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化背景下农村高中写作教学策略分析

2015-03-29郑俐华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油菜花习作作文

郑俐华

(上饶县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江西 上饶 334100)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农村高中教学条件正在迅速得到改善,以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进教室为特征的“班班通”教学平台,已经基本应用到了实践教学之中。这种教学形式的转变,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的契机。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应用“班班通”平台提高农村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搜索引擎”

要想指导学生写出好的习作,教育他们利用网络资源十分重要。“广采花粉,酿造甜蜜”,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花粉”,以“酿成”优秀习作之“甜蜜”,以激活写作的“活水源头”?

(一)准确使用关键词

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抓耳饶腮”、无从下手的窘境。这是因为他们对具体的事物的印象是生疏和片面的,没有整体和多方面的知觉。这就可以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例如,要描写“油菜花开”的场景,就可以在“百度”上打入“油菜花”,找到众多的资料,这些资料,远远超过学生自己在田园中看到的小块油菜花的场景。

(二)合理筛选网络资源

网络中检索到资料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学生在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之后,必须把众多的资料进行筛选,从中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实现知识的良性消化。例如,学生搜索“油菜花”中获得了60万余条资料信息、4480余张照片、950余个有关视频。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总结出油菜花的来源、产地、属类、生长季节、物理价值、观赏价值等内容,使学生得到关于油菜花的内在知识。

(三)进行广泛相关阅读

在习作中,好的创意必然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萌生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中生如果掌握了在网上查阅命题作文中的相关资料,就可以实现广泛的浏览阅读,从中获得启迪,产生习作的兴趣和思路,获得写作灵感的启发。这种阅读,大大超越了传统阅读的界限,是传统阅读和资料超越的延伸和扩展。这种高效率的阅读,只能借助网络才能实现。

(四)正确实现网络检索

高中生的习作,特别是高三生的习作,要求一般都比较高,既要求有论点,也要求有论证和论据。作文中往往需要一定的量化数据和资料来证实习作论点的正确性。然而,学生的见闻阅历是有限的,这些紧跟时代发展的数据资料很难在一般的纸质文献中及时地找到。这时,网络提供了方便的平台。网络上有很多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网站,可以满足这种要求。例如,检索国家统计局网站,就可以获得权威的最新各项经济数据和专业资料,得到具体真实的数据,以满足学生佐证材料的需求。

二、教育学生正确使用QQ、微信

当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必用品”,有空就上QQ和微信是他们的“必选项”。学生在QQ和微信上“晒习作”,“激情表现,招揽粉丝”,推动写作成果的“及时发表”,实现在兴趣中提高习作水平,效果良好。

(一)教育学生注重“作品水平”

在网络化时代,作品发表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不像纸质媒体时代那样,中学生的作品只能“孤芳独赏”。但是,如果学生不注重习作质量,一味地在QQ或微信上发表低级重复的东西,就得不到应有的收获,网络也就只成为“玩具”而不是“工具”。因此,要教育学生注重自己上传文字的“质量”,把网络作为习作的“练兵场”“发一篇像一篇”,镌刻自己进步的脚印,让阅读者能赞叹不已。

(二)懂得“碎片化阅读”他人作品

选择QQ和微信进行“点滴积累”,可以使学生思路不断“升华”,并在量变中实现质变。首先,学生通过“点赞”“转发”和“收藏”等手段,使优质作品(包括短小的语句和修辞等)进入自己的“储存库”,以便在自己以后写作中得到启发和应用。其次,学生通过长时期的点滴积累,可以实现在具体应用中的“第二次创作”,即将“储存库”中的知识加以修正和润色,变为“新鲜”东西加以发表。这就达到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三)善于利用“片言只语”表达情怀

由于利用微信和QQ交流的字数容量有限,因而学生的每次写作都在看似“闲聊”中进行。其实,“闲聊”蕴含着巨大的作文练习空间。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词语训练,“片言只语”也要讲究语法修辞,词语的“精准化”和“生动活泼”,能体现作文水平的“真功夫”,同时,也是招揽“粉丝”,增加“人脉”的好途径。其次,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图像表示自己的意愿。手机具有拍照、截图、音像等多种功能,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丰富自己的作文水准,磨炼“精炼化”写作技巧和“图文并茂”的现实操作。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不是简单的“文字”可以适应得了的。

三、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论坛”

“班班通”的资源中,具有设立群体“论坛”的功能,“口舌如簧,文坛称雄”,这为在作文训练中“打擂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一)教育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讨论中鼓足表达的勇气

论坛的前提是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思维。“打擂台”必须要有“打擂手”。在农村高中学生中,腼腆者甚多,他们生怕“功力不足”,不敢把自己的习作在论坛上发表出来。教师第一要“引”,启发学生“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要勇敢,不要懦弱。第二要“推”,把学生的习作主动地在论坛上发表出来,并给与倾向性的表扬和鼓励,激励学生的勇气。第三要“逼”,规定每个同学必须在论坛上发表一定数量的习作,接受师生的“检阅”,以达到论坛上“百花齐放”的效果。

(二)教育学生在热门话题的讨论中历练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反复讨论,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水平。论坛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论题,就会逐渐“枯燥”,失去吸引力。因此,教师要经常“出点子”,让论坛上热点频繁出现,生机勃勃。例如,农村耕作过程和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扁担加粪桶”地劳作,这是农村中学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又如:国家“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与历史和地理知识紧密相联,也是学生讨论最容易展开的话题。

(三)教育学生在论坛讨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生要学会提高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要做到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批驳错误的生活观念,让对方口服心服,为自己水平所折服。在现实生活中,农村高中学生不但接受着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吸收“正能量”,也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教师要敢于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在论坛中公布出来,让学生讨论和批判。批判一种错误的现象,需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服人服心”。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打擂台”式的“围剿”,错误的言论可以得到彻底的批判。这也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环节。

四、充分利用“交互软件”

一篇好的作文,必须经过反复修改,“功过是非,任人评说”,正所谓“习作不厌千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班班通”进入写作教程,为学生作文的批改方法提供了革命性的改革。

(一)彻底摈弃传统作文评阅中老师“独裁”的缺陷

教师单独批改作业的不足表现在“三单”上,即主体单一、评价单一、语调单一。导致的结果是作文本发给学生以后,学生只看一下最终成绩,立即将作文本塞进书包,什么思考也没有。网络评论系统的建立,开创了多元评价的平台。学生上传的习作,可以得到多位教师评价,也可以得到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圈圈点点”。习作者的关注度和修改的热情陡然上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意义重大的。需要指出的是,交互软件的使用,能够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学生自己的习作,上传到交互平台上,本身就是一种“亮相”,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如何”都是十分在意的。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教师要注意的,是每一篇作文在交互平台上的“众人评说”,都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激励学分点的方法,防止学生时间长了产生“审美疲劳”。

(二)要使“交互平台”成为“百家争鸣的论坛”

在作文评阅的交互平台上,激励学生各自发表独立解决非常重要。教师绝忌过早地“一锤定音”。教师一要使用多种方法,动员学生在作文点评上大胆发表个人看法,不要“扭扭捏捏,左顾右盼”。讲得不准确不要紧、讲得水平不高不要紧、讲错了也不要紧。教师只鼓励,不批评。二要善于出点子,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发表见解。给高水平的学生出语法修辞的点子,让他“妙语连珠”;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出成语谚语的点子,让他“旁征博引”;对水平较差而且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则鼓励他们细心琢磨,然后用文字表达心声,再上传到交互平台上,产生“笔下生花”的效果。三是教师要善于归纳,将大家的意见用恰到好处的简练语言进行概括,在评价中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给予赞扬,引导大家写作水平向深层次迈进。即使对于不恰当的学生评语,也要保护他们的个性思维,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总之,要将交互平台办成“民主评价的平台”和“公平选优的投票器”。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作文中,学生不但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而且可以举一反三地得到更多的写作技巧的启发,为他们整体写作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另外,指导农村高中生写好作文,策略上还要注意发挥“班班通”环境下“读写结合”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运用之妙;还要重视教师自身“范文”对学生的写作思维的启发作用。

[1]周丹.高中作文教学例证法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滕国彬.浅谈农村高中语文作文设计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

猜你喜欢

油菜花习作作文
菜花谣
油菜花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油菜花开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