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办高校会计环境分析

2015-03-27宋杰

关键词:会计环境民办高校

我国民办高校会计环境分析

宋杰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4)

摘要: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的规范开展,而不利环境则恰恰相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短期内这种态势仍将持续。会计环境是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环境中,只有政治环境较为有利,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体制环境等其他环境,均有待完善和改进。只有抓住大好政治环境,主观上不断优化微观不利环境,会计工作规范开展,民办高校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规范建设;会计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491所,其中民办高校718所,民办普通高校占高校总数的28.82%;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2468.07万人,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557.52万人,民办高校占全部在校生的22.59%。[1]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从在校生规模上看,民办高校都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民办高校的发展,受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会计工作因具有特殊重要性,始终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也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会计环境依分类方法不同可分成不同类型,其中对民办高校影响较大的有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体制环境等。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实现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规范运行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除政治环境外,民办高校目前面临的其他会计环境都不容乐观。

一、政治环境——如沐春风

政治环境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面临的政治大背景,作为上层建筑的屋脊,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着每个事物形成的外表和精神内核。[2]政治环境是影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往往决定事业的成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中。从1997年10月1日实施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到2003年9月1日起生效的《民国教育促进法》;从2012年6月18日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13年9月26日下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家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我国的民办教育,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发展时期。

经济发展不但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助推了高等教育快速步入大众化阶段。而精英教育模式下的高校数量,显然无法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乘着改革的东风,民办高校应运而生。民办高校不但弥补了我国公办高校数量的不足,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了国家行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压力,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推动了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办教育的作用已逐渐显现,优势也日益明显,政府不但现在对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支持,将来还会继续扶持。无论是从我国的国情来看,还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的民办教育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民办高校仍将行驶在快速发展的大道上。国家安全稳定,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是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最好的、也是最大的政治环境,必将使民办高校沿着规范有序的道路前行。良好的政治环境,为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最好的展示平台。

二、法律环境——何枝可依

为大力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民国教育促进法》等相关的保障性法律,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文件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为规范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依据。但这些法律制度毕竟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微观操作层面上具体规定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到目前为止,全国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制度还是一个空白。虽然《民国教育促进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帐簿”;《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但再无下文,没有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等类似规定出台。

因没有统一的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所以各民办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的会计制度也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民办高校采用的会计制度主要集中在《高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上,也有个别高校采用《企业会计制度》。[3]但目前无论采用哪一种会计制度,都与民办高校的性质不相符。民办高校在民政部门登记时的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所以既不是企业也不是事业单位,自然采用《高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是行不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中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由此可

见,民办高校是可以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第二条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所以民办高校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开展,制定统一的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是前提,没有良好的法律环境会计核算将难以保证质量。

三、制度环境——一纸空文

学校所建立的会计制度是适应学校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是满足规范内部财务行为、理顺内部财务关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需求。[4]会计制度是会计核算工作有序运行的先决条件,是组织财务活动、划分责任与权力、处理财务关系的根本依据。民办高校会计环境中,不但宏观层面的法律环境亟待改善,微观层面的制度环境也有待完善。

一是制度不健全。目前的民办高校会计制度,不但数量和覆盖面上严重不足,内容上也没有体现民办高校的特点,现有的制度基本都是公办学校制度的翻版。制度规定里都是原则性的要求,基本见不到具体业务规程等规定,对日常工作没有指导意义。相当一部分学校制订的会计制度,主要是出于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评估等目的,并不是为了在工作中具体执行,不但制度的数量有限,制度的针对性也不强,会计制度形同虚设,不具有实际意义。

二是制度执行不规范。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会计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由于财务制度中具体规定少,所以制度执行弹性较大,往往是财务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执行,甚至有时面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存在“看人下菜”的嫌疑。因民办高校的性质有别于公办高校,所以制度“只对下不对上”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在平时的财务活动中,“特事特办”的现象屡见不鲜,变通、变相变通和“按领导的意见办”也不足为奇。

任何组织中没有制度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可以制定完善,可怕的是有了制度而得不到较好的执行,这不仅会使一部分人遭到不公平待遇,而且还会使一部分人会想办法去利用这一弱点。这一点已在民办高校会计制度中得到印证,也是民国办高校会计环境中面临的最不利的方面。

四、文化环境——鱼目混珠

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任何时期任何单位,都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角色。会计岗位人员的配备,也历来都是慎之又慎,甚至是任人为亲,民国高校任用会计人员也同样如此。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超高。[5]会计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强的工作,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际沟通能力。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很难胜任会计工作,而民办高校的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却恰恰相反,会计人员良莠不齐。

这部分人员有的是学历、学位、职称明显偏低,甚至是没有学历和从业资格,有的是专业不对口,以前就从没有接触过会计知识。但往往这一分部人是领导的亲信和心腹,是民办高校会计工作最核心,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成员,直接决定或影响着会计工作的成败。这极易造成财经法律法规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工作随意性强,且会计工作只是停留在最基础的核算层面,深层次的财务分析等工作没有办法开展,也不能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会计工作成了学校的附庸,而不是领导的助手。

民办高校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起点低,因受资金等限制,后续教育和发展提升也往往跟不上。基本没有外出学习、交流或参加培训的机会,工作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得不到实施,出于安全和商业秘密等目的,大多会计工作仍停留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重复性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

五、体制环境——杖头傀儡

民办高校理事会(董事会)为学校决策机构,依法行使决策权;校长依法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6]按照国家的规定,民办高校的财务工作理应由校长主管或副校长分管,除校级领导外的人事权也应该归行政主管,但这往往是名义上的,而多数学校的财务和人事实权仍掌握在懂事会手中。

民办高校因举办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自然对学校的财务分配态度也有所不同。举办者既考虑学校的全面发展,也会考虑收入的结余回报;而管理者则出于委托代理责任和利益,会更多的考虑目标任务的完成,很少关注收入结余问题。正因如此,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会经常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

表面上财务工作和人事工作由学校行政负责,所以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要服从行政领导和指挥;而财务工作和核心岗位人员实际由董事会掌管,所以财务部门和主要财务人员必须按董事会的意志行事。民办高校当董事会和行政班子在对财务工作意见不统一时,会计人员经常是左右为难。在不能兼顾二者意见之时,出于个人的发展考虑,财务人员往往会选择执行董事会的意见。从而导致学校的财务预算和计划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计划落空。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不顺,不但造成了财务工作的独立性较差,而且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财务人员经常扮演着牵线木偶角色,只是在完全执行董事会的意志,对外只是一个挡箭牌罢了。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很难派上用场,专业技能也很难发挥作用。长此以往,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也就慢慢的消失殆尽,没有活力可言。

纵观我国民办高校会计核算工作面临的环境中,政治环境令人鼓舞,这也是会计工作和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大优势。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法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体制环境等其他环境,均不同程度存在着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民办高校只有充分利用有利的政治环境,从主观上不断优化微观不利环境,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才能进一步实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407/171144. html.2014-7-4.

[2]孙蕾.特定时期政治环境与作品价值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个人认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2-23.

[3]张杏,谢路崎等.民办高校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204-205.

[4]叶青松,赵娟,秦鑫.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175-178.

[5]张莉.新形势下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探讨[J].商业经济.2013,(7):46-47.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S].2006-12-21.

猜你喜欢

会计环境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试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作用
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
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