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香情依旧,壶中春意浓——漫谈朱可心“报春壶”的造型与意境

2015-04-11许冠新

江苏陶瓷 2015年3期
关键词:报春制壶花器

许冠新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艺在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名人辈出、精品不断、薪火相传。经典作品流芳百世,留给了世人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制壶艺人更应从中汲取精华、学习方式、领悟艺术,以一颗虔诚之心来感受壶的情感和意境,并进一步融会贯通,从而提升自己的壶艺水平。

“紫砂七大老艺人”之一的朱可心是一位制作花器的能手,他的花器作品精、气、神俱佳,造型几可乱真,意境深厚丰富,其为人德高望重,深受世人敬仰。他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经典壶型,其中“报春壶”(见图1)堪称经典之作,该壶造型优雅大方、风格鲜明、内涵寓意美好,是一把集实用、艺术、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极高的紫砂茗壶,时至今日,已成为紫砂界的典型款式,许多制壶艺人都不断揣摩尝试,或临摹,或在此基础上创新变化,赋予了“报春壶”无限的发展生机。

图1 报春壶

紫砂壶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它的艺术语言是架构一把壶整体效果的基础,这一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其造型装饰风格和人文意境等方面。朱可心的“报春壶”作为一件经久不衰的艺术臻品,在艺术语言的选择和表达上,充分呈现出大家风范,现以此壶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造型与意境,表达对壶艺创作的一些看法。

1 腊梅花正开,凸显花器之美

紫砂壶以造型作为最主要的载体,通过风格各异的形态,展现出紫砂文化深厚的渊源。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自然形体又称花器,它来自于对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的模拟,着眼于装饰,遵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规则,做到生动形象、构图简洁、风格潇洒、适度夸张等特点,同时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通过点、线、面三者的有机组合,创造一种和谐、舒适、美好的画面意境,同时表达其内在的精神文化情趣。

“报春壶”作为花器典型,其整体造型优美、稳重、秀丽,壶身呈鸡心型,高足线,高颈,平口出唇,苍劲挺拔的梅树枝干为壶的流、钮、把,其上枝干伸展自然,结疤布局合理,老干新枝争奇斗妍,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以梅花报春为题,在挺秀饱满的壶身与壶盖上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俏丽英姿,精致传神。梅花有正、背、偏、侧等姿态,五瓣花形、丝丝花瓣清晰可见,或含苞、或怒放,千姿百态,暗香浮动,春意甚浓。该壶在器型上结合腊梅花这一自然意象,既生动传神,又不失变化的艺术风格,既细致入微,又不减传统壶型朴素实用的个性,将花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梅意报春华,传递人文之蕴

紫砂壶的人文意境一直是人们十分注重的元素,无论是制壶艺人本身,还是爱壶、藏壶之人,大家都尽力去赋予一把壶人文蕴意和精神力量,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正因如此,推动了紫砂艺术经久不衰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但凡制壶名家在创作壶艺时都会注入一定的情感内涵,以产生壶与人的共鸣。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它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梅的品格与气节寓意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蕴含着哲学寓意和精神力量。朱可心的“报春壶”以“报春”命名,将初春料峭中凌寒绽放的梅花融入壶的直观意象中,更加流露出春日生机勃勃的自然气息,展现出梅花的人格品质,升华壶的整体人文之蕴。

3 总结

艺术创作讲究形与象通、意与形合,造型和意境作为紫砂壶的表现语言,它们以形与意的方式来传情达意,将客观的美和主观的情融于一体,从而使一把古朴简约的紫砂壶成为包含审美情感、人文知识和世间百态的大观园,人们通过一把壶来了解紫砂、走进文化,获取视觉和心灵上的共鸣感。对于制壶艺人而言,紫砂壶创作的根本也是形与意在同一件作品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使之不仅仅是一把适合使用的茗壶,更是精美而富有内涵价值的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报春制壶花器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岭上报春第一枝
《蜡梅报春》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报春图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