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果树栽培概况及问题分析

2015-04-16沈威梁丹王冰

防护林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

沈威,梁丹,王冰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100122)

设施果树栽培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等设施,人为调控设施内的环境因子以适应果树生长发育的需求,达到调节采收期和提高果实品质的生产目的栽培方式。通过设施果树栽培可以满足人们对果品供应和品质的需求,是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设施果树栽培概况

1.1 生产现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国家设施果树栽培发展迅速,尤以日本最为突出,其设施果树栽培面积和技术水平均超过其他国家。主要品种为葡萄,约占总面积的60%,其次为柑橘、樱桃、枇杷、无花果、桃、李等。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始规模化发展,种类逐渐增多,现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都有很大进步。目前,辽宁、山东、吉林、河北、北京、上海等地发展果树设施栽培面积较大。以辽宁为例,设施果树栽培面积约3万hm2,种类以草莓居多,约占60%;其次是葡萄,约占18%;油桃约占17%;其他约占5%。已形成以沈阳、丹东、营口、铁岭、锦州为中心的设施果树栽培生产基地。主要栽培形式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1.2 需冷量研究和应用

季节性休眠是指落叶果树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顶端分生组织(SAM)无明显生长发育、代谢缓慢的状态,是一种抵御不良环境的适应机制。季节性休眠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生态和进化上的一种权衡机制,也是植物界多样性生存策略的组成部分。研究认为果树季节性休眠主要受低温和光周期的诱导,分为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两个阶段。落叶果树进入自然休眠后,需要一定的低温积累才能解除自然休眠,进行正常的开花结果。因此,在设施栽培扣棚加温之前,应先解除自然休眠,否则,即使环境条件适宜,果树也不能开花结果,或者萌芽不整齐,花芽分化不良,影响坐果率和果实的商业价值。

果树自然休眠解除与所需的低温时间,称为需冷量。需冷量一般有三种计算方法:低温模型、犹他模型和动态模型。最常用的是低温模型,即0~7.2℃低温积累时数。不同果树树种的需冷量不同,同一树种不同品种的需冷量亦不同,梨的需冷量一般为380~1 040h,葡萄为624~1 296h,桃为930~1 230h,李为790~1 245h,猕猴桃为625~888h,设施栽培时,必须先了解所栽植品种的需冷量,才能决定正确的扣棚时间。

1.3 环境因子对设施果树栽培的影响

设施栽培与露天栽培的最大区别在于可以控制果树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果树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调节温度的方法主要有加温、通风和遮阳等。当白天温度过高时,适当通风,或采用遮阳或者水帘等方式降温。当温度较低时,可采用覆盖保温材料、加热等方式加温。扣棚前15d左右覆盖地膜和灌水,可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活动,有利于萌芽的整齐性。

设施栽培设施内的湿度通常大于露地,易造成病害。湿度调节主要靠覆盖地膜、通风换气和控制灌水等。一般来说,开花坐果期湿度要求较低,在50%~60%即可。

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由于设施内经常密封,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果树光合能力下降。适当补充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1.4 果树种类

目前已有35种果树进行设施栽培,其中常绿树种23种,落叶树种12种。设施栽培取得成功的树种有草莓、葡萄、桃、杏、樱桃、李和柑橘等。树种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草莓面积最大,葡萄和桃次之。梨、苹果、猕猴桃、枇杷等也有少量栽培。

2 设施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设施结构简单,环境调控能力差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多数是由于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而改种葡萄和桃等果树,存在高低度、空间小的问题,如管理不善,随之而来的是果树生长郁闭,通风透光差,影响果树的开花结果和果实品质。目前只有少数起点较高的果树专用设施能够满足果树设施栽培的需要。果树设施生产装备是设施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制约了设施果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缺乏设施栽培专用品种

果树设施栽培主要是春提早和夏季的避雨栽培。对于春提早的促成栽培,一般采用早熟品种,这些品种多数是在陆地栽培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在陆地栽培时,产量较高,品质优良,但在促成栽培时,不具有耐弱光和耐湿的特点,容易造成病虫害发生,降低果品质量,影响经济效益。

2.3 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果树设施栽培技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加上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等因素,导致生产者对栽培技术不能完全掌握,生产出来的果品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还处于一味追求产量阶段,对品质要求不高,从而影响其市场价值。

设施栽培技术包括树体管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树体管理技术包括整形修剪、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花果管理等;综合管理技术包括土肥水管理、环境因子控制、二氧化碳补充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尤其在应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3 设施果树栽培的发展措施

3.1 深入研究,完善栽培技术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还不够完善,存在果树发育关键时期温湿度调控不合理,适于设施栽培的修剪技术和土肥水管理技术还不成熟,坐果率低,大小年严重、裂果等现象,严重影响设施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补光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生长调节剂滴灌技术、蜜蜂授粉以及生物菌肥和土壤改良剂等应用。

3.2 培育专用品种

培育适于设施果树栽培专用品种是果树设施栽培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育种的角度,努力培育需冷量低、耐弱光、质优、早熟、效益高的设施栽培专用品种,但实际生产中还是将陆地栽培的优良早熟品种进行设施栽培。鉴于目前通常用的陆地栽培的优良早熟品种,培育出适于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和专用砧木是今后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3.3 加强设施果树生产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设施果树的环境因子监控和调控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推广,果树设施栽培的精准化和数字化是今后发展的趋势。要构建面向设施果树研究、管理和生产决策的知识平台,为设施果树的高效栽培和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

[1]樊巍,王志强,周可义.果树设施栽培原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2]蒋常娇.论当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园艺,2012(8):32-33

[3]郭卫华,李天来.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增施二氧化碳的生物效应[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6):628-631

猜你喜欢

果树设施栽培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民生设施非“摆设”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自然栽培的味道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