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裂霉素C 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2015-04-12王燕马蕾段笃文相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丝裂霉素缝线小梁

王燕 马蕾段笃文 相琳

(1 2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1;3 4运城市中心医院眼科 山西 运城044000)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房水生成速率的增加和房水流出路径的阻力增加,其中流出阻力增加占大多数[1]。以往在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当中,通常仅采用小梁切除术,不使用丝裂霉素C 及可调节缝线,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眼压,但治疗效果还不是太理想。目前,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丝裂霉素C 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以达到有效降低眼压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为了探讨丝裂霉素C 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00例进行治疗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男性患者26,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42-65 岁,平均年龄为(45.0 ±10.0)岁,对照组患者青光眼类型主要包括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例数分别为42例和8例,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40-6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 ±6.20)岁,观察组患者青光眼类型也包括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例数分别为40例和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术前眼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常规药物麻醉,对照组患者把穹窿部当作基底进行结膜切口手术,切除大小为1.0mm ×2.0mm 的小梁,10/0 尼龙线采取不拆式缝线方式对切口进行密闭缝合;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采用可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 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为在分离的巩膜瓣与巩膜床之间放置浓度为0.4mg/ml 的丝裂霉素C 棉片,放置5 分钟后,用大量平衡盐溶液冲洗,可调节缝线缝合巩膜切口。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眼压(mmHg);(2)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前房渗出发生数+浅前房发生数+持续性低眼压发生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X <0.05 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眼压比较

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眼压为(36.71 ±5.50)mmHg,手术治疗2 个月后患者眼压为(15.32 ±5.06)mmHg,手术治疗5 个月后患者眼压为(18.60 ±3.90)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眼压为(37.22 ±6.49)mmHg,手术治疗2 个月后患者眼压为(13.22 ±3.96)mmHg,手术治疗5个月后患者眼压为(16.32 ±3.55)mmHg,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眼压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前房渗出11例,出现浅前房5例,出现持续性低眼压5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前房炎症3例,出现浅前房3例,出现并发症持续性低眼压1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3.讨论

小梁切除术在很久之前就被广泛应用到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当中,因此,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中,小梁切除术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穿透性滤过性手术,其通过在角巩膜缘建立一个能够使房水不断向眼外渗透的"滤过口",达到引流房水,降低眼压的目的,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由于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手术失败率也比较高。因此,必须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改良。临床实践表明,使用过丝裂霉素C 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满意,并发症发生率很低。采取可调整缝线,更可以对房水流出量进行人为控制,可以根据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进行调控掌握,灵活拆除可调整缝线,提高手术成功率。一般对巩膜瓣可调缝线拆除于术后l~2 周。

丝裂霉素C 是一种烷化剂,可以和DNA 双螺旋结构相联合,破坏DNA 的合成和RNA 的合成,减少胶原物质产生量,降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率,降低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 治疗青光眼的时候,选取的丝裂霉素C 的浓度最好在0.25%-0.4%之间,手术治疗的时间最好在四分钟到五分钟,在手术过程中,要避免角膜和丝裂霉素C 接触,要保证丝裂霉素C 浓度适宜性,要把接触时间精确到秒,手术治疗当中对施药部位进行不少于200ml 的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术后有效控制眼压,减少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的目的[1]。

本研究中,通过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对比,探讨丝裂霉素C 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眼压为36.71 ±5.50mmHg,手术治疗2 个月后患者眼压为(15.32 ±5.06)mm-Hg,手术治疗5 个月后患者眼压为18.60 ±3.90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眼压为(37.22 ±6.49)mmHg,手术治疗2 个月后患者眼压为(13.22 ±3.96)mmHg,手术治疗5 个月后患者眼压为(16.32 ±3.55)mmHg,且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说明在临床治疗当中,丝裂霉素C 联合可调节缝线行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

[2] 李盈龙,彭小宁.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5):379-382.

[3] 叶计芬.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 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49-149,150.

猜你喜欢

丝裂霉素缝线小梁
丝裂霉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进展
小梁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补缺
缝线抗议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微商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