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管式尾管悬挂器新型丢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2015-04-13汤朝红熊和贵郭锐锋马留辉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辅助工具芯轴尾管

汤朝红,熊和贵,郭锐锋,马留辉

(中国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湖北 武汉430040)

引 言

随着塔里木油田水平井开发的增多,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应用也随之增多,目前常用的分段改造工艺之一为“插管式尾管悬挂器+裸眼封隔器+筛管”。该工艺通常先用钻杆将分段改造管柱下至设计位置,插管式尾管悬挂器座封后丢手起出送入管柱,再下入回插油管柱进行储层改造及放喷求产。

插管式尾管悬挂器座封成功后,按照操作规程,在丢手操作时,需先判断出送入管柱“中和点”,上提管柱保持插管密封处受力1~2T,右旋管柱15~20圈,即可成功丢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塔里木油田储层埋藏深,井深一般在6 500.00m左右,插管式尾管悬挂器下入深度较深,受泥浆密度误差影响,计算得出的送入管柱“中和点”存在误差,导致送入管柱“中和点”不易判断;另一方面,若指重表遇到意外情况失灵,无法观察管柱重量,从而造成插管式尾管悬挂器丢手操作困难,部分复杂井甚至需要反复操作好几次,才能丢手成功。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现场施工技术人员。

针对以上问题,在总结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出新型专用丢手辅助工具。该工具入井时连接在插管式尾管悬挂器之上,在悬挂器坐封后,上提下放管柱时,指重表可出现“中和点”,由此可以判断插管密封处的受力情况,方便后续完成丢手操作。

1 辅助工具结构和技术参数

1.1 工具结构

丢手辅助工具(图1)主要由上接头、密封筒、滑动芯轴、密封组件、压帽、锁套、O型密封圈和下接头等部分组成。

图1 丢手辅助工具结构示意图

1.2 工具结构设计原理

1.2.1 显示“中和点”设计原理

参考“中和点”定义,管柱处于不拉伸、不压缩的状态即为中和点。辅助工具设计为上提管柱芯轴可以拉伸,芯轴滑动至锁套位置时,锁套锁定芯轴无法继续滑动,下放管柱芯轴可以被压缩回到原位。在拉伸、压缩芯轴过程中,辅助工具以上管柱不会处于拉伸、压缩状态,井口悬重也不会增加。

1.2.2 扭矩传递设计原理

芯轴外表面一段设计为六方体,密封筒连接的锁套内腔也设计为六方体,当外筒转动时,通过锁套可带动芯轴转动,将扭矩传递至插管密封处。

1.2.3 密封件设计原理

在可以保持管柱内压力的基础上,芯轴可以上、下滑动,且多次上下滑动后密封组件保持密封。设计采用组合密封的方式,密封组件设计为支撑环、V型圈、O型圈和碳圈组合,分别包含向上、向下V型圈,保证密封。

1.2.4 橡胶件材料选择情况

根据施工井井况,橡胶件材料需满足耐高温(150℃)、防硫化氢腐蚀等要求。选用国产氟胶密封件,耐温可达到177℃,又可满足防腐蚀要求。

1.3 主要技术参数

辅助工具长度:2.07m(压缩状态);

外径:131mm,内径:55mm;

最高工作温度:177℃;

伸缩距离:0~1.0m;

最大工作压差:70MPa;

抗拉:1 048kN;

扣型:310*311。

2 工作原理

辅助工具入井时,连接在插管密封上部,工具处于拉伸状态。当送入管柱下至设计深度,插管式尾管悬挂器座封、验封成功后,继续下放管柱,辅助工具芯轴被压缩回外筒。在此过程中,指重表悬重不会降低。当悬重降低时,表明芯轴已全部压缩完毕。

上提管柱,工具再次被拉伸,在拉伸过程中悬重不会增加,继续上提管柱至悬重增加1~2T。此时表明插管式尾管悬挂器插管密封处受拉力1~2T。右旋管柱20圈,即可脱开尾管悬挂器。

3 强度校核

3.1 辅助工具承受的拉力

入井时丢手辅助工具受到轴向拉力,取工具(尾管悬挂器未座封前,管柱处于自由状态时)以下2 000m油管的重力来计算,此时2 000mδ88.9mm(壁厚6.45 mm)油管在液体中重力为:

式中,F-2 000m油管在压井液中重力,N;L1-尾管悬挂器以下油管的长度,2.0*106mm;G1-单位长度油管重力,0.135 6N/mm;D1-油管外径,88.9mm;D2-油管内径,76mm;ρ-井内压井液密度,1.08*10-5N/mm3。

计算可得:F=235 131.03 N。

3.2 薄弱环节处横截面积

式中,S-工具最薄处横截面积,mm2;S1-最薄处外径面积,4 211.97mm2(d1=Φ73.25);S2-最薄处通径面积,2 457.3 7mm2(d2=Φ55.95)。

则S=1 754.6 mm2。

3.3 实际拉应力

σ=F/S=235 131.03÷1 754.6=134.01 N/mm2

工具采用P110钢级42CrMo钢,其抗拉强度为:

许用拉应力 [σ]=σB/[S]S=360 N/mm2(安全系数[S]S=3)

得σ< [σ]

因此,工具在薄弱环节处入井时不会被拉断。

4 室内试验

4.1 滑动密封试验

将丢手辅助工具置于延时机上,反复多次进行拉伸、压缩试验,试验完毕后检查密封组件完好。

4.2 承压试压

将完成滑动试验的工具,接试压工装进行水密封试验,采用正打压方式,对工具整体试水压,分别试压至15 MPa、30MPa、70MPa,各稳压15min,观察压降情况,判断工具是否存在泄漏(表1)。

表1 水密封试验结果表

丢手辅助工具整体水密封性能满足施工要求。

5 现场应用

室内试验成功后,在ZG16-2H井开展了现场应用试验,该井是塔中 Ⅰ 号断裂坡折带上的一口开发井,采用“插管式尾管悬挂器+裸眼封隔器+改造滑套”分段改造工艺,对该井裸眼段分3段进行酸压改造及放喷求产测试。

丢手辅助工具连接在插管密封上,处于拉伸状态入井。管柱下至设计深度后,正替一定体积坂土浆,投树脂球,球入座后,分级正打压 14、19、24、28、32MPa各稳压10min坐封插管式尾管悬挂器+裸眼封隔器。反打压15MPa,稳压30min压降0.2MPa,验封合格。缓慢下放管柱,悬重1 560KN无变化,继续下放,悬重下降;然后上提管柱,至悬重增加至1 580KN,正转20圈,悬重降至1 560KN,上提管柱10m,悬重不变,一次丢手成功。

丢手辅助工具在现场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自2014年1月至12月中旬,在塔里木油田塔中区块进行了大规模现场应用,累计现场应用48井次,一次性丢手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6 结论

1)室内及现场应用表明,该丢手辅助工具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一次丢手成功率由70%↗100%,显著地降低了由于丢手不成功而导致复杂井下事故的风险。

2)丢手辅助工具现场应用后,单井平均节约作业时间5h左右,提高了作业时效。可进一步推广至其他丢手工艺中。

[1]刘文启,田印忠,李敬伟.APR测试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分析[J].油气井测试,2014,23(2):32-34.

[2]许镇宇,等.机械零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44.

[3]石爱华,马志建,等.管柱伸缩补偿器的研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4,27(2):70-71.

猜你喜欢

辅助工具芯轴尾管
川西长裸眼水平井下尾管循环解阻关键技术
超深井短轻尾管悬挂及丢手技术研究与应用
啤酒瑜伽
TAMBOCOCHA 43区块尾管固井难点及对策
关于电机转子芯轴加工工艺改进方法
游戏辅助工具掩护恶意程序入侵
基于数字化音乐下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浅谈大跨悬浇梁挂篮行走系
开槽带孔凸台的推出机构设计
提高热连轧卷取芯轴作业率途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