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忠平:爱,让他在平凡中闪光

2015-04-09赵建军厉飞

共产党员·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养路工闪光洪水

赵建军+厉飞

“太阳拱嘴,冻死小鬼。”说的是冬季最冷的时刻是晨曦未露之际。这个时候,很多人还在暖被窝里享福,但有个人已经开始了在路上的巡查工作。寒来暑往,30年过去了,这道风景从未改变。与之相应的,是一个令人为之惊叹的统计数据:行程近6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5圈。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其实很平凡,他只是一名养路工。但就是这个平凡的人,用爱铸造了闪光的业绩。他已经获得了很多荣誉,在这里只提一个: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十名“最美养路工”,他是其中之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了不起的荣誉背后,自然会有许多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赵忠平,现为本溪市公路管理处奚堡道班班长。1985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了铁锹,接过了养路工的班。这个班有多苦,听句顺口溜就知道了:“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再走近一瞅是养路段的。”钱挣得也少,经过两次涨工资,赵忠平的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一个跑运输的朋友曾以高出几倍的收入动员他跟自己干,却被他拒绝了。他真的爱这项工作。“我们班现在负责小小线、高高线、丹霍线三条道路,全长66.334公里。”没有热切的爱,谁能把里程记得这么精准,一问就脱口而出?当然,能见证这种爱的,除了数字,还有雪和水。

对赵忠平而言,雪就是命令。一旦下雪,他和同事就要出发,做好除雪以及道路防滑工作。为保证工作到位,赵忠平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如果预报有雪,但白天没下,晚上他就把手机调成振动模式,一小时振动一次,一旦发现下雪,立刻起身工作。让诗人诗情洋溢的雪,带给赵忠平的却是别样的感觉。2007年3月5日,本溪历史上最大的暴雪降临。这一天,凑巧是赵忠平母亲的生日。出门时,赵忠平答应会尽快赶回来为老人祝寿。当天下午两点多,老人等着急了,打电话催,等来的却是失望的回答。那一次,赵忠平开着铲车推雪,和同事一起整整干了两天两夜。有好几次,他困得实在坚持不住了,就下车跑步,跑清醒了继续干。2013年春节,除夕当天下起了雪。在零点钟声响起时,赵忠平正饿着肚子带领同事工作,直到凌晨两点多才收工。此时,赵忠平的鞋和湿透的袜子早已冻在了一起。脱袜子时,一不小心,把冻疮处的脚皮撕了下来,疼得赵忠平龇牙咧嘴,连连倒吸冷气,眼泪差点掉下来。

和雪一样,雨也让赵忠平经受了考验。2010年,一场大雨引发洪水,将小小线路基撕开了50米长的大口子,严重威胁着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赵忠平立即组织人员抢险,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他一下子跳进了齐腰深的冰冷洪水中,打桩、堵沙袋,修筑防护墙。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同事也接连跳进了洪水中。有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险情刚过,那边又传来了小小线53公里处涵洞出口路基塌方的消息。赵忠平和同事们不顾疲劳,迅速赶了过去。当时,雨下得非常急,大家的眼睛几乎睁不开,但在赵忠平带领下,都全力投入抢险。他们的手上磨出了血泡,腿上划出了伤口……经过4个多小时奋战,他们终于迎来了胜利。此时,赵忠平已经严重体力透支,坐到地上后,身体几近瘫软,再也不想动弹一下。

雨雪无情人有情。赵忠平的最可贵之处,正是将对工作的爱,延伸到了身边人身上。

1998年,奚堡村村民冯洪海在为盛装沥青的油罐车焊接罐口时,引发罐内沥青燃烧,一个巨大气浪将他掀到了车下。火苗从罐口腾空而起,火势越来越大。很多人想去救冯洪海,却担心发生爆炸。此时,一个披着用冷水浇湿棉被的人冲向了油罐车,将昏迷的冯洪海拽了出来。后来,又送他到本溪和沈阳的医院救治,从头天傍晚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这个人,正是赵忠平。

2011年冬天,70多岁的村民周俊明家里自来水管被冻裂,吃水困难。赵忠平知道后,从几百米外的井里为老人挑水,一挑就是40多天。

村民奚广军父亲病重,女儿考上大学却没钱读书,赵忠平便从自己并不高的工资中每月挤出200元予以资助。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但赵忠平总觉得这种事不算什么,不肯再多讲。没能有更大收获,让记者有些失望,但他的这种态度,却让记者领会到了他爱的境界。这种爱,是纯真朴实的,是发自内心的。正因如此,才会让赵忠平在平凡中闪光,成为“最美养路工”。“最美”二字,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养路工闪光洪水
闪光
闪光的枝条
陕西省“十佳养路工”潘林森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国境线上一抹橘红——内蒙古边防公路优秀养路工素描
洪水来了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论设计洪水计算
闪光的“老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