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

2015-04-16杨留兵马庆华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群落物种

杨留兵 马庆华

(河南连通路桥有限公司)

试论我国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

杨留兵马庆华

(河南连通路桥有限公司)

当今社会人们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经历着全球环境的巨大变化。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资源的盲目滥开采,人口的急增等造就环境的极度污染。这些都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也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需要一个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本文着重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并结合植物景观设计要求,提出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希望能为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些许作用。

生态;园林;植物;配置

1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指继承、发展传统园林经验,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出层次多、结构合理、功能多样科学的植物群落,这是一种人类和动物植物之间相联系的新秩序,本着生态园林的标准建设植物配置,能达到生态、科学、文化、艺术之间的完美结合。在建筑工程应用系统工程中发展园林建设,能促进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对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帮助。生态园林一般是指和谐有序,稳定性好的植物群落。

我国对生态园林概念是这样描述的。所谓生态园林主要具有以下内涵: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出良性循环的生态生活环境。②绿色植物充分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能极大地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及生物能的转化率,绿色植物能调节小气候,能吸收被污染环境中的毒害气体,还能衰减噪声,有助生态平衡。③绿色植物能美化景观,在人工干预下能使绿色环境具有艺术性,能提高人们对其的游览观赏价值。生态园林在社会公益方面也能产生效益,具有保健的休养功能,能满足人们对更高文化、娱乐需要,生态园林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是人们社会必须可少的。

2 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它是由各种生态群落经过设计规划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对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在植物景观中必须坚持它的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原则。原则中已经指明植物配置的艺术关键。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对植物的树形、颜色、形状、质地、比例必须要有一定的差异变化,必须显示出多样性,同时也要让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以引起统一存在感。生态园林植物间的联系与配合要适当,以能体现调和为原则,调和能使人产生柔和平静、舒适愉悦的好感。在对体量、质地各异植物进行配置时,要遵循均衡原则,使配置出的景观具有稳定和谐感。

3 景观性原则

生态园林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园林间搭配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植物知识,熟知并掌握各种植物材料所具有的观赏特性、造景功能,还要对整个群落植物配置效果有个整体的把握。尽量根据美学原理及人们对群落的观赏习惯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另外,对所使用的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季相景观也要有专业的预见性,因为每种植物都有它的生长周期,景观园林的艺术性在于能达到:收四时之烂漫,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的群极具美感,能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

4 生态位概念

生态位概念。生态位是指单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及它在时间、空间中的地位,生态位反映的物种相互间、物种和环境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的建设本意就是为了人,所以在园林绿地建设中要一定要考虑物种本身的生态位特征,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开物种间的直接竞争。园林结构的形成成要合理、要考虑功能是否健全。植物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利于种间互补,所以在园林建设要考虑到时既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也能形成美观和谐的景观园林。另外,应根据不同地环境特点及人们的习惯要求来建植物群落类型。

5 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来讲,要达到生态园林的稳定和协调,必须实现生物多样化,生物多样化能维持环境生态平衡发展。所以在园林建设中要有意配置多种植物,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是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能增强群落的观赏意义,对群落间的抗逆性及韧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生物多样性是唯一能保持群落稳定方式,它能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丰富的物种种类能形成多彩的群落景观,能满足不同的审美爱好。所以说,只有发展多样性物种种类,才能构建出不同的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才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型、生态性。

6 因地制宜理念

植物是也是生命体,每一种植物都是从历史发展中进化而来的结果,植物在生长系统发育中也形成了适应自己生存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天生的;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定要遵循它本身生长所需的客观规律。要本着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尽量避免种间竞争,要考虑种群的不适应性,尤其是移植外地物种时,一定要考虑到本地的土壤和气候,要借鉴性使用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及结构规律,本着把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引入园林建设当中的原则。

7 耐污性人工植物群落

主要是指以园林植物的抗污染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污染物特性等测定指标进行分析,最终选择出适合污染区的园林植物。耐污性植物群落主要以通风较好的复层结构为主,复层结构能组成抗性很强的植物群落,能有效改善重污染环境局部区生态环境,能提高生态效益。

8 知识型植物群落

指的是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植物群落,收集它们的信息按分类系统、种群生态系统进行排列种植,以科普性人工群落为主。对植物的筛选,不仅色彩丰富,还要考虑将濒危、稀有的野生植物引种到园中,这样既保存利用了种质资源,又激发了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的自觉性。

9 生产型植物群落

生产型植物群落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建设人工植物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本来就有经济价值。如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都能产生经济效益,上述植物既能与环境协调发展,还满足市场、增加社会效益。像干果、高干性果树类植物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如果在居民区种植桃、杏、海棠等果树,成果后让居民参与摘果活动能彰显管理的人性化。

10 社会效益

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是开展社会文体活动就行的。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指的是促使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引发人们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前文说过知识型植物群落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保健型植物群落使人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暗示人们植物的生存之本、观赏型植物群落能激发出人们热爱自然进而产生保护意识。总之,植物群落有助消除疲劳和精神上的压抑,对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大有好处。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生态园林是人类模拟大自然植物的一种形式。园林不光是游憩之地,还应该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11 经济效益

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极强的自我维护和调节的能力。树叶腐烂后是树的营养原料,把树叶变成树的养料能减少养护管理成本。当然,这必须是一个阳性、中、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混交类型的植物群落,这样的搭配能使不同植物特性各得其所,能充分利用它们间的生态因子,有利植物生长,能防病虫害。如松、栎混交能互相抵御松毛虫,这样就降低了养管费用。总之,要利用园林植物经济价值,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目前,园林经济效益已经朝着第三产业发展。

[1]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7.

[2]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中国园林,1998(2):14~16.

TU986

A

1673-0038(2015)12-0109-02

2015-2-28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群落物种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微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探究
浅议生态园林和城市环境保护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