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

2015-04-09安华王伟

共产党员·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管党治党常态

安华+王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党的建设创出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形成了从严治党新常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保证。从严治党新常态的形成,是党中央管党治党的一系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新思想、新实践的必然结果,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伟大创举。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一贯的要求。治党必须从严也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宝。从严治党新常态赋予党新的历史使命,也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然而,新常态之“严”,却让一些党员干部不适应,认为管得过多、约束太严会影响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没有生机和活力,最终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为官不易”的新常态下,我们听到了“官不聊生”的感叹,甚至出现了“干多错多,不干不错”“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消极抵触心理和行为。这些错误思想和杂音噪音虽然只出现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也反映出党员干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适应新常态,首在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够自觉,不然适应新常态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当然,也要防止说一套做一套,口头上表态很好,行为上又我行我素。没有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不可能也不会主动适应新常态。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从严治党新常态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及时打通思想认识上的“任督二脉”, 切实发挥思想的先导与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对从严治党新常态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勇气,凝聚共识,积极适应,做新常态的实践者和带头人。

适应新常态,贵在养成“严”的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党员干部必须要及时改变固有的思维惯性,调整观望等待的心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不断增强从严从实的坚定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习惯于用严的标准锤炼党性,用严的措施做好工作,在严的纪律中主动担当,在严的氛围中干事创业,把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严”成为工作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修身律己的必修课程、谋事做人的良好习惯。

适应新常态,重在健全制度机制。阶段性的严抓严管可以带来新风,却难以形成常态。从根本上推动党员干部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用制度立规、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常言道,不破不立。要把一些坏习惯、坏行为坚决破掉,防止反弹,但也不能搞“半截子工程”,光破不立,要适应新形势,制定新规则,靠制度的刚性把严的意识固定下来,把严的规矩建立起来,把严的风气树立起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解决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问题,真正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和“稻草人”,有效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当然,从严治党新常态也不是说不食人间烟火、不近人情,就是“死板一块”。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的好传统、好做法必须坚持和发扬下去,在爱护的基础上从严,把从严当成一种爱护,认认真真地贯彻落实下去。

本栏编辑/高文生

猜你喜欢

管党治党常态
新中国70年执政党管党治党研究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好管党治党的另手棋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依法治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