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射病患者后送专家共识(草案)

2015-04-15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救护车联络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热射病患者后送专家共识(草案)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暑;后送;医疗准则

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尤其是在夏季参训的官兵和运动员。一旦怀疑参训官兵发生热射病,即应转送至后方医院治疗。

1 后送指征

①患者体温>40℃;②患者行降温措施(抬到阴凉地方、洒水、扇风等持续15min)后体温仍>40℃;③患者意识障碍无改善;④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

2 转运前联络

联络后方医疗单位,向其通报患者病情和后续治疗必备设备及药品,通报患者到达的预计时间。

3 转运前准备

①救护车:应配备带空调的救护车,如无空调,救护车车窗应可以打开。②转运人员:一般为2名,医生和护士各1名。③随行设备: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脉氧仪、心电监护等,或包含上述监测项目的监护仪。气道管理器材如气管插管、喉罩、面罩、口咽通气道、便携式吸引器以及便携式人工呼吸器等。供氧设备需满足转运全程氧供需要,备用氧可供氧30min以上。必要时配备除颤仪等。④随行药品: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安定、咪达唑仑(咪唑安定)、丙泊酚、哌替啶、吗啡、芬太尼等药物;足够的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

4 转运途中体温监测及处理

4.1 途中体温监测 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体温,0.5~1.0h测量1次。

4.2 常用降温方法 ①将救护车空调温度调至最低或打开车窗。②给予15~20℃温水(可就近获取井水、山泉水、河水等)反复全身擦拭,促进散热,同时配合持续扇风。如有冰块可进行头部降温,以及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冰敷降温。③清醒患者口服4~10℃生理盐水或林格液500~1000ml。

5 转运途中的监护与生命支持

转运途中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动脉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心电图等。

5.1 吸氧 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3~5L/min,持续监测SpO2,维持SpO2在90%以上。

5.2 呼吸道管理 ①呕吐的处理:患者一旦发生呕吐立即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误吸;②窒息的抢救:及时吸出口鼻腔分泌物与呕吐物后,采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拉颌法开放患者气道,有条件者可放置口咽通气道或行气管插管,必要时可用粗针头紧急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③抽搐的处理:静注地西泮(安定)10mg,如效果不佳可在5~10min后再次给予10mg,直至抽搐控制,同时注意防止咬伤舌头,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6 转运途中联络

转运途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应随时联络后方医院协助治疗。预计到达医院前30min,联络后方医院,做好接应准备。

7 转运至后方医疗单位

通过医生-医生、护士-护士交接,保证后续治疗及时进行。交接内容包括病情、转运全过程中患者状况,以及治疗计划。

参与制订专家共识人员名单:

专家组组长:宋 青

专家组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代华 马 壮 马朋林 王天轶 王立祥 王全顺 尹昌林 卢兆桐 宁 波 边革元 闫 红 许 煊 苏 磊 李 克 李 艳 李芝晃 李树钧 李海玲 李维勤 李新宇 李福祥 何忠杰 宋 熔 张玉想 张西京 张志成 陈 林 陈自力 林兆奋 林洪远 周飞虎 郑 涛 郝 江 侯明晓 姚咏明 贾晓君 高 燕 黄其林 黄德辉 蒋东坡 韩文斌 程 芮 程云松 睢维国 熊建琼

R594.12

A

0577-7402(2015)01-0008-02

10.11855/j.issn.0577-7402.2015.01.02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救护车联络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让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止于“联络”
近Hermite流形上联络的关系
送创可贴的救护车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给救护车让道
飞跑来的救护车
液体敷料对心电监护患者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
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