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课程资源 活化英语教学路径
——以人教社新版高一英语教材为例

2015-03-29蔡炳成

英语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路径高中英语

蔡炳成

整合课程资源活化英语教学路径

——以人教社新版高一英语教材为例

蔡炳成

【摘要】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才有助于构建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才更加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文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践视角对高中英语课堂资源整合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的具体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资源整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路径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材之外英语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录音资料、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教育部2003)。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俞红珍2005)。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地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英语教学服务。本文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有效整合课堂资源的具体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心”的转移

语言知识的传授是语言教学的根本,但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才是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保课堂的有效性。“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所谓“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都是“以教师为核心”,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学习状态倦怠、消极且被动。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却是另一番景象:师生和生生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几率达到80%十以上,学习状态积极且主动。所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理应成为当代教学的主流。

三、英语课程资源整合的本质

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是教材,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课程改革的“形象大使”,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但它也包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辅助设施和学习材料,因为再完美的教材也不可能满足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境的需要(俞红珍2005)。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尽可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以不同形式直接体验和获取英语语言知识,教材已无法满足教学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了。教师只有通过整合教材和其他各种课程资源及多媒体资料、广播影像资料、录音、直观教具、挂图、配套读物、报纸杂志以及各种网路资源等,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温柏格曾说:“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分水岭。”为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其他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对包括教材内容在内的资源进行适当的重组、调整、取舍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凸显教学的个性和课程实施的差异性。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教学服务(郭晓明2001)。

四、“以学生为主体”有效整合英语课堂资源的路径

修订后的人教社《英语》(高中版)语言材料丰富,话题新颖,图文并茂,活动设计立体感强,而这些对师生课堂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根本上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师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实现“用教材来教,而非教教材”的基本教学原则。

(一)灵活运用教学教材

教师面对教材,务必要从教学实际入手,灵活而又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万万不可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内容以及编排顺序等方面要进行实事求是、合理的整合。笔者在北京进行教育考察期间,走访了几所中学,并与部分高一英语教师做了有关英语课程资源整合方面的探讨。例如,在人教版教材高一英语Unit 21 Body Language单元中,其Body Talk阅读文章介绍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或相似肢体语言的异同含义,其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北京五中一位教师将教材后面Workbook中Integrating Skills的阅读文章Animal Body Language与前者进行有机整合,使该单元的话题得到了极好的补充与拓展。因此,当教授完Body Talk后,他以“Is body language the only one that human beings use to communicate?”的提问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动物的肢体语言话题上来,紧接着,趁热打铁展现几幅有关动物肢体语言的图片(如图1-图5所示),让学生对以下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How do you think the following animals feel from facial expressions?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通过对两篇阅读文章的整合,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所以适当合理地调整教材内容,对于优化课堂意义非同小可。另外,在处理Integrating Skills的任务时,该教师让学生先读双簧的小段介绍,再自由选择图片,然后根据图片意思编出故事,最后把它表演出来,这样,在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接下来,他又设计了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第二天在课堂上再次进行表演,想必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如,人教版教材高一英语Unit 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的教学目标有二:首先,在Warming up?部分,要求学生利用四幅彩图说出自己“难以忘却的人或事”;其次,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复习初中阶段已经涉及的语法项目及定语从句。然而,学生先前对此掌握得并不扎实,水平也参差不齐,假如教者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对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做具体分析的话,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出现的。北京三中的一位教师认为,可以先学习定语从句,再以巩固练习的形式处理这部分内容。把Listening部分关于天灾人祸的内容提前作为该单元Warming up的教学话题,如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名称、专业词汇、人类的体验和应急措施,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激发了基础欠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合理选用课程资源

网络时代各种课程资源比比皆是,教师在选用资源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源于媒介的资源。能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是广播、电视、影像、报刊、杂志、网络等。一般来讲,城市学生对时事经纬、热点新闻等问题颇为敏感,视野较为开阔。教者将事先收集好的新闻材料用在课堂中,不仅可以与学生分享有关的信息和资源,还可以接触其他领域的词汇、语言表现形式及语法结构,让学生在不经意中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于是,马来西亚航空(Malaysia Airlines)、失联(loss of communication)、有贪必反,有腐必惩(Fight every corrupt phenomenon,punish every corrupt official.)、埃博拉疫情(The Ebola epidemic in West Africa),以及习近平、普京、奥巴马等名人纷纷进入我们的课堂,使学生在小小的英语课堂上既放眼了大世界、把握了时代脉搏,又学习了英语语言知识。

再以人教版教材高一英语Unit 17 Great W omen为例,Reading讲述的是一名勇敢的60岁外国老太,名叫Helen Thayer,独自去南极探险,面对变化莫测的恶劣气候和险象环生的地理环境,在危急关头,虽感孤独恐惧,但表现出冷静、顽强、乐观的态度,最后克服险境的故事。学生在学该单元时,中央电视台一套正好报道了有关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29th Chinese Ant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的相关信息,北大附中的一位英语教师让学生在课后上网收集、查询相关资料并写成短文,之后拿到课堂上展示并进行热烈的讨论,以进一步树立学生的科学观,弘扬中华民族的奋发图强的大无畏精神。

另外,人教版高一英语Unit 14 Festivals的Listening内容讲的是关于复活节的由来、庆祝形式、象征物等历史渊源,但就学生而言,对西方文化中这一重要节日的了解显然是肤浅的。北京四中的高一英语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课前从网上下载了西方国家庆祝复活节的精彩视频,课堂上组织学生集体反复观看并进行讨论,使得学生对较为陌生的听力语言材料有了“眼”熟能详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在如此情境下“自然而然”地捕捉语言最佳信息,处理语言冗余信息,并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双向能力,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蔡炳成2013)。

2.来自生活的素材。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清华附中一位从教三十年余年,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每次上课都利用5分钟时间让一两名学生做News Report。教师适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结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组织教学,这是展示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宝贵时机,而且还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和理解。学生课前精心准备的话题一定会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他们有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地娓娓道来,让课堂精彩纷呈。比如,有一名学生把暑假与家人一起去西藏旅游的见闻与全班同学分享。除了介绍西藏的概况、著名景点、特产等外,她还将沿途拍摄的照片制作成配有优美背景音乐的VCR视频边播放边讲解,呈现在同学面前,使同学们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宛如身临其境。

大部分学生都看过英国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但很多人却没有从头到尾地读过小说《哈利·波特》,所以当学到Unit 12 Artand Litera原ture有关Harry Potter小说的内容及主人公的生活、学习、性格和信念的Reading时,学生对Harry的身世充满了好奇,对创造了Harry的天才作家J. K.Rowling及其中的魔幻世界同样充满了好奇。于是,北京某中学一位学生在做Report时,将曾去英国旅游时参观Rowling的出生地时带回来的介绍、图片、海报等相关宣传资料整理后带到课堂中来,与同学们资源共享。

3.关注与教材相关的材料。教学要以本为本,这是前提,但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拓展或延伸。教者如果想保持课堂的活力,就得在课前准备图文、影音、海报、照片、实物等辅助材料。人教版高一英语Unit 7 CulturalRelics里的Speaking以“文化遗产”为话题,要求学生制作即将被送入太空的、内涵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五件物品,并附以英文介绍的字条。人大附中的一位英语教师用一则新闻:The 38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held in Doha,Qatar作为Speaking课的导入,再把Warming up和Listening的相关话题与之串联,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该教师借势向学生呈现平时积累的一些影音资料:第17届《中国日报》“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the 17th China Daily“21st Century? Coca-Cola Cup”National English Speaking Competition)片段,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陈洁昊同学的即兴演讲,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其演讲题目是:

Ifyou were the firstChinese astronautto go to an原other galaxy,and you were to leave four objects,which fourobjectswould you leave?And why?学生兴致盎然地对此展开了热议,虽然答案各异,但都能在完成任务的情境中很好地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极致,在快乐中提高了综合语用能力。此外,考虑到课堂仅有45分钟时间,该教师化整为零,使用教材上更有代表性的三件物品,缩短文字介绍,并将6名学生组成一组,选一人做组长(Asking for suggestions),负责记载其他5人的表述(Making suggestions),最后留15分钟时间,给最先完成任务的两小组主动上台表演对话,其余小组则由组长作简要汇报或留到下堂课再继续进行表演对话。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参与者,对学生的设计不能限制得过于死板,而是尽量让他们自己独立自主地完成,在出现问题时采用启发的方式协助解决,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钻研、积极探索、相互协作,逐步锻炼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蔡炳成2010)。

(三)活化课堂教学活动

新型的英语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倡导“主体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感知、观察、体验、实践、探究和合作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赵丽颖2005)。人教版高一英语Unit 16 Scientistsatwork的Reading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讲述的是本杰明·弗兰克林著名的风筝实验(Benjamin Franklin’s Famous Kite Experiment),从而证明Lightning and electricity are the same的故事。其宗旨有二,其一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所需材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以达到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实验的目的;其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此篇文章,真正领悟到实验对于科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了解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执着精神和严谨态度。针对学生已积累的实验经验和感性知识,人大附中一位英语教师对此课的教学活动做了如下四个步骤的设计:

步骤之一:课前预习。学生略读课文,熟悉生词、短语等,为细读活动扫清生词障碍;布置学生网上浏览,初步认识伟大科学家Franklin的轶事,为课上感受他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作好铺垫。

步骤之二:课上准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了解实验概况,搞清实验材料、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

步骤之三:模拟实验。这是本课的高潮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a piece of cloth,a piece of copper,a key,a condenser,two pieces of light wood,some string),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实验。

步骤之四:布置学生课后用英语写实验报告,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实践表明:面对这种设计的英语阅读课,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动量大,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英语课上做实验,还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结束语

高中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更离不开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活化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又有利于实现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标。

引用文献

蔡炳成.2010.合作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1):66-69.

蔡炳成.2013.视听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12):39-41.

郭晓明.2001.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课程研究,(3).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俞红珍.2005.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本质、内容和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1):11-13.

赵丽颖.2005.主体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17):81-82.

作者信息:223200,江苏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考试与评价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一般生源高中‘面向全体,特长发展’办学模式研究”(GHA093055);江苏省第九期教学研究规划课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再研究”(JK9-Z135)。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路径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