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煤矿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2015-04-06

山西建筑 2015年21期
关键词:煤矸石矸石粉尘

崔 淑 青

(山西潞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长治 046204)



谈煤矿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崔 淑 青

(山西潞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长治 046204)

对煤矿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因素和恢复治理的原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并且提出了恢复治理所追求的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发展。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影响因素,自然

0 引言

煤炭的开采形成了以煤矿为中心的工业产业的发展,由于生产的特殊性,其在促进地域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破坏了矿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大气、土壤、水域等的污染。随着煤矿矿区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恶化间的矛盾产生,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成为促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煤矿把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

1 煤矿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大量粉尘飞扬是形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露天堆放的储煤堆、逐年生产形成的矸石山、运煤皮带走廊、地销系统汽车外运时产生的粉尘以及燃煤锅炉产生的烟气等等,由于煤的湿度小,在生产过程中、存放、运输时均产生大量粉尘,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等有害有毒气体超标,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且局部地区大气能见度差,交通受到一定影响。且大量粉尘造成矿区及周边建筑表面、地面、道路等场所尘土堆积,遇到大风天气尘土飞扬是矿区“脏”形成的主要因素。

1.2 逐年形成的矸石山是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煤矸石产生的总量包括掘进、采煤过程中开采出来的矸石以及洗煤厂生产过程中洗选出的矸石,约占原煤总量的15%~20%,例如年产600万t的矿井,年产矸石90万t~120万t,总容积60万m3~80万m3,按堆积高度20 m计算,则需占地3 hm2~4 hm2,因而煤矸石的堆放需占大量土地。

矸石堆放时如不采取一定措施,通过雨淋渗透将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且煤矸石中所含的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铁)易被空气氧化,放出的热量可使煤矸石中所含煤炭风化以至自燃,燃烧时发出难闻的气味和有害的烟雾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常年积累的矸石堆放成山,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

1.3 塌陷地对环境的破坏

我国的煤炭多埋藏在数百米乃至千米以下,因而采煤方式多为井巷开采法,煤炭资源开采完毕后当撤去支护设施,采煤后的空巷往往会冒顶,造成岩层下降从而引发地面沉降,而地表塌陷还会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同时对地面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和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大量的裂缝引起人口迁移,造成村庄搬迁等。

1.4 水体的破坏与污染

煤矿开采使岩层产生竖向裂缝从而引起区域性水位下降,并造成地面干涸、居民用水困难,使人们生活用水越采越深。而在采煤过程中必须排出工作面四周的水或潜水,而大量排出的水形成径流,破坏了区域性的良性补水途径,造成水资源的不平衡。

煤矸石在堆放过程中,经降水淋洗后部分物质被溶解,并形成地表径流流进水体,其所含的有害成分污染水体。

2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原则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应贯穿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的原则,根据矿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气象、地理因素,合理确定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容,优化矿区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布局,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环境。实现安全稳定,对人类和动植物不造成威胁;对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与周边自然环境及景观相协调;恢复土地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得到恢复。

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生态有序、经济合理”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最终创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花园式新矿区。

3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追求的目标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不是盲目的,作为企业需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更多的是追求经济利益,以最小的投入求得最大的产出,因而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要达到与功能性、生态性、视觉性和经济性有效结合的目标。

3.1 与功能性的结合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是与煤矿生产息息相关的,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涉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从影响生态环境的各个环节出发,才能彻底恢复区域小气候、小环境。通过改造地面生产系统、储装运系统、煤场等来解决粉尘污染问题;通过矸石山、塌陷地治理解决绿化、水体污染问题,进而还林、还耕以造福百姓。

3.2 与生态性的结合

结合自然环境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气象、地形、地貌影响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因素,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通过对矿区生产、生活区的改造,建筑空间变得井然有序;行道树的种植、小游园的设置、矸石山的绿化等等手段,使矿山绿化率、绿地率逐年攀升,矿区空气日渐清新,达到小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3 与视觉性的结合

矿区建筑空间的合理整合、道路系统的分流、粉尘的治理、绿化的增多使矿区面貌焕然一新,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原来矿区给人们的“脏、乱、差”现象不复存在,现代化、工业化、标准化、花园式的具有煤炭企业文化特色的新矿山展现在人们面前。

3.4 与经济性的结合

企业在对消耗环境资源进行补偿的过程中,要讲求经济效益,确保以最小的经济投入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治理恢复生态环境,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企业的投入只有得到回报才有治理和恢复的动力,以保证矿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4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方法

生态环境的恢复需循序渐进、由简入繁、从近至远逐步实施,使矿区“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以达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4.1 绿化

植树造林、植草护坡、扩大植被是调节局部生态小环境的有效途径,绿化的场所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塌陷地、矸石山等场所,通过设置小游园、绿地、公园、种植行道树等手段来改善人们工作、生活的场所,从而增加了绿化面积、净化了空气。

4.2 净化

地面生产系统、储装运系统、地销系统、燃煤锅炉、矸石山等场所是煤矿产生粉尘的主要场所,达到净化的目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粉尘飞扬,有效的手段即是封闭、治理。

1)地面生产系统、储装运系统、地销系统:a.运煤走廊的封闭,且在走廊内设置喷洒设施,保证煤的湿润度,减少皮带运输中的粉尘。b.储煤场的封闭,最初经济条件稍差时煤场四周设置挡风抑尘墙从而形成半封闭煤场,再加上喷洒系统湿润煤,根据风的作用原理达到防止粉尘扩散的作用;经济条件许可后实现原煤不落地的原则,设置储煤仓来堆放原煤、块煤等(保证储量满足日生产量3 d~7 d的产量)。储煤仓直接和装车系统连接。c.煤炭在地销时要求地销场地硬化并洒水防尘,运输车辆应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

2)燃煤锅炉:设置脱硫设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净化空气。

3)煤矸石山:复垦利用是煤矸石治理的最好办法,进而恢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为解决煤矸石山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一是搬掉矸石山,将矸石运往塌陷区或低洼地作为充填复垦的填充物;二是对矸石进行综合利用;三是对矸石山整形改造,植树造林,达到消除危害,美化环境的目标。

4.3 亮化

矿山亮化的重点是矸石的治理,消除矸石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植树造林或复垦,使矸石山成为当地一大亮点。矸石治理分两种情况:一是既有矸石山的治理;二是新产生矸石的治理。

1)既有矸石山治理:a.综合利用,可用于平整工业场地、修筑路基、建材原料、充填塌陷区等;b.整形改造、植树造林;c.如为自燃矸石堆则应先灭火,然后改造。

2)新产生矸石:《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建设永久性煤矸石堆放场(库)。确需建设临时堆放场(库)的,原则上占地规模按不超过3年储矸量设计,且必须有后续综合利用方案。”因而在选择场地时尽量选择在荒弃的缓坡峡谷,且地基稳定地区,适宜封场后用于复垦或植树造林,还耕还林,造福百姓。

4.4 美化

建筑物的井然有序,粉尘的治理,矸石山植树、栽花、种草,在废弃地建设公园等等措施,使矿山生态恢复,减少了污染,矿山处于绿色的海洋中,美景如画。

5 结语

在当前推行“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任重道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的原则应始终如一,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逐步恢复生态功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

[1]冯国宝.煤矿废弃地的治理与生态恢复.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HJ 651—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3]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

Discussion on the restoration gover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oal mine area

Cui Shuqing

(ShanxiLu’anEngineeringDesignConsultingLimitedLiabilityCompany,Changzhi046204,China)

This paper made different degrees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restoration governanc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in coal mining area, and put forward the restoration goal, analyze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governance,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maintain the na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governance, impact factor, nature

1009-6825(2015)21-0157-03

2015-05-12

崔淑青(1972- ),女,工程师

X171.4

A

猜你喜欢

煤矸石矸石粉尘
浅谈煤矸石在固废混凝土中的应用
矿井矸石山环境危害与防治措施分析
基于温度场分布规律的矸石山注浆钻孔布置方案研究
高压粉尘防爆电机过厚粉尘层的形成与分析
矿山矸石绿色充填系统设计及参数研究*
粉尘大战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光散射法粉尘仪在超低排放的应用
粉尘剂防治蔬菜病虫害
煤矸石浸水路堤不均匀沉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