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5-04-01吴倚霞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投诉率差错率急诊科

吴倚霞,罗 静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急诊患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患者及其家属情感波动大。因此,在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是缓解患者及其家属消极心理情绪的重要手段。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坚持新型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1]。为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科收治的98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之间的差别,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1~75岁,平均(41.9±4.7)岁;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19~77岁,平均(42.3±5.1)岁。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老年痴呆以及精神疾病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急诊科常规护理服务,具体包括入院患者心率、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开放静脉通道,给予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指导以及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加强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心理护理、实施APN排班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加强健康知识教育等。

1.3 观察指标[2]:所有患者均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越严重;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表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高。在护理期间,详细记录护理人员出现的差错情况与患者投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选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满意度评分观察组 49 41.23±2.57① 43.91±3.17① 9.71±0.22①对照组 49 55.87±4.21 59.47±5.19 7.98±0.31 t值 3.163 3.079 2.157 P值<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中护理差错情况与投诉情况比较:观察组49例未出现差错事件,接到患者投诉事件1起,差错率为0.0%,投诉率为2.0%;对照组49例出现差错事件2起,接到患者投诉事件5起,差错率为4.1%,投诉率为10.2%。两组患者护理差错率与投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5;χ2=4.027,P<0.05)。

3 讨论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急诊科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患者易出现焦虑、暴躁、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治疗合作性较差,影响治疗与预后恢复效果。因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服务,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内容[3]。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改变了传统以疾病为护理中心的护理理念,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优质心理干预、实施APN排班制度、建立绿色通道、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具体内容如下:①加强心理护理。由于急诊科患者均具有发病急且病情重的特点,患者不良情绪较多,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治愈信心;②实施连续排班制度,提高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减少频繁交接班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休息质量;③建立绿色通道。为危重症患者以及急诊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可先给予抢救、检查,随后再缴费,避免延误最佳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降低投诉率;④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急诊科护理人员需具备高素质专业技能,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4]。在急诊科患者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减少护理工作中差错事件发生,为治疗效果提供了保证[5]。

综上所述,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满意度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错率与投诉率分别为0.0%,2.0%;对照组差错率与投诉率分别为4.1%,10.2%,观察组差错率与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谢玉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24.

[2] 郭晓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44.

[3] 欧阳旭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6):586.

[4] 李菲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24.

[5] 周丽红,张文媛,翟光维.优质护理在学龄前儿童急诊清创缝合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4):3172.

猜你喜欢

投诉率差错率急诊科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运用效果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论如何在智能电管家推广同时降低投诉率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