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防治颅内动脉硬化的临床意义

2015-03-25陈欣郝军李彦青

当代医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检出率

陈欣 郝军 李彦青

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防治颅内动脉硬化的临床意义

陈欣 郝军 李彦青

目的 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对预防内动脉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选择40例颈动脉内膜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均进行头颅MRI检查与MRA检查,观察2组人员MRA脑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研究组40例患者中,MRA共检测出脑动脉硬化19例,检出率为47.50%;对照组40例,MRA共检测出脑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为12.50%。2组的MRA颅内脑动脉硬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IMT为1.0 cm的7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检出MRA脑动脉硬化;IMT为1.1 cm的16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检出MRA脑动脉硬化;IMT为1.2 cm的8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检出MRA脑动脉硬化;IMT为1.3 cm的7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检出MRA脑动脉硬化;IMT为1.4 cm的2例患者中,检出显示均为MRA脑动脉硬化。可见随着研究组患者的IMT的不断增加,MRA脑动脉硬化的检出比也逐渐上升。结论 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颅内动脉硬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准确检测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颅内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增厚;检测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全身性的血管病变疾病,通常会累及患者全身的多个组织和器官,从患者出现颈动脉内膜增厚开始,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颈动脉内膜是最先被累及的部位[1]。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增厚是颈动脉血管早期病变发生的重要标志,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则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其他部位等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2]。因此,为了分析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颅内动脉硬化的检测意义,本研究选取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进行检查的40例颈动脉内膜正常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9~61岁,平均(48.32±4.91)岁;选择40例颈动脉内膜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62岁,平均(49.45±5.12)岁。均已排除脑血管疾病及具有心、肝、肾、肺等严重疾病的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采用磁共振MRI飞利浦PHILIPS Intera 1.5 T Achieva 1.5 T。扫描序列:T 1加权像自旋回波(SE),TR/TE 500/12 ms,轴位、矢状位扫描;T 2加权像快速回旋(TSE),TR/TE 500/120 ms,轴位扫描。MRA方法:采用三维时间飞跃MRA法(3 DT 0F MRA法)TR=40 ms,TE=7 ms,SL=0.8 mm。平扫次数为1次,三维重建。2组患者均在进行常规MRI检查的同时进MRA检查,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增强MRA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人员的颅内动脉硬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硬化的诊断依据[3-4]主要包括血管走形迂曲、粗细不等、狭窄、僵硬及二级分支减少等方面。采用颈动脉中层厚度(IMT)作为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增厚情况的测量标准[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MRA颅内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40例患者中,MRA共检测出脑动脉硬化19例,检出率为47.50%;对照组40例,MRA共检测出脑动脉硬化5例,检出率为12.50%。2组人员的MRA颅内脑动脉硬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13,P<0.05)。

2.2 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MRA脑动脉硬化检出率比较 IMT为1.0 cm的7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检出MRA脑动脉硬化;IMT为1.1 cm的16例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检出MRA脑动脉硬化;IMT为1.2 cm的8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检出MRA脑动脉硬化;IMT为1.3 cm的7例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检出MRA脑动脉硬化;IMT为1.4 cm的2例患者中,检出显示均为MRA脑动脉硬化。可见随着研究组患者的IMT的不断增加,MRA脑动脉的检出比也逐渐上升。

3 讨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种诊断和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具有简单、无创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工作评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颈动脉超声不仅可以将血管中内膜的增厚情况、是否有斑块、斑块形成的部位和大小、有无血管狭窄及血管狭窄程度等方面清晰地显示出来,而且还能非常准确的测量和定位,同时还可对动脉检测所得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尤其是颈动脉超声能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有效的检测,对于患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7]。临床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硬化是引发脑梗死的高度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颅内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之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增加,其发生颅内动脉硬化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8]。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研究组患者的MRA颅内动脉硬化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加,MRA脑动脉的检出率也逐渐上升。

综上所述,颈动脉内膜增厚和颅内动脉硬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准确检测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段乃荣,关金玲,赵芳,等.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56-3057.

[2] 李燕,闫焱.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常见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209-3210.

[3] 钟祝雅,罗云,张迎生,等.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2,23(15):37-38.

[4] 游国芹.氟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治疗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3):281-284.

[5] 王倩倩,彭晖,王成,等.非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11):825-832.

[6] 黄中红,苏莉莉.176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病变的超声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2820.

[7] 黄琳,史红秀,吴永刚,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与动脉硬化指数等相关因子变化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2):131-133.

[8] 周敬勉.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脑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21

陕西 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 (陈欣 郝军 李彦青)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检出率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