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习日志,让学生拥有反思智慧

2015-04-16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213161雷上志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6期
关键词:日志家长数学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213161) 雷上志

反思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视角是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反思能力呢?学生有没有反思的必要与价值呢?反思是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思考、研究进行回顾、质疑、思辨,并不断地调节、完善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体现。加德纳认为,反思是多元智慧中的一种体现。教学中,依托数学学习日志,让儿童养成在学习中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意义,从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元认知能力。

一、课堂学习日志,引领学生自我调节

对数学学习日志的开展,我们注重的不是一种原始资料的积累,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动态发展,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实施。在教学过程,善于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自我的数学素养发展目标相结合,不断走向自我定向、自我发现、自主探索、自觉反思的过程。下面是学生在学习不同阶段的反思内容。

二、学后反思日志,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在每一堂下来,我通常引导学生自我追问:(1)我学会了什么?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2)我的体会与感受是什么?(3)我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4)别人的方法对我有什么启发作用呢?哪种方法是最好的?(5)我的新的发现是什么?我最精彩的发言是什么?(6)我产生的新问题是什么?我做错题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我还需要克服的问题是什么?

我要求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数学反思本,每天要把一天所经历的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思路以及自己产生的错误做一个回顾与梳理。点滴积累可以逐步汇成江海。现摘录一条与大家分享:

庄淳予:

“在课上,老师把石块放进水里,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体积。我觉得很奇怪,就想家里的菜刀、筷子等放进水里,水面也能上升,肯定它们也是有体积的。是不是只有重的物体才有体积呢?轻的物体有没有体积呢?如一张纸。我的异想天开居然得到了证实,一张纸居然也是有体积的。”

其实,反思还有很多方式,如预习单、探索规律发现条、数学实践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方法、发现的规律、研究的思路、实践的经验、思考的过程,这样就留下更多数学的烙印,让学生享受数学研究带来的快乐。

三、学习共享机制,让学生共同成长

共享环节,可以延续学生个体反思与群体共享的价值与作用。通过自我—他人—群体的互动反思,可以促进反思价值的最大化,让学生在自我选择、自我甄别、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获得双赢。这样,学生既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又获得他人的鼓励;既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也汲取他人的优点与长处。这样,让自己的思辨力、学习力、表达力等都能得到培养。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几个故事。

打开你的数学成长日志本

像往常一样,星期五的最后一节数学自习课,五(1)班的每月一次的“数学成长快乐”数学日志交流活动如期举行。

“请大家拿出各自的数学成长日志本,打开你的成长日志,小组交流这个月来每个人的得意之作、心得体会、新的发现。”我说。

第一组推荐了朱彦熹作为代表介绍他的数学反思日记——《对自然数分类的怀疑》:

“自然数是个热闹的大家庭,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两类:奇数、偶数。这样分倒也不错,你看,0对应1,2对3,4对5,虽然它们的个数是无限的,但似乎是对等的吧!可还有一种分类,按照约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合数、质数、1。我觉得后面这样的分类不太公平,在合数和质数的家庭里都有很多成员,热热闹闹,可是1在那里非常的孤单。因此,我有一种新的分法,也分成三类,就用3来除,能整除的一类,不能整除的有余数的,因为是3,所以余数可以是1、2,余数是1的是一类,余数是2的是一类,就分成了三类。”

听到这,我立即评价说:“太好了,猜想非常的大胆,观察得非常仔细,思考得也非常深入。你知道吗?你提出了大学才学的‘剩余等价类’的问题。太了不起了!”学生们大吃一惊。王沈锐提出:“老师,自然数不也可以分成四大类吗?”朱彦熹说:“当然可以,分成几类都可以。”我看到大家跃跃欲试,就说:“大家不妨回去也可以试一试。”

那天,我在我的教学反思日记中写道:“相信学生,学生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促进学生真正思考、热爱数学、诱发学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学生思考的过程要给予很高的评价。只有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肯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组推荐的是作文高手商蕴涵的《美丽的数学》:“今天老师借班给我们上的是‘轴对称图形’。没想到,蝴蝶飞进了我们的课堂,鲜花开在了我们的课堂。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表达对数学的想法,那就是‘美’。我们陶醉在这声美、画美、情美之中。这使不喜欢数学的我走进了数学的美妙世界。原来我对数学看走眼了。”

交流的磁场,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反思是一个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变得深刻的过程。

数学日志中的小发现、小问题、小点子、小猜想、甚至是一句大胆的心里话,都是孩子思考的结晶,也是他们值得自豪的学习成果,这对反思具有深化的作用。看到孩子反思日志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不必去追求反思的深度与广度、效度与精度,而要思考孩子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有没有反思的视野。如果我们孩子被束缚在分数圈里、被框进在考试的魔障里,那他们的心灵世界是荒芜的,智慧发展是狭隘的,人格发展是短陷的。只有一种思想、一种习惯真正植入儿童的内心,不断与他们的心灵进行碰撞,迸发火花,才能真正地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体会方法的简化,并完善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对后续问题辨证的思考,形成共生圈态

对数学学习成长日志的开展,我们也曾担心:会不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成为他们的一种累赘;家长们是怎么看的,是不是认为写数学学习成长日志是浪费时间。因此,在实施一个阶段以后,我们对学生以及部分家长展开了调查。下面摘录部分家长的反馈意见。

孩子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学习数学的情况,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在交流中依靠集体智慧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有所获,最可喜的是还看到孩子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认识,还能通过记日志来不断补充和完善,以此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我们感到孩子已经学会思考了!(庄涵予的家长)

我们觉得王宇轩的数学日志有很大进步。今天我有机会参加孩子们成长日志成长交流会,看了其他孩子的数学日志。我们看了孩子的日志,也很长知识,确实很有趣。最主要的是数学日志,使王宇轩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思考问题的习惯也有了变化。(王宇轩的家长)

我们孩子原先数学成绩确实不够好,因此一开始看到孩子回来记数学日志,我们是竭力反对的,以为这是浪费孩子的时间;同时,还地去找了校长理论。我们原先以为与其写写日志,还不如让她做大量的数学题。现在我们看了孩子写的数学日记,可以说是感到意外与惊喜,孩子不仅不再害怕数学,还喜欢上了数学。孩子说:我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方法了!作为家长,我感到惭愧,同时非常感激,我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张子琪家长)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反思与积累,我们意外地发现:学生从觉得记数学日志繁琐到喜欢上记数学日志,让大家更加清晰地看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方式的建构,他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思路、发展思维品质;同时,他们能够更好地抽象、归纳、推理,形成数学模型,不再受自己思维的束缚,也不再受教师方法的禁锢。这样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数学情操,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精神,使他们有了看问题的着眼点,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学习、看待问题、看待成长、看待世界,成为儿童终身受益的习惯与品质。

当然,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家长等。这样让大家也有了一种反思的习惯、理性的精神、哲学的思想。数学日志也成为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为教师和家长打开了一扇窗,走进孩子的世界、靠近孩子的心灵、解决孩子的困难,为孩子的成长敞亮未来的通道。数学学习日志,让教师和学生获得了双赢,获得了实践的反思智慧。

猜你喜欢

日志家长数学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扶贫日志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雅皮的心情日志
游学日志
家长请吃药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