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科普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2015-04-17谢雅妮巨军海陈卫城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横琴园林植物科普

罗 耀,谢雅妮,巨军海,陈卫城

(珠海琴建园林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519000)

1 引言

我国台湾学者林乐建在《造园》中指出:公园是提供大众享受、休养、游憩之用,能保持都市市民之健康,增进身心之调节,提高国民教养,并自由自在地享受园中设施,兼有防火、避难及防止灾害之绿化地[1]。《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则明确地指出了园林与公园的密切关系: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2]。陈敏等[3]从城市的发展趋势、社会学角度、经济学角度上论述了公园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崇尚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和清幽雅致的环境。珠海横琴大开发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园林绿化特别重视,对园林的质量要求也特别高。在此背景下,规划建设珠海横琴园林科普公园也提上日程,既为解决开发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给人们提供休闲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又可通过这一平台,增加人们对园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为促进珠海横琴的园林技术水平提高。

只有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在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经济水平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制定出最佳的园林科普公园规划,设计出最合理的布局和生产模式,并且具有可操作和可实施的特点。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背景

珠海市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毗邻港澳。自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后,横琴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4],横琴的建设发展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横琴新区把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作为重要保障进行建设,并于2014年10月申请设立大横琴山省级森林公园。

2.2 地址位置和气候条件

规划建设的珠海横琴园林科普公园项目位于横琴岛小横琴山麓北面,原横琴苗圃规划用地,占地面积约50万m2。属于横琴岛内大小横琴山脉范围,北面距离东方高尔夫球场500m,东距石博园景区2km,与大横琴山省级森林公园相隔不到5km(图1)。

图1 园林科普公园规划现状

该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23℃,平均年降雨量2015.9mm。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原始植被保存完好,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发展条件较好。

区域交通条件:位于珠海横琴新区横琴北路,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公交直达;区域经济条件:区域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与澳门隔河相望,横琴莲花口岸24h通关,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与香港、澳门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区域生态环境:依山傍水,森林资源丰富,青山碧水,景色十分清幽,是个理想的天然氧吧。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山泉水常年不断,适合进行园林生产及园林科技项目的开发与推广。

3 规划设计理念和原则

横琴园林科普公园建设将遵循“园林为体、科学为魂”的规划设计理念,注重园林植物景观、园林生态、科普教育,结合园林苗圃生产、园林小品展示与销售、生态休闲、游憩观光等,打造成园林生产、销售、观光、展示、科普的生态花园和园林科技教育培训基地。

3.1 整体协调性原则

公园的规划建设关系到整个地区绿化系统的发展与保护,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5]。园林科普公园的规划建设应兼顾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综合协调与周边城市景观、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将规划设计的各个功能区,各个景点、景观要素与周围环境、资源保护和城市发展等协调,融入到当地建设中去。

3.2 绿色生态性原则

坚持“绿色生态”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园林的自然生态特性,将自然生态及各类元素良性循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同时,应加强绿色节能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强调绿色科技,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3.3 科学性原则

园林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含文学、艺术、生物、农业、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所以,园林科普公园的规划设计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并以科学的规划方法及手段为指导。

3.4 美学性原则

园林科普公园规划设计强调自然美、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坚持园林的美学特性,将园林植物和园林景观紧密结合,不仅体现园林艺术美、景观美,更着重园林植物美,注重种植层次和相宜季相特征的搭配,营造具有特色的植物群落和植物景观。

3.5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园林科普公园规划建设应确保生态保护,坚持资源价值可持续利用,以及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不仅只考虑规划、设计、建设,更要考虑管理、经营、维护等方面,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功能化分区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是创作与建设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6]。园林科普公园规划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提供休闲游憩活动及经营生产为辅,通过对自然景观资源、花卉苗木培育、观光、艺术、科普、休闲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改变传统园林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绿色生态、科普、观光、休闲产业,加快现代生态园林建设步伐。

根据规划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7],结合苗圃基地现有的实际基础,针对不同的景观空间进行分类并进行节点规划设计。园林科普公园一期规划用地面积30万平方米,公园的游人容量在5000人,配套停车位面积1500m2,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100个,根据园路合理分布休闲座椅,数量不少于500个。

首先将景观空间分成7个功能区,根据不同类型、规模的功能区域采取了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处理,对不同的功能区赋予不同的主题,按功能划分为出入口广场区、科普观光园区、观赏游憩区、科技科技管理区、山水园林小区、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区、二期发展区等若干区域(图2),整体规划见总平面图(图3)。

4.1 出入口广场区

大门的出入口位置,也是公园的门面,突出“绿色、生态、科技”主题。充分利用山、石、水、植物等自然元素进行造景,因地制宜,创造富有艺术品味和园林文化内涵的景观,同时强调绿色生态环保科技园林的特色,形成鲜明的主题和内涵。

主要包括大门景观、主题标志及雕塑、安保服务站、检票口、停车场、综合服务区等。其中,综合服务区包括办公场所、管理服务、救护站、消防站等功能。

4.2 科普观光园

科普观光园区设置有科普园地、科普径、花海、教育服务交流区等设施和景点。科普园地作为重要的景区,位置应设置在靠近交通比较便利的出入口,但又有比较清静的角落或区域。除了提供丰富的相关科普知识外,还提供便利服务设施及完善的解说系统,提供游客介绍、指引、讲解等服务,科普活动采用图片、文字、模型、PPT、视频、讲座、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讲解园林方面的相关科技、文化、典故、园林植物、习性、种植、园林艺术等科普知识。

为增强有序的游览活动,扩展空间范围需要,科普径设计成环形、弯曲的弧线型的徒步小径,沿途可以配置其他富有特色的景区景点,比如风景树、鲜花时花、花海、花境等。科普小径主要以园林科普教育为主,也可以增加自然科学普及教育,并穿插树木研习径等,也可以随时进行知识更新和主题变换,形成各自独特的游径意趣。

图2 园林科普公园功能化规划

图3 园林科普公园规划总平面

4.3 观赏游憩园

休闲游憩区设置有滨水植物观赏园、休闲游玩园、农家乐、园林植物高科技博览馆、园林艺术小品观赏园,包括有盆景园、名花荟萃园、奇花异草园、艺术插花展示厅、园林科技创意园区等。

休闲游憩园区重点打造滨水植物观赏和园林艺术观赏区,注重自然生态化的植物配置设计和水生态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美学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自然生态植物群落。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引进培育新优品种,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园林植物搭配和景观设计手法,突出植物及景观艺术的观赏价值。

农家乐等的商业运营配套开发的规划必不可少,可提供和满足游人休息、观赏、交流和消费环境,完善综合配套和后勤保障功能。

4.4 园林科技管理区

园林科技管理区包括有实验检测中心、科技温室、园林苗圃科技生产示范区、气象科普站等规划建设。

园林科技管理区是整个园区的一大特色,集园林科技研发、推广、科技创新、培训,结合科技温室、科技苗圃生产示范、园林产品生产与实验检测站、气象站于一体,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的科技园林生产体系,作为展现现代园林科技水平的示范平台。同时,也可规划作为当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实习和试验基地,将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园林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4.5 山水园林小区

山水园林小区规划为休闲会所式岭南园林,通过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采用筑山、叠石、理水等园林特色手法,依据岭南园林小巧的特点,将山水花草与亭廊楼阁轩榭自然搭配,营造出生态、休闲、清静、自然美的环境,供游人游玩享受。

4.6 园林植物培育景观区

园林植物培育景观区是整个园区的另一大特色,集花卉苗木的培育生产、种植管理、种质资源保存与观赏于一体。运用生态观点和生物多样性原理,规划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圃,进行园林植物的种植、引种、选育和苗木生产。

以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乡土物种和景观是城市郊野公园生态效益评估的核心指标[8]。园林植物培育景观区最重要的价值将体现在其生态功能上,在生物多样性、乡土物种保护、基因库保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公园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4.7 绿色生态园

为减少环境污染和浪费,通过用系统学和生态学规律,开展园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和绿色农业生产,进行种养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高效、永续利用。

以“环保、生态、绿色”为主题打造绿色生态园区,同时在园区内规划了农耕体验园区,开辟草莓园等有机果园种植和有机蔬菜种植场地,对市民和游客开放,提供生产体验活动。

4.8 预留用地二期开发区

作为二期开发的预留地,前期作为林地植物景观群落类型开发,开展边坡复绿、生态恢复规划建设,同时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域和动物保护放生区。后期可增加登山步道、探险游道及少量的游乐设施作为生态森林公园开发利用。

5 园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对于园区来说,道路系统是园区的骨架[9]。园林科普公园的道路系统规划包括消防快速通道、游园环形干道、游步道(包括科普径、观光径等),其中消防快速通道有3400m,游园环形干道4800m,游步道1200m,园路密度约300m/hm2(图4)。

图4 园林科普公园园区道路系统规划

园林科普公园的道路系统的规划首先考虑满足园林科普公园的功能要求,引导和服务于各个功能区,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园区空间。按园区内的功能分区及游憩功能进行选线,使各个园区之间能很好的衔接和过渡,同时也注重园林布景的艺术性,做到蜿蜒曲折,照顾到游人的方便性和舒适性。通过园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景点之间自然过渡、紧密衔接,园中带景、景中有园,把整体规划构成布局严谨、景色鲜明、富有美感和特色的园林空间(图5)。

图5 园林科普公园鸟瞰

6 结语

园林科普公园规划设计立足生态科技理念,结合国内园林科技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局与设计,规划建设集科普、示范、教育、培训、生产、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自然中融入科技,将园林与绿色、生产与生态环境交融,注重了功能化分区的整体性,形成了园林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完美效果(图6)。

图6 园林科普公园效果意向

园林科普公园规划设计以生态文化、科技艺术、生产体验、休闲观光等多种类型为依托,围绕“园林、科技”主题进行多功能设计。规划要坚持绿色运营的策略,依靠自身丰富的风景园林资源,宣传绿色文化和园林科普知识,提升园林科普公园的受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效益,有助于园林科普公园的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处理好生产与保护利用、开发与管理运营的关系,既要营造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还要满足人们科普、观赏、游憩活动的需求;既能满足宣传教育、创新培训的需求,又能满足科学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种结合当地现状,以全新的思路进行符合切身实际的规划设计,对项目的定位和长远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在生态横琴、绿色横琴、科技横琴的发展模式下,在横琴区政府建设大横琴山森林公园的背景下,通过当地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充分利用当地大小横琴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园林科普公园将更完美的展现它的风采,也将显著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杨小娜.合肥城市公园系统构建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

[2]陈传康.从城市建公园到如何使城市成为公园[J].城市问题,1993(3):5~6.

[3]陈 敏,李婷婷.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9(6):10~14.

[4]陈卫城.珠海市横琴新区滨水地区及道路系统景观规划设计[J].生物技术世界,2012(12):122~124.

[5]陈美兰.北京郊野公园建设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6]杨 军.简述园林设计中的几个重点[J].中国住宅设施,2009(8):41~42.

[7]北京市园林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

[8]刘 扬,郭建斌,左小珊,等.城市郊野公园建设及生态效益评估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29~4031.

[9]郝美彬.山地型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横琴园林植物科普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张彤口岸 在改变
多姿多彩的横琴
科普达人养成记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浅析颐和园园林植物景观的变迁与发展
科普漫画
澳门单牌车入境珠海横琴政策落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