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足部畸形矫正器的临床应用

2015-03-25蔡林浩

当代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矫正器矫形器马蹄

蔡林浩

小儿足部畸形矫正器的临床应用

蔡林浩

目的 探讨小儿足部畸形矫正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小儿足部畸形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进行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足部畸形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且患儿的恢复较快,2例患儿出现别针道感染,在换药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4%,患儿就诊次数(3.8±1.4)次/年,经济花费为(1.8±0.8)万;对照组患儿的足部畸形改善不明显,且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患儿就诊次数(17.6±8.5)次/年,且经济花费较高为(4.5±1.2)万;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应用于小儿足部畸形患儿,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经济负担。

小儿足部畸形;矫正器;研制;临床应用

小儿足部畸形[1]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新生儿时期是小儿足部畸形的最理想治疗时机。目前国内外主要以手法矫形,石膏固定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是会导致患儿出现压迫疮、小腿肌肉萎缩以及皮炎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医学工作者投入到小儿足部畸形矫正器的研究中。本研究对50例小儿足部畸形患儿应用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00例小儿足部畸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3~9岁,平均(5.7±2.3)岁;35例先天性患儿,12例神经源性患儿,3例外伤性患儿;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5~10岁,平均(6.4±2.6)岁;30例先天性患儿,15例神经源性患儿,5例外伤性患儿。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因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患儿采取仰卧位[2],在睡眠或是哺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在患儿的右股位置向内用力,施加与患儿足部矫形相对抗的力量,医生通过左手的中、食指对患者脚踝上部进行夹持,并对患儿的锯骨头进行轻柔施压,右手则对患儿的第1跖骨对患儿患足进行反向旋转,随后外展前足,时间控制1 min。观察组患儿使用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进行治疗,患儿在接受lizaro技术前,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儿肢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的组装,并将器械角度调整至与患儿足部背伸最大角度保持一致,更为轻巧舒适,穿脱方便,可随意调整足的内收与外展,背伸与跖屈、内翻与外翻,为患儿患肢薰洗[3]和按摩操作提供方便,适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多种足部畸形,幼儿穿戴可站立行走,操作极为简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足部畸形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在医院住院期间,患儿即可负重行走与足部锻炼,患儿患足的负重力线与外形均基本正常,无神经损伤与血管损伤的出现,2例患儿出现别针道感染,在换药治疗后均已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4%,患儿的就诊次数为(3.8±1.4)次/年,经济花费为(1.8±0.8)万,通过X线显示患儿的根骨和第1趾骨轴线所形成的Kite角的改善超过50%;对照组患儿的足部畸形改善不明显,且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而患儿的就诊次数是(17.6±8.5)次/年,且经济花费较高为(4.5±1.2)万;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属于小儿中较为多发的一种足部畸形疾病,发病率在1‰~3‰[4-5]。文献报道[6]全世界每年的新生儿罹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人数高达10万,且发展中国家占80%左右,因而对患儿治疗的经济花费有所限制,亟需一种治疗效果良好,且经济花费较低的治疗方法。

足部畸形主要是由于患儿足部的张力高,患儿出生时,跗骨的屈曲、内翻位以及内收较为过度,因而造成小儿的足部畸形。出生后2个月属于小儿发育较快的阶段,而出生1个月是小儿足部生长最快的时间,表现线性增长的情况,而出生1个月后,足印长度曲线图中的生长速度下降较为明显,因此新生儿阶段是足部畸形患儿矫正塑性的最理想阶段[7]。

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能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例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扁平外翻足、垂直距骨、仰趾外翻足、关节挛缩症[8]等多种小儿足部畸形进行矫正与维持。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轻巧舒适,适用于小婴儿与新生儿的足部畸形矫正,且降低了患儿皮炎、压迫疮、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率。患儿在穿脱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时较为方便,为患儿的患肢熏洗与按摩提供便利,且在穿戴后,患儿能负重行走,价格低廉,且使用寿命较长。

在本研究中,选取100例小儿足部畸形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进行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足部畸形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且患儿的恢复较快,2例患儿出现别针道感染,在换药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4%,患儿就诊次数(3.8±1.4)次/年,经济花费为(1.8±0.8)万;对照组患儿的足部畸形改善不明显,且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患儿就诊次数(17.6±8.5)次/年,且经济花费较高为(4.5±1.2)万;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济花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足部畸形患儿的治疗与患儿家属经济的要求,笔者在现有足部矫正技术与工艺的基础上,研制了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多功能小儿足部畸形矫形器在足部畸形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儿家长的经济压力,保证患儿的患肢基本恢复正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刘振兴.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Ponseti方法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3,22(13):147.

[2] 曾逸文.基于传统复位手法的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17(5):145-146.

[3] 秦大平,张晓刚,宋敏,等.有限元分析Ilizarov技术对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矫正器作用的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28(39):7263-7267.

[4] 郭玉星.l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探讨[D].贵阳:贵阳中医学院,2013,20(11):18-19.

[5] 郑学建.可调组合式足踝畸形外固定矫形器的系列构型与临床应用原则[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16(1):51-55.

[6] 陈建文,秦泗河.Ilizarov技术矫治马蹄足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2(1):53-57.

[7] 姚满叶,张飞,侯广军,等.Ponseti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3(5):22-23.

[8] 程富礼,贾志良.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12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26(16):14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7.030

江西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蔡林浩)

猜你喜欢

矫正器矫形器马蹄
教练有了电子小助手——羽毛球初学者姿势矫正器
防崴脚,佩戴踝矫形器管用吗
江阴特产——马蹄酥
坐姿矫正器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坐姿矫正器
矫形器技术及发展展望
吃“马蹄”
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
河口动物 马蹄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