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以百色市澄碧河沿岸度假区空间设计为例

2015-04-16韦雪珍

建材与装饰 2015年9期
关键词:过渡性度假村度假区

韦雪珍

(广西百色百东投资有限公司广西百色 533001)

浅论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以百色市澄碧河沿岸度假区空间设计为例

韦雪珍

(广西百色百东投资有限公司广西百色533001)

本文分析滨水度假村的特点,从视觉和体验感两方面阐述滨水场所的建筑空间营造方法,针对研究度假村与水体的关系,以及度假村滨水环境和过渡空间的地域性表达。并以百色市澄碧河沿岸度假区规划为例,探讨从建筑开发、建筑空间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对居住区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度假区的建筑空间组织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度假村;滨水空间;地域性

1 引言

自然风景型度假村在整个度假村范畴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度假时名山大川、热带海滨和内陆湖泊往往是首选的度假胜地。对于自然风景为主的度假村而言,建筑形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是创造具有“场所感”度假氛围的关键。本文从自然“水”与度假村建筑的融合解读滨水区度假村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建筑中不管是传统形式水的运用,还是现今被赋予了新功能的水,这一充满灵性的物质总能给我们惊喜。

水体对滨水度假区景观的影响十分明显,度假旅游者到滨水度假区必然会经过滨水区域,所以,这里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所在;在经营管理和规划设计中需重点考虑水质保护问题,如果缺少清洁的水,滨水度假区也就失去了其核心吸引力;再次,水体高度变化对于旅游安全和景观营造影响巨大,无论是河流、湖泊还是海洋,水位均有一定的日变化或年变化,洪水期或高潮期水位上升,会淹没滨水地带的一些活动区域,枯水期或低潮期水位下降,河床、湖底或淤泥海滩等滨水地带露出水面,破坏景观效果,设计中应予以关注;再有,水体温度的变化对于旅游活动影响较大,淡、旺季十分明显;现在,水体在建筑中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诠释,由于水与陆地的热容量不同,因此形成了气候效应,滨水区气温变化相对缓和,游客因此感觉更加舒适。滨水度假区的这些特点,对度假村的地域性设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 滨水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

2.1水体不同观景角度与基地结合的空间形态分析

通过研究图形知觉,属于陆地与水域的结合部分,两个不同性质区域的交汇处是比较容易引人关注与观赏的地方。滨水地带的风景美丽诱人,可舒缓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压力,是旅游度假村修建的首选地点。滨水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应注重在为人们提供感受水体最佳地点的同时,保护水体及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度假村应与水体相映成辉,加强和升华水景的特性。因此,对建筑的空间处理需要注意水面与基地的特殊形态以及水面与基地之间的关系。根据水景的观赏角度,将基地结合与水体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分为:

2.1.1俯视空间

多处位于有山有水的基地,视点高,有欣赏水景的天然条件。在进行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时,建筑要对山地与水体作双重考虑,一般因山地与水体相比,有较多的空间变化,建筑空间常随之变化而兼顾水体空间。

2.1.2水平视觉空间

一般水景观赏点为平视角度,导致平地风景的层次和趣味性都比较缺乏,因此,对人工建、轮廓、构筑物的体量、群体造型及整体空间序列等的组织要求都比较高,例如:周庄云海度假村就运用坡屋顶和传统徽派民居符号马头墙作为主要的造型要素,创造除了江南水乡情调,丰富了本来平淡的直线水岸,活跃了天际轮廓线。

2.1.3仰视视觉空间

旅游度假建筑宜处于陪衬景观的地位,当水景高于人的视平线时,水景就成为了绝对的视觉中心,其主要的功效在于提供适宜的观景角度。

2.1.4多向视觉空间

多向视觉空间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景观视野,在不同视角互为景观中心,基地与水体交错、共生,在依山傍水、秀丽的自然景致中,建筑群宜亲近水面。在修建旅游度假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景观,在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为景致增色,例如,为顺延地方文脉,苗寨建于水边,维系了滨水湿地的敏感生态环境,又使游客最大限度、多层次地感受山水美景。

2.1.5内向视觉空间

在现代旅游度假村中内向型视觉空间常见于人工开挖的水体造景中,例如,群山环抱的湖泊、人工湖等属于被建筑、自然垂直要素围合的较小水面。

2.2建筑空间与基地空间形态的适应

2.2.1有效减少建筑对水际的干扰

水际指的是陆地与水体的交界线,其代表了一种特殊的规划语言。做好滨水度假村水际处理,首先要尊重水际的自然形态,为了提供可能的游憩活动方式,可进行适当的改造。度假村吸引游客的关键是其游憩活动的种类多少和趣味性强弱。因此,在进行修建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时,要避免对水际游憩用地的侵占。另外,亭、水榭等作为水际观赏用的游憩设施也不宜太多,原因是随着与水相关的建筑物在空间中的不断强化,对水际的处理程度也会相应的增加,游憩活动和自然景致受到很大破坏。

2.2.2为提供适宜观赏的条件,不断利用和改造地形

在进行旅游度假村的选址与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少动土方,尊重原生自然景观环境,保护景观脆弱地带,在景观条件较差、环境容量大的地段修建建筑物。

2.2.3创造变化丰富的轮廓线

一般来说,平坦的地形基地主要依靠人工建筑物增强吸引力,相对缺乏丰富的景观。因此,要创造变化丰富的轮廓线,建筑物要有详尽的组合、形体以及生动的屋面造型。例如:红枫湖侗寨回应地方文脉,借鉴了传统侗族建筑的风雨桥形式,而变化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同样为自然景色增添了许多人文内涵。

2.3百色百乐汇旅游渡假区建筑空间组织

城市新区开发在这些年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出让开发,大量的度假区住宅也蜂拥而起,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众多的度假区住区出现了与周边环境结合不够紧密,功能定位不明确、格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深层次的内涵等问题。以打造百色城市生活文化、精神内涵、娱乐康体为主要内容,体现百色澄碧河沿岸片区的乐山、乐水、乐生活为百色市百乐汇(澄碧河沿岸)度假区整体的设计构思。

现代度假区建筑空间设计作为度假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文化背景、城市特色、民风习俗等,符合度假区整体空间设计规范,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标的基本需求,具体应遵循以下空间布局法:

2.3.1整体性布局

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尽量完善建筑群空间的布局艺术性,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洽,体现以人为本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空间规划和建筑形式要具有亲切宜人的风格和尺度,社区环境要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的活动需求,在满足他们生理需求的同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精心规划设计物质形态,创造更多积极的空间,提高住户之间的防范性和睦邻性。

2.3.2满足度假区建筑多元化的要求

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为各阶层各经济水平住户提供小型化、多元化、度假区智能化、人口老龄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等类型的建筑,如: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等。

3 滨水过渡空间

滨水过渡性空间是特指将滨水度假村的室内空间与水环境之间有机联系起来的建筑外部空间。

作为滨水度假村的游客,以“水”为主题的各种休闲活动是入住度假村的主要目的,即以亲水活动为主要行为。我们通过分析影响亲水活动的主要因素,研究滨水过渡性空间与度假村的不同关系以及各种关系中对人的亲水活动的影响。

度假区整个建筑形态,建筑风格,建筑体量必须体现百越民族文化、生态特质,并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和谐,与度假区总体形象定位相融合。

(1)鉴于度假区作为生态度假区的总体定位,度假区建筑以“高度自然化、低度人工化”为区内建筑视觉形态造型的主导性选择,在此基础上做针对性和拓展性设计。

(2)对原有民居以“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从新修葺,对所有新建的建筑物应复合度假区形象风格,与各个功能区主题相协调。

3.1建筑外空间作为过渡空间

过渡性空间位于外部时:①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最为直接,对过渡性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活动影响最大,有时甚至直接决定着活动能否继续进行。②外接关系的过渡性空间承载通过型或停滞型两种活动时,由于通过型人流通常偏向过渡性空间的中部,势必造成一定的相互干扰。适当加大过渡性空间的进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可距离的加大又会影响整个过渡性空间的亲水性,当这一距离超出一定范围时,过渡性空间的围合感就会受到极大损失。③分析过渡性空间的进入方式。过渡空间的边界清晰,直接进入时有一个清晰的室内外空间转换过程;沿着与建筑外围护面相平行的方向过渡性空间的边界较为模糊,易于外界人们进入,这也是外接关系过渡性空间的特点之一。

3.2建筑灰空间作为过渡空间

建筑灰空间作为过渡空间,是滨水度假村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的,目前国内滨水度假村实例中过渡性空间较少或进深普遍过浅,无法承接与度假村部分相当的行为和活动,而更多的只是作为一条通道存在。设计中忽视了它的意义,可以说是对灰空间本身特有灵活性的浪费,不免令人遗憾。绝大多数灰空间的过渡部分承载的都是如散步、休闲等通过型的活动,而与之相邻的内部空间部分所承载的则多是喝茶、观演等停滞型的活动。设计中可以扩大灰空间的尺度使之具有承载观看水景和休息等活动的可能。其次,过渡性空间有一个显著的空间序列变化,即经历一个由室外到灰空间部分的过渡性空间,再到内部空间的过程,在进入时使人们能够体验到连续的空间变化。

3.3建筑内空间作为过渡空间

要想使人的行为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最小,就应位于建筑内部过渡性空间中,一般来说,在常年受连绵阴雨或烈日高照影响的滨水环境里,为了确保人们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需要布置内部过渡性空间。另外,该内部过渡性空间要与外部环境相协调,确保不会干扰外部环境。据实例与现场调研发现,该类型的过渡性空间中多承载的是通过型的活动,这一方面是由于过渡性空间的进深太浅,不利于停滞型活动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设计中忽视了其应有的使用价值,甚至放弃了对这类空间的利用。

4 现代设计方法在度假住区设计中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度假住区

结合气候特点进行度假住宅设计,一般来说,阳光、风、辐射、温度、湿度等都是建筑师、规划师所关注的气候因素。首先应根据当地气候,在进行平面布局的时候要争取更多的天然采光和通风,做好采光门窗的朝向、大小和形式。为减少阳光的不利影响,应采取一定的手段调节天然光的辐射,以达到节能和实现室内环境的目的。

5 结语

在风景旅游区,滨水度假村是自然风景型度假村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们在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主要体现在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同时兼顾与本土文化特色的融合,而滨水度假村设计中地域性表达的关键是处理好建筑与水体的关系。

[1]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2]李飞,史小爽.对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问题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8(05).

[3]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J].国外城市规划,2003,16(1):25~29.

[4]邹统钎.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TU984.18

A

1673-0038(2015)09-0019-03

2015-1-12

韦雪珍(1984-),女,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过渡性度假村度假区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哥斯达黎加COCO艺术别墅度假村
从不同逻辑角度谈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常见过渡性词汇用法
希腊克里特岛度假村
夏季旅行带你去这些浪漫的度假村
艾美酒店及度假村再扩青岛版图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符合美国环保署第4阶段过渡性排放法规的小型柴油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