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瘫患者早期躯干肌手法刺激治疗对患者平衡的临床观察

2015-04-12柴德君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躯干脑血管病手法

柴德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平衡能力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基础能力,因此,提高平衡能力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躯干肌是人类的核心肌群,通过提高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平衡能力,这在国内已有报道。手法治疗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有助于提高机体能力[1]。当前,提高患者平衡能力早期治疗采用手法治疗的报道较为少见。我院在提高患者平衡能力早期治疗中,试行了手法治疗,收获了较为理想的结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接收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源来自于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5-65 岁,病程10-40 天;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1-66 岁,病程10-40 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例,岁d)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1996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中关于脑血管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径MRI 扫描与头颅CT 检查后证实;②患者均未见严重性并发症且年龄为40-70 岁;③患者均为出发脑卒中,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依从性良好且病程为10-40d。排除标准:①伴脑肿瘤、脑外伤、其他精神系统类疾病以及既往脑卒中病史者;②伴严重性骨关节疾病,未能持续接受训练者;③近半年内有肝肾功能障碍或心肌梗死疾病发作者;④病情呈不断恶化态势,且有脑出血或新生病灶者;⑤伴明显交谈障碍、认知障碍、听力障碍以及阅读障碍者[2]。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药物并无差别,均以降压药、活血化瘀以及控制脑水肿为主,对照组于卧床期间给予其良肢位摆放、定时翻身、被动活动、恢复坐位平衡以及站位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手法治疗,具体如下。①中医按摩手法中的按法,刺激脊柱两旁夹脊穴,每日一次,每次10 分钟,6 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②摩法、擦法刺激斜方肌及背阔肌,每日一次,每次10 分钟,6 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 个疗程。

1.4 功能评定: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由指定医生与治疗师各1 名对其治疗效果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具体为Berg 平衡量表与BBS 评分[3]。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 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采用Berg 平衡量表进行评分后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连续治疗18d 后,两组BBS 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结果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的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评分经t 检验后的结果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erg 评分的比较

3.讨论

早期康复对于患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早期我们应该应用更多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中医按摩手法刺激可以增强患者早期本体感觉的输入,按法、摩法、擦法可以有效的增加躯干肌肌肉张力,治疗肌肉萎缩,同时恢复部分失神经功能[4]。

脑卒中患者由于其自身原因,其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与大脑运动皮层均会受到损害,因而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的主动控制方面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患者于治疗早期,其大脑的可塑性较强,未损伤部分的功能则可通过治疗或训练而得到重建,丧失后的功能也会被新的方式所取代,而特定训练则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医按摩手法可延缓肌肉萎缩和神经变性的发展和促进神经再生,作用于躯干肌可以有效的增强躯干肌肌肉张力,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

结果表明早期躯干肌手法刺激有利于提高偏瘫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1] 宗士群.中医针灸与推拿技术[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 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恽晓平,于兑生.康复疗法评定学[M].华夏出版社,2006

[4] 蒂克萨.触诊解剖学图谱[M].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躯干脑血管病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树与人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