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荔县林业发展模式浅析

2015-04-04王健美刘海玲杨静萱

陕西林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荔县陕西树种

王健美,刘海玲,王 婷,杨静萱

(1.大荔县林木病虫检疫防治站,陕西 大荔 715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大荔县林业发展模式浅析

王健美1,刘海玲1,王 婷1,杨静萱2

(1.大荔县林木病虫检疫防治站,陕西 大荔 715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

分析大荔县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立地条件、社会需求等基础上,提出了大荔县林业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以及不同区域林业发展模式。

大荔县;林业;发展模式

1 大荔县环境与经济概况

大荔县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地貌类型多样,北部为黄土台塬,东部、南部为黄、渭、洛三河滩地,中南部为“沙苑”,中、西部为渭河三级阶地,其间还分布着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陕西大荔国家沙漠公园等国家级生态保护区。林木在不同区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北部台原区沟壑纵横,保持水土是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东部、南部河流滩地开阔平坦,防风、护堤、护岸是林木的主体功能;沙苑地区防风固沙是林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西部平原区林木主要发挥护路、保护农田和美化村镇环境的作用。保护区和公园内的森林主要是恢复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并构建景观效果。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完善全县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最大限度地持续发挥平原林业的多种效益,是大荔县今后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2 大荔县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业应做到生态功能、产业功能、美化环境功能兼顾,不仅要改善和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还需对农民增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美化香化人居环境发挥更大作用,适应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新形势。

自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实施以来,大荔县林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平原防护林主体骨架,以枣、桃等果树为主要特色的经济林产业,在平原绿化、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需要提高完善之处:(1)未制定全局性的可持续经营规划,未根据不同地貌类型对林业的需求制定有区别的林业发展模式。如沙苑地区栽植的刺槐和杨树,由于立地条件不适宜而生长不良,病害多发,难以持续发挥防护作用,难以长成大径级用材林。(2)防护林建设片面追求防护效益,未能做到多种效益合理兼顾,未充分考虑群众的经济需求,导致部分造林保存率不高,成效不明显。(3)缺乏对个体林业的引导,造成个体发展林业的盲目性、反复性。

3 不同环境区域林业发展模式探讨

3.1 北部台塬区

分布于北部铁镰山,海拔在370~534 m。台原南麓坡度较陡,原面洪水冲蚀,形成多条支离破碎的冲沟,土壤干旱。对林业的目标要求是保持水土,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对应的林业发展模式有:

3.1.1 侧柏(柏木)+酸枣(嫁接大枣)模式 适宜于沟壑坡地。侧柏、酸枣均属耐干瘠、抗性强的树种,在其它树种难以生长的区域栽植,主要发挥水土保持、绿化荒坡荒沟的作用,兼用材经济功能。侧柏材质优良,被国家列为珍贵用材树种。

3.1.2 核桃纯林+林下养殖模式 在灌溉不便、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有意调整种植结构的台地或塬面栽植,兼绿化防护功能。发展生态鸡养殖等林下经济。

该区域由于立地条件较差,造林时应采取实用技术,保证建设成效。

3.2 平原区

属渭河阶地,地势开阔平坦,海拔350~380 m,具备灌溉条件,是陕西重要粮食及瓜果基地。保护农田,美化环境是对林业的目标需求,对应的林业发展模式有:

3.2.1 女贞+紫薇+波斯菊等观赏树种林网模式 平原区人口居住密集,人均土地面积小,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高,农民以栽植枣、桃、李、杏等为主要收入来源。防护林主要沿各级道路两旁栽植,应选择景观效果好、树冠较小、尽量不与果粮争地的树种,使农民乐于接受,确保绿化成效。建议采用常绿与落叶结合、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关键是选好乔木树种。

3.2.2 经济树种+花坛村镇绿化模式 平原区人口居住集中,居住区及其周围绿化,美化,选择绿化树种重在经济价值与遮阴效果,如柿子、香椿、核桃等。院子门前修建花坛,栽植观赏价值高的灌草。

树种选择是该区域需要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栽植时应注意符合群众意愿,才能得以保存。

3.3 三河滩地区

该区域广阔平坦,为县境内最低地域,地势北滩高于南滩,地层基座由亚沙土、砂砾石组成,上为冲积黄土状物质覆盖。滩地风多、风大,对农作物危害较大,构建防护林网,保护农田是林木的主要功能,对应的林业发展模式有:

3.3.1 以杨树为主的方田林网模式 黄河、渭河、洛河三河滩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除种植农作物外,近年来栽植了大量的冬枣和葡萄。结合滩地各级道路网络,建设方田林网,林网宽度10~20 m,树种以速生杨树为主,辅以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如泡桐、楸树、香椿等。加长经营周期,培育大径级用材林。

3.3.2 杨树与景观树种搭配的护岸林模式 沿堤坝两侧带状或块状、小片状栽植,以保持河岸稳定,保护堤坝安全为主要功能,兼用材与景观效果,与三河生态旅游景观林带建设相结合。选择速生杨树、雪松、刺楸、青桐、栾树、枫杨等,搭配方式为行间或带状混交。

3.3.3 滩地经济林模式 在方田林网中间,栽植以冬枣、葡萄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壮大地方优势产业。采取政府引导、补助,以农户为主体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3.4 沙苑地区

沙苑是在原始深湖区形成的风积沙地,沙丘,地貌特殊,海拔在340~350 m之间。风沙大,土壤瘠薄,适生树种较少。对林业的目标要求是防风固沙兼顾经济价值。据此选择枣树作为造林树种,林业发展模式有:

3.4.1 红枣经济防护兼用林模式 沙苑地区原多为沙丘地貌,近20 a来的平沙造田使多数沙丘变为平地。红枣在沙苑地区有3 000 a以上的栽培历史,目前有140多个品种,是区域最适生,兼有经济与防护价值的优良乡土树种。在沙丘区域栽植水枣、梨枣等品种,在平整后具有灌溉条件的改良沙地栽植冬枣。打造沙苑红枣经济带,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3.4.2 枣树品种展示型护路林模式 沙苑地区地貌独特,具有开展生态观光旅游的优越条件,现已建成陕西大荔国家沙漠公园。依托特殊地貌和丰富的红枣品种资源建设旅游观光带,沿道路栽植不同品种的大树冠枣树,在发挥防风固沙,保护道路功能的同时,又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特殊的景观效果。

Analysis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Models in Dali County

WANG Jian-mei1, LIU Hai-ling1, WANG Ting1, YANG Jing-xuan2

(1.DaliForestPestandDiseaseQuarantineandControlStation,Dali,Shaanxi715100;2.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Dali county in terms of geographic location, topographic feature, social-economic dema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Dali were analyzed.Different forestry development models were proposed.

Dali county; forestry; development model

2015-08-19 作者简介:王健美(1977-),女,陕西大荔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

S727.3

A

1001-2117(2015)05-0040-02

猜你喜欢

大荔县陕西树种
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关于大荔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省大荔县: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 打造乡村便捷新生活
陕西大荔县饶益寺历史初探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