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路上……

2015-04-10

天工 2015年2期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景德镇

文 其 妙

在路上……

文 其 妙

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去看一些文化艺术展,从被迫到喜欢。到东阳办事正好赶上2014世界手工艺文化节的举办,于公于私都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果断地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初次见到姜增雄的时候,他正在给参观的人们介绍自己的作品,我跟在大家的后面,静静地听。没有自我的吹嘘,满是对陶瓷艺术的敬仰,不是他创作了这一个个瓷器,而是瓷器成就了他。我们听惯了自卖自夸,乍一听他的介绍,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令我惊奇。

因为年龄相仿的缘故,我们很快熟识起来。

《知音》姜增雄/作

“你这套说辞很特别呀,重点不是推荐你自己!”

“其实推荐了陶瓷艺术就是推荐了我。我生在景德镇,已经与瓷器相溶。我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现代陶艺设计专业,未来我们都会一生相伴。我还在学习,还没有能够完全与瓷器对话,这就像游戏开心享乐,我还不具备能力解开上一级的锁,我还奔跑在路上……”

他说的很真诚,不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活力。从《知音》《大富大贵》中刊载的他的作品来看,能看出他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已经是这个年龄段的佼佼者了。但无论是画工、设计还是题材的运用上,都需要进一步的磨炼,放在景德镇,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我去过景德镇,景德镇这座城市是一座瓷器的展厅,瓷器是景德镇人优良的遗传基因,景德镇的陶瓷从业人员数不胜数。如何能在这数万人中脱颖而出,技艺很重要,思想更重要。技艺交给时间吧,我觉得姜增雄的思想能够带他走得更远。

对一门艺术的喜爱,首先应该是纯粹的,流淌在骨子里,没有浮躁和金钱的味道。就像古玩爱好者,每次把玩之前,必沐浴更衣。姜增雄的言语很简单,但是能够听出一种敬仰,他将自己的所爱好的陶瓷艺术当做是一位睿智的老者,是有生命的,有经历的。

如此年轻,就能有这种见地是否应该以“天才”论之呢?

“在路上……”是时下流行的语言。字典上或许没有,这个词用起来饱含着情感, 这一句在路上充满着坚定和希望。在路上,才能有无尽的风景尽收眼底,在路上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因此当他说出在路上的时候,我恍惚看到了他希望的样子。在与他的对话中,我脑海中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场景:黑夜无休止的盖过来,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还亮着灯光,将黑夜撕开了一个口子,姜增雄还在瓷瓶上描绘着自己的想法,神情肃穆,仿佛是一场关乎生命的对话。但是没有语言,一切都是心与心的沟通。

当我将这个场景讲给他听的时候,他很不自然地笑笑。你说的这个场景是我日常的工作场景。但是算不上对话,算不上沟通,目前只是一些思考。但是我相信,真正的高手是能够与艺术对话的,像绝世高手能够与剑对话,与刀交流。

景德镇是一个大展厅,有很多人来布展,也吸引无数人前来参观,夜幕降临,人们才会在不舍中离去。夜幕让所有的人在路上,城外的人匆匆的脚步通向家园,城内的人细细的思考通向境界。

姜增雄在那座城内,那间工作室内思考着。

《大富大贵》姜增雄/作

姜增雄

出生于1989年,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现代陶艺设计专业,在“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孙燕明的指导下,于2012年获得“江西省助理工艺美术师”“国家技术、二级美术师”。2012年获得黑龙江省礼品工艺品精品奖银奖。作品《高仕品茗》被景德镇慈善总会收藏。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2014年获第十五届中国工艺大师美术展优秀奖,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中青年艺术家,擅长写意花鸟、人物,作品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以及陶瓷艺术收藏家收藏。

猜你喜欢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于晓明
于晓明
“疯狂”的陶艺
于晓明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作品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