根据现场情况设置人行栈道,不进行其他工程措施处理,保持原有生态植被。对溢流堰等水利工程进行保留,同时对跌水等设置了针对性的景观修缮,使之与整体风景湖景观效果相协调。河道护岸的基础沿用现状斜坡基础,但是在斜坡面层上增加种植土,并对坡脚部分增加景观置石,使岸线整体景观更加自然和协调。通过对河床生态进行改造,能够较好的恢复河流的生态属性。更多的利用自然形成的浅滩等水面空间,在增加河道的丰富程度的同时,为河道内的生态环境平衡提供条件。与此同时,在进行景观绿化过程中,采用相关的生态工程袋以及石笼,以体现出明显的绿色,以及较为松软的土壤。除此以外,结合原有的堤防结构,根据整体景观需求及河摊的宽度,顺河道建设亲水平台、步道,提供沿岸的休息和娱乐空间,满足人民群众的亲水与赏景需求。

4.5 建立滨河交通道路

公园主要出入口的设置结合人流及车流分析,充分考虑周边使用人群的行为习惯进行设置。根据使用要求,三大分区各自建设主要入口。各分区的出入口体系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形成一主多次的开放式布置形式。主园路与铺装广场构成园路体系的主要骨架系统。次园路将公园的游憩体系延伸到各个景观节点,使的景观节点具有可达性。汀步及其他道路体系是指除铺地、主次园路以外的其他可供通行的部分,包括汀步、栈道等。铺装广场是公园的主要游憩、集会的场所。铺装广场样式满足一定规格的聚会及集散需求,满足一定的完整形态场地的面积要求。为了更好保证和公园周边的联系,风景湖还建立了跨河人行桥的相关架设,起到一定的沟通作用,并且在城市主导路下面,沿河道创建了南北走向的下穿人行道,将城市主道路分割的公园各区连接在一起,各个区块间的交通变得通畅,加强了公园的整体性。

4.6 营造多样性的植被景观

风景湖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是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将水滨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上的特殊性还有风景湖自身的气质特点结合起来,以维护风景湖生态平衡为宗旨,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用生态、欣赏、经济效益想结合的模式进行,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植被资源,在此基础上,以景区、景点绿化为重点,逐步改善整体用地的绿化状况。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绿化的点、线、面穿插于山水之间,各景区、景点的绿化要突出湿地景观的主题,但同时又要表现区域的个性,达到树种生态性和环境条件相统一,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4.6.1 以生态林、景观林、湿地植物群落为面

生态林:以水杉、落羽杉、垂柳为骨干树种,形成背景林带,在空间上起到隔离的作用,而在视觉上有有通透感。景观林:以黄槿、菩提、盆架子、小叶榕、高山榕、大叶榕、大叶樟、桃花心木、小叶榄仁、木棉、凤凰木、洋紫荆等树种为基调树,穿插其他观花、观果、观枝、观叶、的优良树种以及热带植物,在丰富林带的同时,也使其成为湿地植物群落的美丽背景林。湿地植物园群落:是整个生态湿地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湿生植物、水生植物的合理布置,为生态湿地的物种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4.6.2 以道路沿线的绿化规划为线

游览主干道,是风景区内的游览快行道,打破以往“一条路、两行树”的简单模式,在注意层次和色彩及动态观赏效果,建设成为具有自然情趣的风景道路。乔木主要是以桃花心木、小叶榕、凤凰木、木棉等乡土树种,其下在配置花灌木,如扶桑、鸳鸯茉莉、毛杜鹃等。游览道及木栈道,是景区的慢行道,植物布置做到可触可闻、花果并茂,可选用习性强健的花灌木,如鸡冠刺桐、大花紫薇、羊蹄甲、洋紫荆等。

4.6.3 以景区、景点的绿化规划为点

广场文化区:以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将陆地运动场地设施隐藏在林中,形成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中心活动区广场以常绿高大乔木为背景,以姿态优美的落叶乔木为广场的林荫树,用时令草花来烘托广场热烈的气氛。器械活动区以大草坪为主,散置高大乔木如子母树、火焰木、猫尾木、高山榕等。生态休闲区:本区块布置众多休闲建筑,在植物配置中利用植物疏密来增加景深,利用植物高低错落来营造该区域的清、静、幽。将各建筑隐藏在植物空间中,中间开阔、色彩丰富、四季有景、鲜花浪漫的世外桃源。在水际边境栽植大量的再力花、旱伞草、紫莎草、睡莲、王莲、水葱、鸢尾等水生植物。让人们在享受休闲生活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野趣的生态环境。

5 结语

灌口风景湖一体化整治是市政府实行的一项人民向往的工程,同时也是厦门市水利环境整合的主要工程之一,让河道的生态景观作用得到全面恢复。历经2年,于各单位大力帮助指导下,通过设计队、施工及监理等部门的一同努力,风景湖的整治工程已完全竣工,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以及社会效益,取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现在,风景湖岸的改造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效果,以往的令人做呕的河岸,如今旧貌换新颜,开始真正有了“风景”(图1、图2)。

图1 改造前

图2 改造后

[1]曹世奎.新公共管理下城市公园的综合治理[J].绿色科技,2011(6).

[2]吴仁武.公园绿地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业大学,2012.

[3]程世丹,刘 征.国外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营造策略[J].长江建设,2003(2).

[4]吴健喻.福州市内河综合治理的研究[J].福建建筑,2005(1).

[5]龚维超.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猜你喜欢

河道风景景观
景观别墅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环保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景观平面图》
河道里的垃圾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