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成人教育推进策略研究

2015-03-28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市民化城镇化农民

童 少 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成人教育推进策略研究

童 少 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新型城镇化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要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市民化问题。成人教育是一种最紧密贴近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在要求的教育形式,在助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所能发挥的功能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当前,需要着力发展成人教育,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新型城镇化; 成人教育; 功能作用; 推进策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目标和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描绘了具体工作蓝图。建设健康、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这是继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又一次制度创新,[1]是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核心, 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道路,以城乡统筹为结合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城镇生产要素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民就业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2]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模式。李克强总理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进城农民能就业创业,生活才会更安稳,城镇化才能扎实推进。”在中国现今的特定国情下,新型城镇化实际上就是农村城镇化,其关键是“化”地和 “化”人,是人口和土地同步城镇化的过程。其中,最核心和本质的内容就是实现“人的城镇化”即农民市民化。要推进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市民化,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最紧密贴近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在要求的教育形式,在助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所能发挥的功能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因此,着力发展成人教育,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成人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功能作用

作为教育社会化的成人教育,具有启智明德、发展潜能、充实新知、提升素养、充实精神内涵、导引发展、改变观念、改进技术、增进工作技能和扩展生活领域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教育方式多样、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自主化的特点。它既能对农民予以多维知识传授、技能教育、职业素养提升和引导发展,又能最经济地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所以,成人教育是一种最贴近基层群众的教育形式,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与变革极具应变机制和能力的教育形式,也是一种最紧密贴近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在要求的教育形式,更是一种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主体教育形式。其地位具有战略性,其功能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一)成人教育助推农业人口向人力资源转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体现为城乡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的转换, 农业人口不断转移至城镇, 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必将发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与其他生产要素实现更好结合,就必须具有能在城镇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否则就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而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5年,文化科技素质偏低,[1]非农劳动技能不高,就业能力差,就业观念落后,这些制约着农民脱离土地, 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2000万人次以上,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3]因此,通过成人教育,对农民开展知识、技能的多样化教育与培训, 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增强农民的就业、择业与创业能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促进农民在城乡间的无障碍流动,实现农民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助推农民向人力资源转化,从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 成人教育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转化变迁过程。而产业结构转化过程则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歩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歩提高的过程。[1]第一产业比重虽然下降,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内外市场流通的需要,更需要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成人教育能顺应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重环保、讲文明、知法纪、懂消费、会生活”的新型农民。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就业岗位和机会虽然增多,但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人教育则能顺应第二产业的要求,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工人素质的整体提高,并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如文化、医疗、金融、商业、维修、娱乐、餐饮等第三产业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成人教育能满足农民接受市场意识、经营理念培育和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教育,从而增强农民在第三产业中的择业和创业能力,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 成人教育促使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的转变

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实现农民外在资格的市民化,还要实现内在素质的市民化。由于社会、历史及个人的原因,大部分失地农民在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职业道德、生产生活方式、谋生手段和技能等方面与市民化要求存在一定距离,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因此,政府应该对失地农民进行成人教育,培育其市民观念,弥补其素质结构普遍偏低的不足,增强其就业能力,使之进入高层次技能市场,加快其市民社会的融入,使其安居乐业,从而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二、基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成人教育推进策略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发展必将带来城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必然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必定对成人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成人教育所禀具的开放性、全纳性、覆盖性、庶民性、公平性的功能属性,当前的成人教育要更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策略,提高发展水平,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一) 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多元同步多教并重培育新人

1.新型农民和新市民培育同步 成人教育一方面要立足于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培育,围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培养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重环保、讲文明、知法纪、懂消费、会生活”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还要致力于农民新市民意识、现代行为方式的养成,开展现代公民、依法办事、环境、人口、健康等教育,帮助农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完成从传统农民向现代新市民的转变。

2.经营管理型人才与科技型人才培育同步 在新型城镇化的形势下,成人教育要以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为目的,以增值人力资源为手段,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为主要目标,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科技型人才支持。与之同时,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对人才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由此,成人教育的目标还应包括培养既能担负技术工艺的科技型人才,又具市场参与意识和经营理念,能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专多能的经营管理型人才,提升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升级。

3.农民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举[4]成人教育要致力于农民职业教育,要对接二、三产业和企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开展农民职业教育。专业设计要从本地的产业特色出发,围绕产业开设专业,围绕产业培养人才;要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地开展职业技能、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培训。与之同时,成人教育还要对农民开展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明素养、精神风貌、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4.农民文化教育与农技教育并举 成人教育还要立足开展农民文化知识教育和高雅文明的文化休闲教育,引导农民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农民在审美情趣、休闲娱乐、生活艺术等方面得到普遍的、多样化的提高。与之同时,成人教育还要致力于现代农业知识、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原料多层次转化技术、绿色食品开发生产技术、农业废料开发利用技术、农副产品利用技术、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技术、养殖种植、防虫治病等农业技能教育,培养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二) 三教统筹优化配置,实现成人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

成人教育既要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又要在二者基础上进行继续教育。在当前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背景下,只有优化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资源共享,才能为成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才能增强成人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功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1.办学网络的统筹 要立足于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要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主导,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成人教育办学网络,打通广播电视大学、社区大学(学院)、职教中心、农村中小学校、乡镇农技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丰沛的教育资源,构建起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和网络教育“四大”体系,建立和完善四级成人教育办学网络的横向联合、纵向沟通、互动互利、相互促进的协作机制,实现成人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

2.师资的统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辖域内的教师资源要予以统筹,鼓励基教、职教和成教之间教师的互借、互聘:[5]成人教育院校与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可以到普通学校任教劳技课、活动课;高等成人教育院校与普通学校的基础课教师也可以到职业学校任教;当地厂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经济师、律师、会计师、营销师等专业人才可受聘于成人教育院校与培训机构。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师资共享、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成本节约;另一方面,通过互借和互聘、沟通交流、教法和手段的相互借鉴,达到办学质量的提高。

3.经费的统筹 各级政府要把成人教育纳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投入责任,在保证满足基础教育经费需要的前提下,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要设立成人教育专项发展基金,建立政府拨一点,科技开发资金、农业部门的项目资金、农业基本建设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安排一点,按人口标准每年筹集一点,企业和个人捐一点的筹措机制,并把专项发展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推动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三) 多方合力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农民非农化与市民化的转变过程。要实现这一发展过程,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产业工人, 经营管理人才、现代服务人才和新市民。成人教育要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一支良好素养、一专多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

1.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要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聘任和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建立。[6]专职教师是专门从事成人教育,保证教学质量,办学效率的骨干力量,应在自主培养的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齐心协力,坚持高标准、严把关原则,将一批事业心强、热心教育、年富力强又经过培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引进到成人教育队伍中来,形成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具有一定规模的成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要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聘请专家、教授,从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知识和经验,具备教学能力,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壮大成人教育师资队伍。

2.加强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在农林类、科技类高等院校以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置成人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或基地,鼓励教师参加进修、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要鼓励教师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一线,增强实践指导能力。对于因办学方向转变而专业适用面偏窄的教师,要给予政策,支持他们再学习和充电,攻读相关专业更高层次的学历与学位,进行专业拓展。

3.建立成人教育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要积极引导和帮助成人教育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实际,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要完善岗位竞聘制度,强化岗位聘任;要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规划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以绩效为依据的分配制度, 体现“收入靠贡献”和“多劳多得”的原则, 提高奖励占教职工收入的比重,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成人教育工作。

(四) 整合拓展更新完善,促进成人教育教学体系的优化

1.优化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 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除了基础课、专业课之外,应更多设置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的新学科,新课程。要把人文知识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农业经济知识教育、农业技术教育与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生态意识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等非农业技术教育相结合,使农民通过教育与培训,在思想品德、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力。同时,成人教育课程的设置还要多样化,不仅要有传授农业新技术成果的课程,还要有培训技能技巧的职业技术课程,更要有一些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生活情趣及民主法制知识的课程,以满足新型农民和新市民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2.拓展与完善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和不同的教育种类与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课堂教学与基地教学相结合,灵活采用。既可以采用“技能订单”培养模式、“学习合作组织型”教育模式和“多媒体网络平台”教学模式,也可以采用“学校+基地+农户” 教学模式、 “学校+企业+农户” 教学模式和“学校+产业协会+农户” 教学模式,[7]还可以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教育培训和农民经营致富有机嫁接起来,把教育培训和农民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双赢,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实惠,尝到甜头,激发农民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要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发挥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就必须更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策略。只有着力推进成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才能加速助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终极目标。

[1] 王 佩.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成人教育的利益诉求[J].教育论坛,2013,(15).

[2] 房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世纪行,2013,(11).

[3] 李伟林.社区教育服务于农村城镇化策略的个案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4] 卢雯璨.城镇化视阈下的农村成人教育转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2).

[5] 杨 晶.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农村成人教育: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

[6] 陈利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成人教育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7] 丁红玲.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推进策略[J].职教论坛,2014,(6).

Research on Strategy of Advancement of Adult Education Under New Perspectives of Urbanization

TONG Shao-ying

(Facul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matters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the strategic focu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domestic demand expansion. It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also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o realize Chinese dream in 2020. The heart of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is the urbanization of population. We need to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by solving the farmers’ urbanization. Adult education is a form of education which is most close to the cor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can play a role that other forms of education can’t replace in the process of boos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farmers. At present,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dult education; function; strategy

2014-09-15

童少颖(1956-),男,浙江建德人,教授,主要从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管理研究。

G720

A

1672-2388(2015)02-0011-04

猜你喜欢

市民化城镇化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家乡的城镇化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