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仙桃方言的动态助词

2015-03-27陈秀

湖北仙桃方言的动态助词

陈秀

(汉口学院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200)

摘要:仙桃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仙桃方言中不仅有单音节的动态助词,还有双音节的合成动态助词表示复合动态。本文主要介绍了表完成态的“哒”、表持续态的“倒”、表动作性状的持续和完成态的“起”、表已然态的“过”、表未然体的“他”、表临时态的“着”、表进行体的“在”、表短时体的“咖”以及合成动态助词“倒哒”、“过哒”、“哒着”、“倒着”、“他着”、“起着”、“倒在”。

关键词:仙桃方言;单音节动态助词;动态助词的分工;合成动态助词

仙桃市即过去的沔阳县,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江汉平原,东南临长江,北临汉江,紧靠武汉,是亚洲的体操之乡。仙桃方言属西南官话,语法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其中动态助词的差异尤其突出。仙桃方言中的动态助词用法比较复杂,不仅有单音节的动态助词,还有几个动态助词连用的现象。仙桃方言中没有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取而代之的是“哒”;普通话中表示进行态的动态助词“着”,在仙桃方言中却表示“临时态”;仙桃方言中的进行态,一般在动词前或动词(或动词词组)后面加“在”表示;“过”与普通话的用法差不多。除此外,仙桃方言中还有其特有的动态助词“起、他、倒、咖”等。

一、单音节动态助词

(一)“哒”[ta31]的用法

仙桃方言中“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普通话中的“了”有两种用法:“了”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为动态助词;“了”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作用,为语气词。[1]仙桃方言中的“哒”与普通话中的“了”用法对应,也有两种用法:既可作语气词;也可作动态助词。本文主要讨论作动态助词的“哒”。作动态助词的“哒”,主要表完成体,即表示事件已然发生,有时也可表持续体。既可放在句中,也可放在句末。

1.表完成体

(1)“V哒”

“哒”直接放在动词后,“V哒”既可放在句中,也可放在句末。放在句末时,“哒”既是动态助词,同时还兼表语气。如:①我把地扫哒。∕我把饭吃哒。∕饭把我吃哒。(饭被我吃了。)②作业做哒再玩。∕他来哒你再走。∕钱还哒再说。

第①组中的“哒”既是动态助词,同时兼表陈述语气,表动作的已然完成。第②组中的“哒”是动态助词,假定动作完成,是未然事件,往往后面会接后续动作。两种情况的“哒”还可以配合使用,如:我吃哒饭哒再做作业。∕他们结哒婚哒。

(2)“V+补+哒(+名词)”

“哒”可以放在动补结构后,位于句末时,既是动态助词又兼表肯定语气。如:我把饭吃完哒。∕我把地扫干净哒。∕我吃完哒饭。

(3)“V+补+名词+哒”

“哒”放在“动补宾”后,只表语气,不再表动态助词。相当于普通话中“了”的第二种用法。

我吃完饭哒。∕我穿好衣服哒。∕我扫干净地哒。

(4)“V+哒+名词”

“V哒”后面还可以添加名词宾语,此时只表动态助词。如:我吃哒饭来的。∕他跑哒两步就不动哒。∕他被狗咬哒一口。

2.表持续体

表持续体的“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着”,这种情况下的“哒”只能紧跟在动词后面,不能放在名词后,表静态动作的持续。仙桃方言中的“哒”以表动态为主,所以这种用法的“哒”在仙桃方言中并不多见。例如:操场上站哒一堆人。(操场上站着一群人。);桌子上放哒一杯水。(桌子上放着一杯水。)

(二)“倒”的用法

“倒”表持续体或进行体,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倒”和普通话中动态助词“着”一样,只能放在动词后,不能放在名词后。如:关倒门∕门关倒∕※关门倒

这几个例子说明了“倒”不能放在宾语后,只能直接用在动词后构成“V倒”结构。

1.表持续体

(1)“V倒”用在句末

一般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或请求。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如:你站倒!∕你把灯关倒!∕你跟我好好睡倒!(你给我好好睡着。)

“V倒”用在“把”字句里,强调行为的对象、行为的结果或状态的持续方式。又如:她老是把脸默倒。

(2)“V倒”用在句中

表示以静态形式呈现正在进行的行为或持续着的状态,也是后面动作持续的方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

我站倒讲。∕我坐倒说。∕我躺倒写。∕我们关倒门说。

2.表进行体

表进行体的“倒”在仙桃方言中很少见,只限于类似下面这些例子的情况,相当于普通话的“着”,例如:他像个苕一样地看倒我。(他像个傻子一样地看着我。);我顺倒小路在走。(我正顺着小路走。);她说倒说倒就哭起来哒。(她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

(三)“他”的用法

与“倒”用法差不多的另一个动态助词“他”,也一般放在动词后,而且一般放在“把”字句句末,表示命令或请求,动作一般未完成,表未然事件。

1.“V他”用于句末

把水倒他!∕把地扫他!∕把饭吃他!∕把猪喂他!

这种情况的“他”还具有完句作用,即句末如果少了“他”,那也就不能成为句子了。如“把水倒∕把地扫∕把饭吃∕吧猪喂”都不能成句。此时的“他”既是动态助词,也是语气词,表命令语气。

2.“V+补+他”用于句末

把苍蝇打死他!∕把饭吃完他!∕把地扫干净他!∕把水喝光他!

这种情况下的“他”可以省略,句子一般也是完整的,但是加上“他”后,祈使或命令的语气更强烈了,所以这种情况中的“他”既是动态助词,同时也兼表祈使或命令的语气。

(四)“过”的用法

普通话中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往往加动态助词“过”,仙桃方言中动态助词“过”用得很少,即使要用,也常常会配合“哒”一起使用,表示动作的过去时。绝大多数情况,还是直接在动词后加“哒”表示过去时。例如:

这本书我看过(哒)。∕这种脆苹果我吃过(哒)。∕这个地方我来过(哒)。

“过”后附加“哒”,语气更强烈,更肯定,所以此种情况下的“哒”不仅是动态助词,同时还兼表语气。

“过”既可表动作或行为曾经发生;也可表动作完成。如:

①我去过上海。∕他当过班长。∕我走过这条路。∕这本书我读过好几遍哒。

②恁哪(您)吃过饭哒再走也不迟。∕我吃过饭就来哒。

第①组表示动作或行为曾经发生过、经历过;第②组既可表动作完毕,也可表假设动作完毕。[2]此时的“过”与“完”的意义相当,常常与“哒”配合使用。

(五)“在”的用法

普通话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用动态助词“着”,仙桃方言中却不用这个词。仙桃方言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一般在动词前加“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在”用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表示一种状态继续保持或者一个动作仍在持续。[3]普通话中没有这种用法。普通话中的“在”只能放在动词前表动作正在进行或是动作的持续。如:

你在搞某家?(你在干什么?)

——我在吃饭。∕我吃饭在。(我正在吃着饭。)

——我在写字。∕我写字在。(我正在写着字。)

他是是在吃饭啦?——他是吃在。(他是不是在吃饭啦?——他是在吃。)

放在句末的“在”,类似于普通话的“呢”,但语义上有差异,用“在”的句子,有“进行态”含义,所以放在句末的“在”既是动态助词,同时还兼表语气。

(六)“起”的用法

在仙桃方言中,“起”既可以表完成态,也可以表持续态。

1.表完成态

表完成态的“起”常放在单音节动词后,常常和表完成态的“哒”配套使用,进一步显示其语法功能。例如:你先把米煮起,我等哈来炒菜。——我已经把米煮起哒;衣服我挂起哒。∕我把作业做起哒再走。∕你把碗筷摆起哒我再端菜。

这些例子有一个特征,即动词一般都是及物动词,宾语都提到动词前面了,这种用法多见于“把”字句或有后续动作的句子。

2.表持续态

“起”放在动词或是转化为动词的形容词后,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表示状态或动作的持续,但与“着”的用法又有所不同:普通话中的“着”还可表进行态,仙桃方言中的“起”不能表示进行态,只是描写动作的静态。此时的“起”不能和“哒”配合使用。例如:扳起指甲数。(扳着指头数。)∕背起比提起轻松。(背着比提着轻松。);把灯都亮起,不要关。(把灯都亮着,不要关。);他鼓起眼睛看倒我。(他睁大着眼睛看着我。);你侧起身子睡。∕他眯起个眼睛说话。∕小家伙嘟起个嘴巴不高兴。

(七)“咖”的用法

“咖”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点儿”,常和“哒”连用,表短时体。可放在动词或转化为动词的形容词或是形容词后。一般表未然事件。例如:饭熟咖哒喊我。∕他走远咖哒你喊我。∕他终于有咖时间去逛街哒;把你的头发再剃短咖。∕衣服干咖哒。∕恁哪(您)吃咖饭啦;你走快咖。∕我出去借咖钱哒回来。∕我买咖东西哒再回去。

(八)“着”的用法

普通话中的“着”放在动词后,表动作正在进行或是动作的持续,仙桃方言中用“在”和“倒”表示与此相应的用法。仙桃方言中“着”的用法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放在别的语气助词后面,如:你先走哒着,我等哈去找你。∕你把钱先拿倒着,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着”和“哒”连用后,表示一种“临时态”,表动作的暂时性,往往还有后续动作。

二、单用动态助词的分工

(一)从句式看其分工

“他”只能用在“把”字句中。“把”字句表示处置意义,动态助词“他”兼表祈使语气,一般表示命令别人去做什么,含有“处置什么”的意味,所以“他”只能出现在“把”字句中。其他的动态助词对句式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如:把水泼他。∕把地扫他。∕把衣服洗他。∕把灯关他;我把衣领洗哒!∕饭被我吃哒。∕我被他打哒。∕我来哒;把衣领竖倒!∕你站倒!

“他”和“倒”这两个动态助词都可以用在“把”字句中,都兼表命令或请求的语气,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色,例如:(1)你把灯关他!∕你把灯关倒!(2)你把灯开倒!∕你把灯开他!(3)你把饭吃完他!∕(※)你把饭吃完倒!(4)你把地扫他!∕(※)你把地扫倒!(5)你站倒!∕(※)你站他!

前加※的句子,都是在仙桃方言中不能成立的句子。“他”一般用在“把”字句中,表请求或命令,非“把”字祈使句中,一般用“倒”。至于何时用“倒”,何时用“他”,这与前面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一般动词若含有“竖直、直立”等意味时,只能用“倒”,不能用“他”。如:把衣领竖倒!∕你站倒!∕※把衣领竖他!∕你站他!此外,“倒”还含有动作完成后,还要保持这一状态的持续,而“他”只涉及到动作,动作状态是否持续没有要求。

(二)从句类看其分工

现代汉语句类一般分为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哒、在”主要位于陈述句中,而“他、倒”主要位于祈使句中。其他的动态助词分工没有那么明确。

1.陈述句

“哒”和“在”一般用于陈述句中,“在”不能用在祈使句中。如:我吃哒饭。∕我正看电视在。

2.疑问句

“哒”和“过”“他”“倒”等都可用于疑问句中,“在”不能放在疑问句中,“他”只能用于“把”字疑问句中。如:(1)你吃哒饭没有?∕你来过没有?∕你把帽子戴倒没有?/你站倒没有?(2)你把地扫他没有?∕饭你煮起没有?∕你要不要再吃咖?

3.祈使句

“他”和“倒”“咖”“起”一般都用在祈使句中,表命令或祈使。“哒”和“过”“在”一般不用于祈使句中。如:快把衣服穿

倒!∕你再吃咖!∕把眼镜取他!∕把衣服提起!

4.感叹句

因为动态助词一般都与动作有关,而感叹句只与感叹语气有关,即使是上面讨论的兼表语气的“哒、他、倒、在”等,一般也只是表示肯定或是祈使语气,没有表示感叹语气的,所以以上这些动态助词几乎都不能用在感叹句中。

(三)从位置分布看其分工

1.仅位于句末

“在”作为动态助词,总是位于句末,有时还有一定的预示性,即要有后续句。“在”位于句末时,除了表进行态外,还兼有表语气的作用。如:学生都等着在。(学生都等着呢。)

“他”单用时,且没有后续句时,在“把”字句中只能位于句末,同时兼表“祈使或命令语气。如:把脸洗他!∕把饭吃完他!

2.位于句中或句末

“倒”、“哒”“过”“起”“咖”“着”既可位于句中,也可位于句末。但“倒”和“过”必须紧挨动词,中间不能隔开,“哒”位于句末时还兼表肯定语气。“他”单用且没有后续句时位于句末。“他”和“哒”连用或是还有后续句时,“他”也可位于句中。例如:我把垃圾丢哒。∕你把垃圾丢哒再吃饭。∕我来过这里。∕这里我来过。你站倒说。∕你站到!∕快把作业做他!∕快把作业做他(哒)再吃饭。

三、动态助词的连用

(一)“哒”放在其他动态助词后

1.“倒”和“哒”配合使用

按“倒”在前、“哒”在后的词序,两词配合使用,或两词紧连,或两词用宾语隔开,都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两词紧连时,可用在句末、句中、或在动词谓语与宾语或补语之间,或用于偏正短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5]

(1)V倒哒

我站倒哒。∕你能把我怎样?∕我关倒哒。∕我把帽子戴倒哒。∕他把小偷抓倒哒。

(2)V倒NP哒

我关倒门哒。∕他抓倒小偷哒。∕我戴倒帽子哒。

(3)V倒哒NP

我捡倒哒三块钱。∕我收倒哒他的信。

“倒”“哒”连用,既表动作的持续,也表动作的完成,即兼具“倒”和“哒”的双重功能。

2.“过”和“哒”配合使用

①这个地方我以前来过哒。∕②这个地方我以前来过。∕③※这个地方我以前来哒。

“过”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曾经发生,所以常常会和过去时间相联系;而“哒”表动作的完成,当特别强调是过去某一动作时,往往用“过”,如第③例,在仙桃方言中是不成立的。第①组比第②组语气更肯定,所以“哒”在这里既是一个动态助词,表这一动作过去已完成,同时还兼表肯定的语气。

(二)“着”放在其他动态助词后

“着”放在其他动态助词后,使原本不具有“临时性”的动态助词也具有了短时性,即使是表持续体的“倒”,后加“着”后,也只表示动作的短时性了。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完了之后,然后再……”的意思。

1.哒着

“哒”假定未然事件完成,“着”表临时态,后面必须再跟后续句,否则句子会不完整。如:(1)等她走哒着,我们再吃。∕你们先吃哒着,我等哈哒再吃;(2)等我来哒着,你们先不要走。∕不着急,先吃饭哒着;(3)歇哈哒着,等哈还有任务。∕先把汤喝哒着,免得冷哒。∕我把钱还完哒着再找你;(4)尬到你手里哒着,以后我再找你拿。(先放到你手里,以后我在找你拿。)

2.倒着

“倒着”兼有动态助词“倒”和“着”的双重功能,“倒”本来是表动作的进行或持续,加了“着”以后,表示动作的短时持续,即暂时维持某一动作的持续。例如:你站倒着,我有话跟你说。∕你把帽子戴倒着,不然我不跟你说话。

3.他着∕起着

“他”“起”除表动态助词外,还兼表命令语气,后加“着”后,命令语气变淡,也是表示动作的暂时性。如:(1)先把地扫他着,等哈哒再玩。∕暂时把汤喝他着,垫哈肚子先;(2)你先把衣服穿起着,别冻感冒哒。“着”放在其他动态助词后,使动作兼具有一种“临时态、短时性”,并且一般用于句中,读轻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再说”,多用于祈使句中,有预示性,一般要有“后续句”。[6]

(三)“在”放在其他助动词后

“在”表动作正在进行,所以其他动态助词后附“在”后,也同时具有了进行态的意味。

1.V倒在

(1)表动作的持续

“倒”相当于北京话的“着”,表示动作的进行,“在”强调该动作所形成状态的持续。如:(1)书包在墙上挂倒在。∕我看倒在。∕盖子盖倒在。∕我坐倒在;(2)扣子扣倒在。∕衣服晒倒在。∕他嘴巴歪倒在。

2.V倒NP在

“倒”和“在”的中间还可以插入动词的宾语,但“在”一般位于句末,表示“正……”的意思。表动作的进行。如:(1)我手里拿倒东西在。(我手里正拿着东西。)∕碗里装倒水在。(2)她眼睛瞄倒我在。(她正用眼睛看着我。)

四、结语

从整体上来看,仙桃方言中的动态助词比普通话数量多,用法更复杂。普通话中只有动态助词“了”兼有表语气的作用,而仙桃方言中的动态助词“他、哒、倒”等在一定的语境下都可以兼表语气:“他”一般兼表祈使或命令的语气,“哒”一般兼表肯定语气,“倒”一般兼表命令语气;普通话中只有动态助词单用的现象,而仙桃方言中除了单用外,还有一些诸如““哒着、倒哒、他着”等动态助词合用的现象。合用后的动态助词一般兼具两者的功能。现将仙桃方言中的用法分工情况列举如下:完成体:哒、起;持续体:倒、哒、在、起、倒哒;临时体、短时体:着、咖、哒着、倒着、他着、起着;进行体:在、倒;已然(单用):哒、过;已然(连用)起……哒;已然(合用):过哒、倒哒;未然(单用):他。

(注:本文系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方言文化研究中心”项目“仙桃方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湖北东北片语言问题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2009JJD740012)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14-321.

[2]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动态助词[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9-53.

[3]伍云姬.湘方言动态助词的系统及其演变[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4.

[4]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264.

[5]刘海章.荆楚方言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90.

[6]王群生.湖北荆沙方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