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学生认知调查与分析

2015-03-27孙裕金,陈芬芳

关键词:公共服务学院校园

地方本科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学生认知调查与分析

孙裕金1,陈芬芳2

(1.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2.宿州实验中学,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以S学院为例,对调查对象开展校园公共服务认知调查,通过收集资料,对调查中收集的数据及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校园公共服务建设产生的影响,对校园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提出树立先进理念、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力度、加强监管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公共服务;学生认知

高校校园公共服务的完善可以为高校教学、科研、学生生活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是地方本科高校的综合实力体现,目前各地方本科高校依托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正在积极开展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要加强建设,[1]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是高校校园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和实际体验者,从学生角度来看地方本科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建设情况,其切身感受和认知是检验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建设完善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地方本科高校校园公共服务现状

地方本科高校多是近些年专科升格为本科的,S学院即是这样的典型院校,所以本研究以S学院为例,以S学院作为普通地方本科高校的缩影来进行深入调查。S学院2004年5月升格为本科院校,2008年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6千余人,正在建设完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基础设施已基本到位、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建设过程中考虑到人性化、规范化、使用功能等方面,公共设施能满足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生活需求及部分心理需求。

学生学习方面,每个二级学院均有独立楼层,大多学院建设有实训室,各教学楼教室大多安装多媒体教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亿余元,图书馆面积3万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学生生活方面,学校有两个校区,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校建有标准化田径场和众多体育设施,建有3个食堂和12栋学生公寓,第一和第二食堂为学校自营,第三食堂为服务外包;环境方面校内环境整洁,主教学区环境优美,部分区域有卫生死角,校园外周边稍显脏,正在进行物业外包招标工作;文化上,学校建有三馆三所一园,设有大学生服务中心,位于其行政办公楼一楼,是其特色之处,学生服务职能部门进驻,提供53项一站式服务,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二、地方本科高校学生校园公共服务认知调查

对S学院开展了校园公共服务学生认知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上半年,是S学院接受一次重要评估之后一段时间,调查随机抽取了146名学生作为样本,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学生对高校校园公共服务的认知,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综合的方式。

(一)关于公共服务的认识

关于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内涵的认识,学生的理解角度各不相同,思维相对发散,经整理归纳为几个主要的理解角度:73%学生认为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就是校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55%学生认为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就是后勤服务;32%学生认为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就是为学校教学服务。高校校园公共服务体系是涵盖多方面的综合体系,学生的理解偏泛化,但也能反映出校园公共服务的本质,尤其是能准确的认识到高校校园公共服务就是为学校教学服务。

(二)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公共设施功能不完整

52%学生认为学校公共设施功能不完整。主要问题为:学校校园示意图比例存在失调嫌疑,信息传达不准确;学校的路牌、指引系统标识不清晰;学校交通信号标志部分被树枝遮挡,起不到应有作用;除主干道外,很多路段树木起不到遮蔽功能;校园存在设计不合理现象,文化因素的融合不够。

2.校园公共设施的不完善

学生普遍认为校园公共休闲座椅缺乏,只有部分石椅,缺乏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公告栏传达信息不足,用于宣传、广告多,缺乏学生使用公告栏;路灯偏少,亮度不够,个别损坏未更换;学校建有雕塑、喷泉,但学生未见过喷泉使用;学生洗浴场所不足;体育设施数量有限,配置不足,种类偏少、偏传统;学校的自动取款机需要增加等。

3.服务需完善

调查显示,学生认为部分公寓、食堂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欠佳,态度较凶,责任意识不强;公共设施存在自然损坏和人为损坏,个别课桌椅损坏,尤其因学生好奇心致使消火栓、灭火器、玻璃存在破坏现象,维修未能及时到位;大学生事务中心值班时间与部分学生上课时间冲突;食堂可以再增加花色、品种等。

4.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认为学校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如宿舍管理;还有随处可见的课桌文化,课桌上的图片、文字公式、征婚启事等;存在践踏草坪行为;墙壁上的打油诗、脚印、留言等;办理个别事情手续繁杂。

(三)学生满意度调查

关于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认为非常满意者没有,22%学

生认为满意,61%学生认为一般,17%认为不满意,认为非常不满意者没有。关于是否感受到学校公共服务的进步与改善,92%学生普遍感觉学校公共服务进步明显,校园环境有明显变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认为学校公共服务一般以上的占调查学生的多数,说明学生认为校园公共服务总体是合格的,但存在着不足。

(四)调查中学生所提建议

从调查看,学生对S学院是十分热爱的,在征求学生意见时,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对于学校公共服务需提高地方意见更为集中。学生认为校园设计的色彩与风格较单调;建议珍珠湖改建、柳溪改建,增设亭台、座椅等,景观设计融入人文思想;校园公共设施缺乏独创性、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建议多添置灵璧石作为特色;对学校指引标识系统进行完善;利用校训、导向标识、宣传等对校园文化氛围进行营建,进行人文教育。

从校园公共服务学生认知调查来看,学生对学校校园公共服务存在认知不全面或片面现象,但总体来说反映了校园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调查真实的反映出了学校公共服务存在各种问题。

三、校园公共服务建设产生的影响

(一)对学校的影响

1.改善办学条件

校园公共服务的完善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教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通过服务外包等举措来完善服务,如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以前学校多媒体存在各种问题,自2014年2月份,学校多媒体服务整体外包后服务有明显改善;还有学校物业服务,以政府采购方式,规范操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物业外包单位,使学校精力集中于教学、科研上去。

2.改善环境

校园公共服务建设使学校环境有很大变化,S学院2009时绿化投入经费约几十万,投入经费逐年增长,2014年投入绿化改造经费约800万,这些经费的投入会使学校的面貌出新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优美的环境,能更好为学生提供服务。

3.提升学校知名度

校园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会增进学校的综合实力,更好的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具有更高知名度,通过特色建设,营造出鲜明特色氛围,[2]使学校不光有知名度还有美誉度。

(二)对学生的影响

1.提供公共空间与交流场所

校园公共服务尤其是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和投入,为学生带来更多公共空间和交流场所,为学生举办各种活动提供便利,从而提供更多沟通机会。

2.有利于学习生活

校园公共服务的改善尤其是后勤服务的改善对学生影响很大,更反映出学校的口碑,所以学校要对后勤加大力度,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贴心服务,人性化服务。如正在推进的空调进高校工程从调查中就能感受到学生非常喜欢。

3.增强学生认同感

校园公共服务的完善和优质会明显增强学生认同感,如“吃在工大”这样的说法,工大的学生明显有种自豪感,“吃在工大”更是工大校园公共服务优质化的表现。如一个学校卫生清扫不及时就会明显降低学生的认同感。S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事务中心得到普遍好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园为想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且学生服务态度很好,大学生事务中心可以切实解决一些问题。

(三)对招生影响

信息化时代,学生填报志愿往往会通过多方面了解学校,网站、论坛、亲戚、熟人、贴吧、口口相传的口碑、电话咨询等多种渠道同时进行。考虑因素很多,学校教学科研、毕业生就业、学校环境、宿舍情况(有无空调、独立卫生间等)、网络建设、学校的食堂饭菜价格、是否设立少数民族饮食区域等均会影响学生志愿的填报。这些考虑因素大多和校园公共服务相关,所以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尤其重要。

四、对策建议

针对S学院校园公共服务学生认知调查中发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树立先进理念

学校领导要重视校园公共服务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并进行政策支持,树立先进的理念,为学生服务理念,对于为学生提供公共服务而言,学校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图书馆、各二级学院、后勤部门都是大后勤范畴,在为学生服务时应该提供更多免费服务和优质服务,S学院作为地方高校也就是所谓普通的二本,知名度、美誉度相对不高,地域优势不明显,这也是很多地方高校共同存在的问题,所以更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确立正确服务观,树立人本意识。

(二)科学管理

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需要强化制度建设,[3]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并落实执行,如政策制定、执行、修订时要首先考虑学生。提升教职工尤其是食堂、学生宿舍管理员等直接面对学生教职工素质,通过绩效考核和合理化奖惩制度引导大家提供贴心服务。建立数字化校园,推进校园一卡通系统,在门禁、餐饮、宿舍、学习、成绩登陆、考核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管理科学化。通过合理科学规划,完善学校的标识系统、景观设计等,体现地域特色。

(三)提高学生参与力度

学校要加强宣传,通过宣传使学生知道校园公共服务维持的难度,使学生也树立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加强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建立沟通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使沟通顺畅。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中去,通过参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也是素质拓展体系,增强学生认同感。

(四)加强监管力度

学校要对教学、管理、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在校园公共服务各方面尤其是后勤服务方面更要加强监管。加强食堂管理,建立食品安全制度,狠抓内部管理,抓制度的落实;加强环境管理,构建美丽校园;增强学校维修时效性,不仅要管理还要监管到位、落实到位。

(五)公共服务要与时俱进

学校在提供校园公共服务时,要切实考虑社会发展及技术发展的速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这是校园公共服务重点建设领域;图书馆要在提高纸质图书流通率的同时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

下一步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时,要利用多方面资源和力量,走规范化、科学化建设道路,要具有前瞻性眼光,如数字化建设、通过购买服务来促进管理等,提高效率,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注:本文系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SQRW077ZD;宿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SZXYFWDF2013010)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探析与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8,(10):97-100.

[2]湖南理工学院课题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个性与特色发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8):25-27.

[3]中南大学课题组,张尧学.地方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改革建议——以某省20所地方本科高校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4,(2):49-58.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学院校园
初等教育学院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