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呼吸护理对策分析

2015-04-01钟映笑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性肺炎高龄呼吸机

钟映笑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高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率逐年上升,如何控制患者感染对于患者整体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将讨论模块式护理路径自由组合对患者进行呼吸护理,并对患者症状临床改善情况进行报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对45例高龄VAP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8~81岁,平均(74.9±3.6)岁,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高龄VAP患者40例,常规护理,男22例,女18例,年龄67~82岁,平均(72.4±3.9)岁。入选所有患者均使用伟康BIPAP Vision呼吸机,通气时间为5~24 d,平均(15.5±3.3)d。基础疾病:16例合并高血压,43例慢阻肺,11例多脏器衰竭,6例心血管疾病,2例患者合并外伤。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SPSS22.0软件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可纳入同一研究组进行比较分析。

1.2 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控制外源、口腔、饮食、呼吸训练、心理调节等五个模块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不同护理模式。

1.2.1 控制外源性传播感染:这是诱发患者VAP感染的关键,日常接触的呼吸机管路与患者生活用品均应进行相应处理。为了防止患者临床感染,护理中应加强此类物品的定期消毒,防止细菌微粒经日常用品或吸痰用具、雾化器、呼吸管道等进入呼吸道最终引发患者感染。

1.2.2 对口腔内部护理应进行调节:这是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的关键。日常护理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口腔分泌物情况,使用生理盐水棉球对患者口腔、鼻咽等部分分泌物进行清理,同时对牙齿、舌、口腔黏膜进行常规清理,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时应注意角度、力度的控制,避免造成患者发生因口腔黏膜损伤造成的感染。

1.2.3 需要对患者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训练,分为缩唇训练和腹式训练:缩唇训练主要依靠患者鼻吸气,吸气3 s后由缩唇以6 s时间呼出;腹式呼吸患者左手放置于胸前,右手于肋骨区偏腹部,吸气时右手配合腹部轻微抬起,呼气时右手稍给力向腹部帮助呼吸肌回复,同吸气3 s后缓慢以6 s时间呼出[1]。训练3次/d,维持5 min/次,待患者熟练掌握后,每日两种呼吸方式交替进行,分别于晨起餐后、午睡后、晚休前进行。

1.2.4 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两方面调节:多数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导致呼吸频率增加,机体消耗量随之呈现上升趋势。该阶段患者会表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发生呼吸衰竭的几率升高。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家属沟通,改善住院期间患者食膳计划,鼓励患者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类含量较高的食物,同时搭配时令蔬菜、水果调节胃肠道功能,日常多饮温水,增加患者呼吸道免疫功能。适当与患者(包括家属)进行沟通,减轻患者在院期间的消极情绪,随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给予适当指导、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以上护理方法,按照护理路径编排,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模块调整,通常以外源控制模块、口腔护理模块和呼吸训练贯穿整个护理过程。饮食调节模块于入院后进行干预。心理干预模块分为三段式干预,即为患者入院前,通气治疗阶段和感染护理阶段,随时根据患者情况改变干预政策。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未进行模块式护理路径干预。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感染好转(例);再感染(例);意识障碍(例);6 min步行距离(分),评分依据:0分<300 m;1分300~370 m;2分371~450 m;3分>450 m。

1.4 统计学: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检验,组间比较t,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感染好转情况较好,再感染较少,6 min步行实验评分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所示,本次干预效果较为满意。

表1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院一般情况比较分析(例)

3 讨论

VAP为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后并发的感染,部分报道称其发生率约为10%~65%,发生后造成的死亡率高达50%~70%[2]。目前对国内部分医院的抽样调查中,发生VAP的患者也在逐年增高,近五年统计数据表明,VAP的发生率约为45%,病死率约50%。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会明显增加住院治疗时间和费用,对于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患者组织器官、脏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将会导致患者发生其他感染性疾病[3]。为此制定一套相应的护理干预路径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作用,降低患者再感染几率,降低高龄患者死亡风险。

本组研究中,对VAP患者的呼吸护理着重于“外清内通”。外清主要为控制外来感染源,清理呼吸道阻塞,内通是对患者进行适当呼吸训练,提高呼吸肌功能,同时降低患者消极心理。贯彻这一思路可使患者投入到自主护理与间接护理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中,通过模块式护理干预路径,患者发生再感染情况明显减少,6 min步行实验评分较高,充分说明患者肺部功能恢复较满意。护理中对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减少患者感染风险。另外,在院期间的营养补充和心理调节也是促进患者提高免疫的重要因素,必须给予相应的饮食干预和心理调节[4]。

患者接受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可以提高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使用日常所训练的呼吸方式进行调节避免意外发生[5]。缩唇训练可以使气道内压增高,呼吸时小气道的陷闭可通过该方式进行调整,因呼吸频率的减慢患者延长了呼吸时间,有利于气体交换,再下一次呼吸时可以吸入更多空气,增加二氧化碳排出并改善缺氧状态。训练腹式呼吸是为弥补患者因肺部感染病变的呼吸不足,进一步增加膈肌活动,肺泡充分膨胀后增加气体交换,可进一步增加患者肺功能。

[1] 俞 玮.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呼吸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11):940.

[2] 孙彩霞.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07.

[3] 李丽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67.

[4] 彭春兰,邓惠英.罗梅银.高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呼吸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99.

[5] 赵 辉.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0(32):32.

猜你喜欢

性肺炎高龄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