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杞容器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研究

2015-04-17黄文标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促进剂母株基部

黄文标

(福建省南靖县林业局,福建 南靖363600)

1 引言

黄杞(EngelhardtiaroxburghianaWall)属胡桃科(Juglandaceae)黄杞属(Engelhardia)植物[1],喜光,不耐阴,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但以在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较好。黄杞系半常绿乔木,树高达约10m,全体无毛,被有橙黄色盾状着生的圆形腺体,枝条细瘦,老后暗褐色。偶数羽状复叶,叶长12~25cm,小叶3~5对,稀2对小叶[2]。雌雄同株稀异株,圆锥状花序束[3]。果实坚果状,球形,直径约4mm,5~6月开花,8~9月果实成熟[4],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等省。黄杞枝叶茂密、树体高大,适宜在园林绿地中栽植,尤其适宜用做山地风景区绿化的先锋树种。其叶和皮均为中华本草所收载[5],同时叶和树皮还能入药,树皮能行气,化湿,导滞;叶能清热止痛,解除脾胃湿滞、胸腹胀闷、湿热。依据“有性繁殖创造变异,无性繁殖固定变异”的育种策略[6],并充分利用林木基因组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最大限度地获取遗传增益[7];为使所培育的苗木能保存母本优良遗传性状,缩短育苗时间、降低育苗成本,因此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进行黄杞无性繁殖育苗。本试验所探索并总结了方法黄杞扦插繁殖,以期为林业生产中进行规模化培育黄杞优质无性繁殖苗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圃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福建省南靖国有林场林业种苗基地,试验苗圃地处于东经117°17′,北纬24°30′,属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海拔高40m,年平均气温21.3°C,年平均降雨量1587~1879.4mm,年平均无霜期322.4d,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日照时数2052h。扦插试验苗圃地地势开阔、平坦,排水通畅。

2.2 供试验材料来源

试验穗条采自福建省南靖县和溪镇高山村5年生天然林,为了使试验数据有较强可比性,在黄杞母株上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叶色青绿,木质化程度、茎粗较为一致的一年生黄杞枝条。基质挖自福建省南靖国有林场炭杭工区15cm以下没耕作过的红壤土,容器袋、农药化肥购于南靖县供销社,生根促进剂邮购于中国林科院林业所。

2.3 试验前准备工作

试验前对圃地及周围2m以内进行全面人工锄草。锄草技术要求:在日照条件下,将锄草范围内所有的杂草灌木锄净,圃地锄草深度要求在5cm以上,以使草根基本锄净。将锄下的所有杂草灌木晒干,晒干后进行烧杂。然后平整圃地,要求圃地不积水。接下来在圃地及四周2m以内喷施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进行全面杀毒灭菌,要求在试验地范围内喷施药液深度在2cm以上。试验前15~20d将基质(装袋前基质用筛目规格为1cm×1cm筛子过筛)装入7cm×12cm容器中,为了方便试验方案的实施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每畦苗床装400行容器、每行装25个容器。容器中的基质用10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进行消毒灭菌,要求消毒灭菌深度在3cm以上。消毒灭菌后用旧薄膜履盖4~6d后,容器中的基质浇透清水后即可实施一下步试验方案。

2.4 试验方法及扦插试验后的抚育管理

2013年2月10日早上从福建省南靖县和溪镇高山村黄杞母株上剪回枝条,在剪取枝条的同时,分别用标签注明采穗部位。回到单位制穗时按正交试验设计分清并用标签写明母株不同的采穗部位、插穗不同基部下切口型;为了使试验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插穗长度统一剪10cm。修剪好插穗每60根分别用象皮筋扎成一把,然后将整把的插穗用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浸泡5min进行杀菌处理,扦插前插穗基部蘸正交试验设计所设计的不同种类的生根促进剂(各种生根促进剂浓度统一用600×10-6,并且各种生根促进剂溶液统一用滑石粉调成糊状),插穗基部蘸生根促进剂长度度统一为:2~2.5cm;扦插采用直插法,尽量不斜插或插歪。扦插后浇一遍清水,浇水后如果有发现插穗歪倒的要扶正。苗床用细毛竹片搭起半圆形的小拱棚,在搭建好的小拱棚上覆盖宽度为2.0m的透明农用塑料薄膜,同时在小拱棚内放置温湿度计,每个小拱棚农用塑料薄膜四周压成密封的小气候环境,以人工控制小拱棚内插穗的温度与湿度。烈日天,上午10至下午3点期间在小拱棚上覆盖遮光率为50%的黑色遮阳网,午间当小拱棚内温度高于35℃时要进行喷雾降温,确保插穗不因高温受到伤害。小拱棚内部小环境的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90%以上。正常气候情况下,扦插后每隔5~6d的早晨或傍晚,掀开小拱棚喷雾补充水份。喷雾时控制速度,注意避免压力过大冲倒插穗。等到插穗叶片水份基本风干后,及时喷施10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2000倍液75%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交互使用)以预防病害。如果出现螨虫、蚜虫、地老虎等害虫,可用4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交互使用),每隔6~10d喷一次浓度为500倍液的叶面肥,叶面肥以45%氯化钾复合肥、大肥宝(交互使用),进行插穗叶面追肥。等到插穗基本生根后,采用灌施150~300倍液根部追肥,追肥2~3次,每隔10d施肥一次,追肥以尿素、信叶植物根部营养液、高钾型高乐(交互使用)。当插穗根系长度达12cm以上时,就可以进行移苗断根,苗床逐渐过渡到全光照,经过2次移苗后就可以出圃。

2.5 试验方案设计

母株采穗部位、插穗基部下切口型及生根促进剂对扦插生根影响的试验。以红壤为扦插基质,设母株采穗部位为因素F(F1:上部,F2:中部,F3:下部)、插穗基部下切口型为因素E(E1:平切,E2:双削面,E3:单削面)及生根促进剂种类为因素 H(H1:ABT-1#,H2:IBA,H3:IAA),作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因子与水平采用L9(34)。以未做任何处理,直接扦插作为对照(ck),对照不参与试验分析,只与试验作对比。其各因素与水平中的重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排列,重复3次,每重复扦插60根插穗。扦插80d后调查每重复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及平均生根长。

2.6 数据调查与统计

本试验共9组,重复3次,总共有27个重复,先调查统计出每个重复的生根率、生根数及苗高,然后再统计出每组试验的平均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及平均生根长。

3 结果与分析

采用不同生根促进剂(H)来处理母株不同部位所采的插穗(F)及插穗不同基部下切口型(E)对扦插生根的影响作用是明显的。从(表1不同处理对扦插生根率、生根数及生根长的试验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不同生根促进剂(H)、不同部位所采的插穗(F)及插穗不同基部下切口型(E)对黄杞扦插生根率、生根数及生根长3个指标的促进作用均为显著的;采用生根促进剂ABT-1#(H1)来处理黄杞母株下部(F3)所采的插穗及双削面(E2)的插穗基部下切口型、即(F3E2H1)组合时,黄杞扦插生根率最高、生根数最多且生根最长,平均生根率高达86.8%、平均生根数达8.8条、平均生根长达18.6cm。扦插生根率最低组合为(F2E1H2),即生根促进剂IBA(H2)+母株中部(F2)所采插穗+插穗基部下切口型为平切(E1),平均生根率只38.6%、平均生根数仅3.3条、平均生根长仅11.7cm。从(表2)K值(K代表每个因子试验结果总和)大小可以看出,3个因子各水平中对扦插生根率、生根数最优组合为:F3E3H1。各处理对生根率、生根数的较优因子依次为:F3,E2,H1;各处理对生根长的较优因子依次为:F3,E3,H1。从R值(R代表每个因子3个水平的K值全距)大小可以看出,3个因子对扦插生根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H(生根促进剂)→F(母株采穗部位)→E(插穗基部下切口型);3个因子对扦插生根数影响的主次关系为:F(母株采穗部位)→E(插穗基部下切口型)→H(生根促进剂);3个因子对扦插生根长影响的主次关系为:F(母株采穗部位)→H(生根促进剂)→E(插穗基部下切口型)。从(表3)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3个因子对扦插生根率、生根数、生根长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1 不同处理对扦插生根率、生根数及生根长的试验数据统计

表2 不同处理对扦插生根率、生根数及生根长正交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表3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4 结语

不同生根促进剂(H)、母株不同部位所采的插穗(F)及插穗不同基部下切口型(E)对黄杞扦插生根率、生根数、生根长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用生根促进剂ABT-1#(H1)来处理黄杞母株下部(F3)所采的插穗及双削面(E2)的插穗基部下切口型、即(F3E2H1)组合时,黄杞扦插平均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数最多且平均生根最长,平均生根率高达86.8%、平均生根数达8.8条、平均生根长达18.6cm。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设计、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以及方差分析所探索并总结出的黄杞一系列容器扦插繁殖的技术,可以为林业、园林及路傍绿化进行规模化黄杞容器无性扦插育苗的整个抚育、管理过程提供系统的科学技术指导。

[1]王永奇,宋明明,周 辉,等.黄杞属植物的研究概况[J].大连大学学报,2012,33(6):81~85.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2.

[3]朱家槽.拉汉英种子植物名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91.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2.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五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1~373.

[6]李 毅,邸 利,惠晓萍,等.箭胡毛杨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与产穗量的相关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1):19~23.

[7]季孔庶,王章荣.马尾松纸浆材无性系选育和多地点试种[J].林业科学,2004(1):64~69.

猜你喜欢

促进剂母株基部
橡胶硫化促进剂MBTS的生产工艺
新型综合促进剂EG-8在三元乙丙橡胶低气味环保胶料中的应用
新型促进剂SWG在轮胎胶料中的应用研究
闪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硫化胶中的常用促进剂种类
葛沽萝卜成株繁种技术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不同密度木里苔草的母株、子株及生物量的研究
美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