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5-04-01胡建锋长葛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骨科河南长葛461500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后踝螺钉钢板

胡建锋 (长葛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附属医院骨科,河南 长葛 461500)

本次研究为探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采用常规开放手术及钢板内固定手术两种方式对接收的80例患者进行治疗,且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的80例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年龄为52岁,平均年龄为(32.0±1.3)岁;骨折发生时间最短为1 h,最长为14 h,平均(3.5±0.4)h;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33.2±1.1)岁;骨折发生时间最短为1 h,最长为15 h,平均(3.4±0.6)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取患者俯卧位,以后踝-外踝-内踝顺序进行手术操作。在腓骨后侧切开适当大小的切口,显露出骨折部位,观察患者后踝骨折块及移位情况。对小碎骨及软组织进行清理复位,并进行临时固定,对T型锁定钢板进行塑形,然后将其置于后踝部,然后将普通螺钉置于骨折近端钢板孔内,将螺钉拧紧,并挤压固定后踝,术中应认真检查骨折情况,并经1~2枚拉力螺钉置于骨折远端。拔除克氏针,透视检查并判断是否需加压,然后置入其余锁定螺钉。将切口向远端延伸,并逐层分离软组织,对骨折部位进行暴露,复位后利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进行固定,并在切口内踝筋膜下分离内踝骨折,并对内踝进行复位固定;然后在外踝处切开外侧切口,并进行固定,固定方式同前。若患者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现象,则可在下胫腓骨联合近端1 cm处以长拉力螺钉对腓骨及胫骨进行固定。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需进行外固定,下地负重前应将用于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拉力螺钉取出。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反应情况。

1.3 判定标准:临床治愈: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均消失,骨折完全愈合,患者可正常行走,无不适感;有效: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显著改善,骨折基本愈合,患者基本可正常行走,久行或久占可产生不适感;无效: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无明显好转,骨折未愈合,患者不可正常行走[1]。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里疗效比较:观察组4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d)观察组40 9.8±2.5 17.5±3.1 96.9±2.5对照组40 6.3±1.5 11.7±2.4 72.5±2.2

3 讨论

踝部骨折时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疾病,其约占据了全身骨折的4%左右,患者以青壮年人群居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2]。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促进患者及早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后踝骨位置较深,且距离粗大跟腱较近,手术操作过程中空间较为狭小,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折复位的难度,且临床研究表明即便复位成功,同时进行维持固定的难度也相对较大,通产需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再利用螺钉进行内固定[3]。然而螺钉固定后极易导致骨折再次移位等现象发生,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骨折块发生再次骨折的几率。特别是对于后踝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进行上述操作的难度更大。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及时研究更加便捷、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将钢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后踝骨折的治疗中,该治疗方式可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通过拧入螺钉可逐渐对后踝骨块进行加压拉拢,且可促进其顺利复位;同时该治疗方式还可通过调节螺钉松紧度的方式有效的调节骨折块的复位情况,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对骨折块造成破坏。另外,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方式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时,后踝的单枚螺钉极易被部分骨折覆盖,同时由于局部组织粘连,因而极易增加寻找难度,从而需要进行反复透视,导致组织创伤程度增加。而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则可避免该现象发生,有效提高了二次取出过程的方便性[4]。因此,将钢板内固定治疗应用于后踝骨折的治疗中必将会取的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S<0.05)。这就表明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踝骨折可取的较好的效果,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1] 高彦军.胫腓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和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8):816.

[2] 潘 昊.胫前微创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合并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的后踝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6):1522.

[3] 邢文钊.踝关节脱位法治疗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3):193.

[4] 吴昊天.踝部损伤机制与后踝骨折块大小及治疗方法选择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1):2917.

猜你喜欢

后踝螺钉钢板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