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史观指导下的建筑史教材编写设想

2015-04-06

山西建筑 2015年21期
关键词:建筑史史观文明

王 叶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的致读者中写到:“每个时代都要编写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1]”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在编写历史时都应该吸收当时当下的研究成果,不断的靠近研究的新动向,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代保持一致,才能不断完善自身。

目前在历史科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为代表的新史学流派、理论与观念。并且在新史观的影响下,我国历史著作的编写及相应历史教学的改革已经在发生变化。其中,世界史研究、外国教育史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建筑史教学改革中,积极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把最新成果运用在教学改革中,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有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1 全球史观的定义

主张历史研究者用全球的视野去审视历史,把所有地区和时代都作为历史研究的范畴。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世界各地和各个时代的一切民族的成果,克服“欧洲中心论”。基于对世界各个民族和文明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具有同等价值和同等地位的认识,反对在历史研究中将任何民族和文明的经历当作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2]。

全球史观的特点:1)全球史观主张以世界平等的态度来书写历史,反对历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2)全球史观主张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除了关注历史的纵向发展,同时关注历史的横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强调互动和交流,反对单向的历史发展和没有交流的文化传播。3)全球史观主张以“世界”作为单位来研究历史,反对单纯以“民族国家”为历史叙事单位。

2 全球史观指导下的建筑史教材的编写内容设想

传统的建筑史教材内容在建筑类型的书写比例方面要远大于其他,诸如自然和文化背景、建筑文化交流等就比较少。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教材内容要注重文明的传承、交流和创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叙述建筑与所属文明整体及同期其他创造物的关联性

文明的创造物通常宏观地被归纳为物质、制度、精神和习俗四大类。对于每个文明来说这四大类创造物是相互影响的,任何具体的创造物都不可能摆脱其他创造物而存在,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同时,它们还会从整体上赋予该类文明一种独特的品质,形成整体文明的图景。这种整体文明特色一旦确立,就对该文明的一切具体创造物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也就是说,整体文明成就依赖于每项具体文明成就,同时也对其形成巨大的反作用。由此可见,在研究某类文明具体创造物时,注重其与整体文明及该文明同期其他创造物的关联是不容忽视的。

建筑是每类文明的重要创造物,它主要隶属于物质类文明成果,但也同时反映了文明中制度、精神、习俗类的成就与风貌,成为文明最综合、最全面的载体,常常被视为不同文明代言人与标志。所以,它与整体文明及其他文明创造物的关系更为密切、全面、多样。因此,当我们在选取世界建筑史的内容时,不仅要注重建筑本身的问题,还要理解它所依托的整体文明,以及它与该文明其他成果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设想的内容如:描述现代全球重组时的中国近现代建筑状况时,首先要突出它传统承袭和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双重特点,交待清楚它的历史背景,讲述政治、经济、体制等各个方面是如何造就某一种类型建筑的产生的,强调建筑文化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2.2 关注所有不同类型文明的建筑发展历程与成就

人类发展到今天,历时性与共时性地产生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明虽有强弱、大小、优劣之分,但在价值和意义上绝无高下之别,正是其共同的作用,才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并影响着未来的前进方向。

建筑也是如此,也无高下之别,不同的文化特点造就了不同的建筑类型。现今人类建筑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无与伦比的成就,展现出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局面,得益于全世界所有类型文明建筑发展的共同贡献。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建筑发展的整体,具有同等价值。除了关注主流文明下的建筑发展历史,也应该关注一些非主流文明下的建筑发展历史,比如:日本、印度、东南亚一些小国家的建筑等等。尤其是日本,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家,不论是古代的建筑亦或是现代的建筑都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过去我们认为日本的建筑文化都源于中国,只不过是模仿,其实,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之后都已有了许多改进和创新。还有东南亚国家的古代城市制度、宗教发展和历史文化,以及今天的地域建筑、新乡土建筑、适应性生态建筑和技术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2.3 建立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建筑横纵对比

全球史观反对线性的历史发展观与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单向交流,主张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强调历史发展的横纵向联系[3]。我们的建筑史发展过程也是如此,从来没有停止交流,所有的建筑文化都不是在隔绝、封闭的环境中独立前行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前行的。

在世界建筑史的教材编写中,可以列出专题,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展示不同时段内或同一时段内,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的建筑发展状况。从横向上对比,可以展示同一时间段内,由于社会、地域、政治、经济等不同带来的建筑风格的不同,比如横向对比罗马帝国时期和中国东汉时期,在基本相同的发展时期,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社会制度,造就的建筑文明具有很大的差异;也可以展示同一类型建筑,由于各种因素不同带来的风格不同,比如对明清故宫和凡尔赛宫对比,都是宫殿建筑,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审美标准不同,造就的建筑形象也千差万别。从纵向上对比,可以展示不同时间段内,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的建筑发展状况,这种对比完全可以借助现有的中外建筑史教材,经过整合、选取来完成,如古希腊和古罗马之间,可以进行非常全面的从背景到结构到形式到风格的对比。这种对比方法,非常有益于学生抛开细枝末节去关注建筑发展的动力和内涵,也有益于学生开阔眼界去把握全世界的建筑发展。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下册)[M].吴象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陈二力.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王保星.全球史观视野下的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断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8-19.

[4][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下)[M].魏凤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建筑史史观文明
建筑史话
建筑史话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BIM涤荡建筑史 建协助推豫之梦
文明歌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