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2015-03-27王红,李巍,叶敏

关键词:双师素质专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作为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财经类教学型大学,为了适应我校建设高水平财经类教学型大学的目标和“两有三实”人才培养定位,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精心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已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研究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问题则显得尤为必要。

一、关于“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是在1990年12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先生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的文章里。该文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又具有行业、职业素养,同时具有解决岗位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的联系和规律,并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1997年,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之后,在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中又多次指出,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2012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要求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但是,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有着多种理解。

目前,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的研究在教育界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认识,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仍有多种说法,如“双证书”说、“双素质”说等等。综述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对其内涵的界定主要表现为:其一,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其二,认为教师既能承担课堂授课,也能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践。但是,“双师素质”与“双师型”则具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强调素质,即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素质,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素质。而传统的“双师型”比较容易被简单的理解为“双职称”或是“双证书”。“双师素质”既包含获得“双职称”或是“双证书”等有形的认定资格,也包括与其相联系的经历、经验等无形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双师素质”是对“双师型”的提升。

基于以上观点,结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我们认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般可以通过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工作经历、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等来进行综合评价。

二、我校市场营销“三心三力”人才培养与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

(一)“三心三力”人才培养及营销专业人才特色定位

“遵循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两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是我校作为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我们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指既具备本科素质、又有动手能力、毕业后能适应社会第一线需要的高级人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集理论、实践、应用于一体,又特别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业,目前为省级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以及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它要求该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素质。按照“面向市场,立足行业,学用结合,突出能力,提升素质”的原则,我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改革提出了具有“责任心、进取心、感恩心,学习力、就业力、创新力(简称三心三力)”的营销管理人才特色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而,“三心三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优良品格,这些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获取,离不开教师教学团队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打造既有理论功底深厚、又有较高实战能力和了解形势政策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即形成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的具有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

(二)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特点

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是指由理论与实践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教学目标或工作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专业群体。因此,建立一支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持续发展动力的复合型教学团队,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理论、实践水平以及团队成员的职业素养,满足培养“三心三力”人才目标的要求,既为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营造“能力型组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认为,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一般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能力素质的复合性。从教师个体上讲,主要是指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即教师既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并且均应保持合理的知识结构。从教学团队上讲,它更强调这个专业群体需要共同努力完成的集体工作,通过不同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促使团队绩效远远大于个体绩效之和;也要求团队应保持合理的类别结构与层次结构,即教师中兼职教师和不同经历、不同水平者应形成一定的梯队,并具有动态性与开放性,以达到优势互补。

第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能力提升型”的概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教学团队”的思考,源于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善于不断学习”,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以保持能力的持续发展和提升。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能力和动力。

第三,团结协作的创造性。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大家志同道合进行创造性合作的团体,在这里,每个教师都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从集体的创造中吸取精神力量,同时也以精神力量去丰富自己的同志。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等教书育人的任务。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教师个人以及教师团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结构互补,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四,教书育人的务实性。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首先体现在教书,因而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并具备传授专业知识所必须的求实创新的优良品格;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和解惑,更要唤醒学生未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重视学生对获取知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新经济时代的教师必须既具备专精的专业知识,又拥有广博宽厚的基础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其次,教师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是育人,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实践过程,任何一个教育阶段,任何一个单个教师都极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教育劳动的成果,这就要求教师一切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以优良的道德修养、无私奉献的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恪尽职守,敬业爱岗,为社会塑造和培育出具有健康身心、良好品格的学生。

(三)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的优势

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其主要优势表现在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学术跟踪与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

第一,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双师素质教师具有深入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经验相结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方案策划等方式,使学生充分领会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实践能力。

第二,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在教学改革方面,双师素质教师能够将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要求融入教学改革项目,使教学改革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内容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并快速地转化为学生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的运用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双师素质教师能够掌握目前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及技术,并将这些内容引入日常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法与能力。

第四,学术动态的前瞻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能力提升型的教学团队必须具备一种不断补充学术养料、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的强大能力,并以极大的探究心保持对学术前沿动态关注的热情,立足学术前沿,有意识、有目标地吸纳新知识和消化新知识,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送新鲜血液,真正形成强大的学术更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与实践创新的方法。

第五,学生就业的指导性。由于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与企业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注重了解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从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教学内容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社会需求知识前置于学校教学活动,实行校企多方面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需求的社会适应性。

三、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改革提出的“三心三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教师除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外,还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运用能力,即应当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营销特色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在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上仍然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一)考核体系的单一偏颇

由于考核体系以及教师职称晋升更多强调科研评价,重短期轻长远,存在考核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倾向。教师评价的科研刚性、而教学效果的隐性,教师被迫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或理论研究任务的完成上,教学主要以完成任务为主,教师很难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在教学研究与学生实践的指导上,一部分双师素质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支撑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向不够,失去了自身应具有实践能力强的特色。

(二)主动学习内在动力不足

由于当前高校的学生规模大,教师人数明显不足,教师任务重,且教师疲于应付教学任务,自身学习动力与时间不足,一些教师思想观念的变化没有跟上快速变化的时代,知识更新不够,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陈旧;加之教师结构不合理,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教师多,缺乏对企业的实践发展状况与需求的了解,实践能力不强,双师素质教师匮乏,一专多能教师短缺。

(三)培养方案特色不鲜明

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反映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方案制定与课程设计存在叠加与拼凑的现象,且方案设计与实际执行不匹配的问题,难于突出人才培养特色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建立与完善不够,尤其是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的方法需要制度与体制的创新。

(四)校企合作互融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工作主要是在解决实习实训等浅层次的结合上,而校企深层次合作的机制与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团队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存在着社会责任感低、合作意识差、政府协调不当的问题;学校本位的“校企合作”思维模式、固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赢利性与短期性,导致无法形成学校和企业两支力量互动、合作、利益共享的关系,二者利益双赢的平衡点未能凸显,难于建立稳定的业界教师队伍。

四、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的培育

为了适应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改革的“三心三力”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理论与实践水平高超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打造成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和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双师素质的能力提升型教学团队,是强化营销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选择。因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价与引进机制

一方面,学校可实施“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把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及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课程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挂职锻炼、参与企业和政府咨询活动及课题研究均作为专业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在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教师“走基层、下企业、进机构、驻基地”,明确任务要求,建立教师主动提升能力的动力机制,加大对已有教师资源的“内培”力度;另一方面,建立更加灵活的教师“外引”方式,对于高水平的教师资源,既可全职引进亦可兼职参与,形成外部优秀教师资源使用聘任机制,建立实践教师数据库,创造教师培养新途径。要利用校内外的师资条件和资源,组建教学团队,将教学能力强的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践运用能力强的实训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明确职责与任务,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通过团队的教学合作,实现“双师素质”教师的自主培养,最终达到能够承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校政企合作

“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教师培训基地,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走出去”就是要充分利用校外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优质资源,开展包括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参观学习等学习提高方式;“请进来”就是要聘请校外专家学者讲学、实务专业人员举办专题培训等。坚持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自我培训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搭建校内外相结合的高水平培养平台,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和能力。通过“双聘”制度,形成学校、企业及政府部门间互聘教师,与企业、政府(含科研机构)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并对受聘教师按规定付酬,同时建立合作单位之间开展课题研究、咨询服务、讲座交流的制度化与经常化的运作机制,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专业运用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

(三)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

学校可采取顶岗挂职式、兼职挂职式等多种挂职形式,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并要求教师通过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或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一定的收益,而企业则应主动为教师提供用于教学和技术提升方面的支持。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企业实践、管理创新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经营实践和管理需求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也可以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以提高推广和应用能力。专业教师通过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编写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的实践教材和案例,开发反映经营实践活动的软件、案例或分析讨论课程,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和实训教学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新技术运用能力。

(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有较强教学水平的专家。他们来自生产经营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素质的新要求,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促进学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具有双师素质。兼职教师全面参与教学,参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写等各方面工作,促进学校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互通共赢,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受益,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变革的要求。

(五)制定激励教师双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

学校应该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与考核,在授课安排、教学课时等方面有所区分与侧重,把“双师素质”的师资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终身学习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教师的具体培训计划;通过“双师”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实行教师的分类管理,鼓励一部分教师潜心研究教学、让这部分教师努力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并获得尊重,促进传统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的改革,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的教师管理、考核及评价机制,培养一批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真正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注:本文系2012湖北经济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文件号:鄂经院发[2012]149号)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