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率

2015-03-29肖华美

英语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阅读效率实例分析阅读策略

肖华美

优化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效率

肖华美

【摘要】本文通过对阅读策略的定义及内容的阐述,提出阅读策略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不同的阅读策略即略读策略、寻读策略、猜词策略以及预测策略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并用经典的片段进行生动解析,以期对目前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阅读策略;实例分析;阅读效率

一、阅读策略的定义与教学内容分析

(一)阅读策略的定义

阅读策略是指学习者在阅读中为了充分理解文本而进行猜测、确认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认知活动(Aarnoutse&Schellings 2003);是学习者在阅读活动中为进行有效阅读或解决阅读问题而采取的方式、技巧或行为,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是外显的操作程序或步骤(李炯英、秦智娟2005)。

(二)阅读策略教学内容

新课标3~5级的阅读技能目标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猜测大意、归纳推理以及课外阅读。人教版新目标gofor it教材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单元的阅读文章都安排了阅读策略(Reading Strategy)的教学内容。新课标阅读技能目标的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新目标的教材基本涵盖了新课标阅读技能所需的多种阅读策略。同时也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当前阅读策略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策略教学意识淡薄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学习教学理论,对英语课程标准知之甚少。加之自己在平时的阅读中很少用到阅读策略,导致他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阅读策略意识淡薄,阅读策略缺失,不自觉地回避了阅读策略的教学。

(二)阅读策略缺乏引导与转化

学习阅读策略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及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然而课堂上,多数教师一味地传授,却很少启发学生回顾和运用他们已知的策略来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即便是向学生传授新的阅读策略,也都以教师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为主,很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悟,也很少设置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运用相关的策略。

(三)不良习惯导致阅读策略流于形式

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喜欢逐字阅读、边阅读边查词典;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点与语法分析上;知识面窄,过多地依赖母语,理解文章靠汉语翻译等。这些不良习惯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三、阅读策略的实践与运用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效率,需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篇章渗透各种阅读策略。当课本中多次出现需要运用同一阅读策略的文章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该策略。如此,才能使阅读策略真正落实到位。在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阅读策略:

(一)略读策略——寻找段落主题句,获知文章大意

略读(Skimming)(for gist)是以较快的速度抓住文章梗概的阅读方法,要抓住文章或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过细节和不重要的描述的句子或例子。

例如,在一次区公开课教学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3 Section B 2b的阅读材料时,笔者先让学生快速找出文中关于三名不同的学生对于friends的不同观点并进行匹配。在学生略读之前先作提示“Usually the topic sentence 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ssage or the paragraph.”由此,学生很快找到了段落中分别代表三位学生观点的主题句:

在大部分的阅读材料中,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一策略帮助学生快速找出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与特征。

(二)寻读策略——寻找重要细节,获取文章信息

寻读也称扫读(Scanning)(for specific information)是寻找细节的阅读方法,首先要确定与所找内容相关的关键词或句,然后扫读阅读材料,碰到关键词时放慢阅读速度,仔细阅读关键词句前后的相关信息,确定要找的内容。

以笔者参加的一次区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评比为例,上课内容是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9 Section A 3a的阅读材料,在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museum之后,直接进入文本,让学生快速寻找文中的museum。引导学生关注文中museum一词的前后信息点。由此,学生能快速锁定三句话(如图1所示):

图1 

接着再让学生扫读:What do they think of the museums?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出现的形容词(如图2所示)。这样,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只要快速定位形容词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阅读的速度。

图2 

寻读策略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数量的手段之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略读(Skimming)与寻读(Scanning)这两种策略容易混淆。教师在要求学生使用这两种策略进行阅读时,需要做进一步的策略运用讲解。教师如果在布置任务前讲清楚两种策略的区别和使用目的,将会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

(三)猜词策略——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理解词意

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来推测词义,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判断词义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新目标九年级的一次话题复习课“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时,选用的篇章是有关环境污染的一则阅读材料,在处理文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猜测生词“fume”的意思。在猜测之前引导学生:Using the context may help you guess the meanings of new words.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s or sentences before or after.在进行策略运用讲解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猜出这个生词的意思。

fume:A. oil B. smoke C. coal

根据fume之后的traffic一词及句子which are most made up of CO2,NO2and SO2are given off.得出结论。

(四)预测策略——利用标题或图片预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1.利用标题预知文章内容

好的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提炼,统领全文,关联着全文的脉络。因此,通过预测标题能带出文章的内容,也能让学生紧随作者的思路,更好地融入到文本中去,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

例如,笔者在参加2015年省评优课赛课时,在处理科普性文章Hurricanes—the largest storms时,就巧妙地通过文章的标题来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内容(如图3所示)。在呈现标题后,教师问学生:When you first see the title,What do you want to know?教师在引导学生预测时,先进行示范:Maybe we can know what the hurricane is.接着追问学生:What are your questions?

图3 

教师和学生的预测抓住了叙述事物的几大要素,即what、How、why等。随后教师提出阅读要求: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此时学生的阅读欲望被唤起,阅读的过程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2.探究插图感知文本信息

插图在传达信息的方式上有其独特的认知价值,具有单纯的文本内容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插图能让文本所叙述的目标或事件可视化(宋振韶2005)。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探究或预测图片背后隐含的信息。

新目标九年级Unit 8 Section A 3a的阅读材料中配有一副插图(图4)。笔者在处理此图片时,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和联想,预知文本信息,为有效阅读埋下伏笔(如图5所示)。

图4 

图5 

教师根据插图的直观信息,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充分预测故事的情节,为理解阅读内容埋下好的伏笔。因此,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插图,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要素,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预测策略、增强阅读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结束语

阅读应该把策略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必须要具有策略培养的意识,同时加强自身的策略学习,把阅读策略训练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之中。教师训练阅读策略时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确定相应的策略;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和阅读能力。当课本上多次出现需要运用同一阅读策略的文章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帮助学生适时复习使用该策略,以达到巩固、内化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设定的高效、自主的阅读者的能力培养目标。

引用文献

李炯英,秦智娟.2005.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J].国外外语教学,(4).

宋振韶.2005.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Aarnoutse,C.J.& Schellings,G.2003.Learning reading strategies by triggering reading motivation [J]. Educational Studies,(4):387-409.

作者信息:312030,浙江绍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

gl0588@126.com

猜你喜欢

阅读效率实例分析阅读策略
依托行业协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多种地质找矿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以实例分析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效率
文图转换有效阅读策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