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历史传承与现实启示

2015-04-15

关键词:全党建党理论

侯 峰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山东滨州256600)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创举,是永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和灵魂。认真总结和研究党的思想建党发展历程,汲取其中的历史经验,对于全面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的建党原则

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一贯遵循的建党原则。自从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思想建党原则后,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一致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和根本任务,从而确保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也保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毛泽东时期:思想建党原则的形成和确立

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重视思想理论教育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作用。马克思一再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P9)。恩格斯在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时也明确指出,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先进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世界观:“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P118)列宁也非常重视党的革命理论建设工作,认为科学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锋队性质和发挥领导作用的关键因素,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引。他说:“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3](P203)可见,革命导师们都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建党思想,形成和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原则。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工业极不发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真正的产业工人数量极少。为扩充革命队伍,党不得不吸收大量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农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不可避免地被带入到党内,使党内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绝对平均主义、盲动主义、极端民主化和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不良作风有所滋长,甚至影响到了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警醒人们说:“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4](P76)毛泽东认为要纠正这些具有错误倾向的思想,唯一科学的方法就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强化马列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的教育,必须用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抵制和改造党内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各类错误思想及其倾向,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仅仅在组织上入党是不够的,在思想上入党才是成为真正共产党员的关键所在。1929年,红四军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报告中分析了当时红四军党内、军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来源、表现和危害,并指出了纠正的方法。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明确指出红四军内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加强思想教育,只有用科学的马列主义武装党员头脑,才能真正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党明确提出“应该使党变成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确定了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之后,毛泽东还亲自撰写了《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其中蕴含着许多思想建党的理论,为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1939年,毛泽东为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创刊号所写的发刊词中详尽阐述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原理。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错误思想,1942年至1945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随着革命事业的胜利发展,党由革命党即将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党的思想建设势必会随之发生重大转变。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高度警惕革命胜利后可能出现的个别党员的居功自傲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广大党员要从思想上克服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情绪。毛泽东指出,必须使全党明白,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胜利以后的路程会更长,工作会更加艰苦。同时有预见性地告诫全党,要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攻击,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和反对突出个人的“六条措施”。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许多关于党在执政条件下的思想建设问题的重要论断,执政党思想建党理论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在全体党员和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等,使思想建党理论在党执政条件下不断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成功应对执政考验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撑。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建党原则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建党理论,使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色。

刚刚结束了十年“文革”的中国,思想混乱、积重难返。在这一艰难的历史阶段,邓小平提出要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指出党的思想建设是保证党的领导地位和做好中国一切工作的根本和关键。邓小平在领导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引导党和国家恢复、确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同时,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指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将“解放思想”纳入到党的思想路线中来,拓展和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正确区分和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过程中,他要求起草人员一定要真正认识到“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5](P255)。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辩证科学的评价,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思想认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避免了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判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思想建党的重要任务就是进行理论创新。执政后的共产党在建设中必须要弄清楚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中国实际为立足点,在深入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形成了党的理论建设的第二大成果——邓小平理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思想建党原则的继承发展,把思想建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和国内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给党的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江泽民适时提出了“要切实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思想,劝勉“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6](P9)。新一届党中央与时俱进,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概括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全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的认识。为加强思想建设,党中央在全党范围,特别是以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教育学习的重点对象,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地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村干部中进行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科学的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途径。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组织领导下,思想建党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进入21世纪,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胡锦涛继承发展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必须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了更好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人民思想中的困惑,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胡锦涛还号召开展了多方面党的思想建设,不仅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的廉政建设,而且提出要深化民族精神教育;不仅在全党、全社会进行学习“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而且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使思想建设有了新的内容。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丰富了中国特色党的思想建设体系,思想建党的理论和实践走向了新的起点。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中处于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中。习近平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指出从严治党必须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他还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7]。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思想建党的实践方面有着诸多创新,如在全党范围内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纠正“四风”问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提出在全社会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新型党组织;对党内腐败现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进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党风廉政建设。这些创新,实现了思想建党的自我超越。

二、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中国共产党94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的一贯思想,是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发展而来的。认真总结和汲取其中的历史经验,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启示。

(一)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位

自建党伊始,全党就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根据自身的实践和需要,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党建理论运用到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毛泽东建党思想,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将思想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最根本的问题,始终放在党建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正是得益于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引,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着自身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截然不同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对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面对比过去更为复杂的形势、更加繁重的任务,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都倍加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一如既往地坚持“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8](P50)。他们在继承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基础上,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统一全党思想作为党建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从而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并不是要否定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一个包含多项内容的综合统一体,各项建设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且不可偏废。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要位置,是因为“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9](P94)。这是党在深刻总结自身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和宝贵经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思想建设既是各项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亦是灵魂和保证。坚持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决不是要把它同党的其它各方面建设割裂,而是要发挥思想建设的引领、规范作用,把思想建设贯穿于整个党的建设全过程,渗透到党的各项建设中。当然,党的思想建设也离不开党的其它各项建设来协调配合。只有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其它各项建设,切实把党的各项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建设成为真正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持党的思想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思想建党的本质要求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与时俱进是其理论品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各个时期的发展要求和历史任务相结合,在实践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保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开放性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

思想建党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同一定历史时期所面临形势发展和承担历史任务相联系。偏离了具体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去搞纯粹的思想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经过百年战争灾难的中国,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中国革命应往何处走;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人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认真研究了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历史任务,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探索努力和曲折的革命建设,为中国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的东方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的中国百废待兴,思想僵化保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中国社会应向何处去。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主题,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是中国的主要任务,于是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思想观点,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世纪之交,江泽民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应向何处去的问题,按照邓小平必须要从严治党的政治要求,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P32),告诫全党只有坚持“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才真正能担负起历史的重担,这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强化了党的建设,筑牢了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极大提升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胡锦涛在新世纪新时期,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更加广泛的重要战略机遇,为建设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回答和解决了新世纪的中国应如何发展的问题;习近平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和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针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和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仅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遇到的理论难题,澄清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困扰,而且真正解决了全面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实践难题,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理论创新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坚持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秀品质,也是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和引领中国持续发展进步的宝贵经验。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努力探索形成的两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全体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坚持整党整风,不断开拓新途径

运用整党整风的方式加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坚持整党整风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整党整风,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阶段内,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在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中通过普遍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集中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进行全面整顿的一种形式。1942年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为解决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现象和党内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整风的方式在全党开展了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运动。这场历时三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学习,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克服了党内长期盛行的把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绝对化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延安整风精神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扬。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决定阶段,军队中却出现了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1947年11月到1948年秋在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中开展了以诉苦、“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发扬民主和群众性练兵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提高了部队的阶级觉悟和战斗力;同时,在鲁中区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了以“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三整运动,巩固了党的各级组织,有力地推进了解放战争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执政党的共产党面临新的考验。在一些党政机关中产生了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腐化堕落等问题,在少数党员干部中滋生了贪图享乐、骄傲自满的消极情绪。为克服和纠正这些错误倾向和问题,1950年夏至1951年春在全党全军范围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紧接着,党中央又决定从1951年到1954年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普遍整顿。建国初期的整风整党清除了蜕化变质的党内坏分子,纯洁和健全了党的组织,使全党全军在思想和组织上更加团结统一,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整党整风依然是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方式。1983年10月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从1983年下半年至1987年上半年,自上而下分三期对党的组织和党的作风进行全面整顿;1998年11月到1999年底,全党开展了历时一年的“三讲”教育活动。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从2005年年初开始到2006年6月,全党共分三批(每批半年左右的时间)深入开展了旨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决定从2013年6月开始至2014年10月,在全党范围内自上而下分两批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整党整风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夯实执政基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全党,既是党的优势和特色,也是党顺利推进思想建党的重要法宝。为了达到思想建党的目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党员干部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不断开拓思想建设的新途径。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学习、教育、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党的思想建设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在科学的原则、方针、方法指导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思想建设与政策导向、制度约束、作风建设等有机结合,努力形成思想建设合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7]习近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EB/OL].(2014-01 -20)[2015 -03 -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20/c_119051416.htm.

[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陈占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全党建党理论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加强纪检 强化监察 全党监督 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