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际体育赛事对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

2015-03-24文/周

传媒 2015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实力国家

文/周 凯

论国际体育赛事对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

文/周 凯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有着独特的传播功能,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功能的研究,论述了其对树立国家形象的作用。

国际体育赛事 中国梦 传播作用

2015年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决定,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城市。在国家由硬实力之争转变为软实力之争的今天,国际体育赛事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同时又彰显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此次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国际体育赛事不仅仅是一场体育活动,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媒介,能很好地向世界各国展示举办国的风采,有着独特的传播功能,对一个国家形象的传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体育赛事的传播功能

国际体育赛事一贯肩负着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把握群体性情感共鸣、增强国家文化符号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等传播使命。在国际性赛事的申办、举办及明星运动员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国际体育赛事的传播功能都显得尤为突出。

1.国际体育赛事作为媒介的传播功能。首先,开闭幕式是在国际体育赛事中最能承载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平台,通常都以举办国的民族文化符号来阐释体育精神。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中国式的“绘画长卷”为线索,以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展现东方文明的底蕴,中国书法、中国汉字、中国古乐、中国功夫等为代表的中国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使全世界人民在欣赏这一视听盛宴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宽厚仁和与谦逊,有效地传播了中国形象。又如1988年韩国的汉城奥运会,充满了韩国特有气息的表演、演员身着传统长裙旋转如绚烂开放的花朵,成功地传播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其次,参赛运动员也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是体育精神和主流价值观最直观的呈现。很多观众在关注体育赛事时,往往更关注运动员本身。2014年索契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俄罗斯“冰上王子”普鲁申科在花样滑冰比赛中遗憾退赛,人们看到并不是其没能为国争光之失误,反而是“冰上王子”的个性与隐忍,令人心生敬佩与赞许。奥运会领奖台上,我国“飞人”刘翔夺冠时,披着国旗跳上领奖台的形象,更传递出了深入骨髓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作为大众媒介报道内容的传播功能。国际体育赛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盛会,而是大众媒介有目的、有意识的主流价值观传递。如电视媒体通常要“屈从于民族的或民族主义的期待心理,特意选择演播能给某国人民带来胜利喜悦或给他们的民族主义带来满足感的体育比赛项目”。因此,各国媒体在报道同一体育赛事时的方式、关注点、侧重点往往不同。我国中央电视台会设置一些如“金牌时间”“升旗时刻”“冠军风采”等栏目来突出展示,以有效表现出其中隐含的民族文化与主流价值观。

二、国际体育赛事与中国梦国家形象的逻辑关系

中国梦作为一种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刘建华博士在《论出版传媒传播中国梦形象的机理与方略》中认为,“中国梦形象有利于促进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获得更多国外民众的认可,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国际体育赛事从操作定义来看,是指中国主办的奥运会、冬奥会、世锦赛等重大国际性体育赛事。国际体育赛事与中国梦形象有着深层次的逻辑关系。

1.国际体育赛事是中国梦的构成内容。中国梦是由各行各业的梦所构成的,有行业梦、群体梦、个体梦等,国际体育赛事所属的体育梦是构成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是以弱国形象示人,“东亚病夫”更是使旧中国饱受屈辱。1936年柏林奥运会全军覆没后,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题为“东亚病夫”的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摘下第一金,才正式击碎“东亚病夫”的称号。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中国的体育强国梦也日益成为现实。

2.中国梦是国际体育赛事的发展目标。体育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梦,体育作为一个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可以带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发展,进而达到实现中国梦的目标。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大步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上升,已经实现了部分中国梦,这样的基础促成了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其次,在国际体育赛事的带动下,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活动畅行,推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国际体育赛事以深厚的人文关怀提升了精神福利、生活福利与社会福利,促进了人民幸福,充实了中国梦。

三、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

1.国际体育赛事的公共外交传播作用。公共外交是指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全球公众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体育外交是国家公共外交对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传播本国国家形象的任务,其以“世界通用语言”的特色,发挥着公共外交的作用。尤其是国际体育赛事往往会成为国家关系改善和国家形象建构的契机,体育运动员扮演着公共外交形象大使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体育交流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体育外交越来越成为国家间民众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手段,被纳入到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中。从“奥运会”到“世锦赛”,再到“冬奥会”,体育赛事一直是公共外交的有效平台。

2.国际体育赛事的民族国家实力展示作用。体育是一种竞技活动,是力量与技巧的展示。体育事业强大与否,与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与否是极为相关的。国际体育赛事其实就是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通过展示体育背后的国家实力,发挥传播中国形象的作用。因此,国际体育赛事中民族实力的展示作用,主要对应中国梦本质中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既包括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包括体育文化软实力。

首先,国际体育赛事充分展示了中国所具备的大国经济实力。一是指举办赛事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中国政府共计投资高达420亿美元,充分彰显了大国实力;二是指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包括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种类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这可以从中国体育产业规模逐年递增的态势加以佐证。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呈上升趋势,2005年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2009年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2013年3500亿元人民币左右,2014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其次,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争光,通过正能量引导舆论传播,也大大彰显了我国文化的软实力,体育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重要体现。刘翔、宁泽涛夺冠后备受关注,主要是由于这些项目一直是我国乃至亚洲人的劣势项目,他们的夺冠不仅仅是一种体育实力的展示,更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示。

3.国际体育赛事的美美与共和谐作用。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理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体育是一种竞技运动,一种力量的展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展示,通过竞技活动,展示出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精髓。体育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是一种美美与共,这与中国梦形象本质中的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是一致的。

首先是一种运动员竞争中的和谐。国际体育赛事的参赛主体是各民族国家及地区,不论国家实力、种族差异与意识形态,参加者是都是平等的。尽管在竞争中有各自的国家立场,但体育比赛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友谊。哪怕相对激烈的球类运动,如足球,运动员在球场上拼得极为激烈,甚至肢体接触,这只是一种竞技而已。相比竞争较为剧烈的足球运动,体操、跳水、游泳等比赛,更是充满温馨和谐的氛围,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价值观的人可以放弃争议,共同合作完成这些绝美的表演,彰显人类挑战极限的能力。

其次是一种运动员与观众互动中的和谐。接受理论认为,一本书的呈现方式和定向性,是需要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体育比赛也是一本大书,它所体现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公平、公正的规则,更高、更快、更强追求的实现,既需要运动员的专业精神与积极态度,也需要观众的认真参与。如同听京剧一样,观众不时喊一声“好”,实际上是对演员的一种鼓励,使其更加卖力去表演。运动场上更是如此,足球、篮球等比赛场上的各种啦啦队,当自己支持的球队失利时,他们会用唱国歌、喊口号、敲击响器等方式加强与球队的互动,以此来给球队鼓劲、加油。其他互动方式还有球员送球衣给观众、赢球后向观众示意或绕场奔跑等,都体现出运动员与观众和谐相处的氛围,有利于国际体育赛事正能量的发挥。

最后是一种东道国接待中的和谐。国际体育赛事之所以说是一种媒介,是因为其能促进国内外之间的广泛交流,尤其是能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达到快速而有效的口碑效应。所谓东道国接待中的和谐,是指体育赛事主办国作为东道主,热情地接待来自各国政府官员、运动员、观众的参观旅游。因体育赛事而产生的游客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对东道国的认知与态度又会影响其国内民众,好的观感必然会通过人际传播影响更多的国外民众,传播好的国家形象。因此,东道国会用心营造一种美好和谐的氛围,以一种更好的服务对待国际体育赛事游客,使之成为最好的人际传播载体。

4.国际体育赛事的零文化差异接受作用。所谓国际体育赛事的零文化差异作用,是指国际体育赛事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产品,在国际交流传播中容易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体育是一种零文化差异的产品,运动是一种通适性的世界语言符号,不会因为不同国家的语言、历史习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不同而影响人们对它的理解。体育作为一种身体语言,与音乐一样,可以超越一切障碍为人们所认知、理解与欣赏。体育项目本身是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属性的,但体育比赛却承载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运动员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与价值观,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形象。中国举办过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1991年的全球第一届女足世界杯、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07年女足世界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多项国际性运动会,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一方面,全世界观众通过各种媒体转播享受了这些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激发人们热爱运动、积极健身的热情;另一方面,这些赛事的设计与安排、运动员的拼搏、竞技风采的展示、对待荣辱得失的态度、教练的评判、工作人员的服务等,体现出中国人民宽厚仁和、忍耐克制、公平公正的品德,彰显出大国风范与中国梦形象,增强了国外民众对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扩大了国家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技术进入中国。刘建华认为,“文化差异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影响国际传媒产品的消费者接受,有特殊的发生机理,并呈现不同的机理形态”。利用国际体育赛事传播中国梦形象时,应该把握好这些机理,发挥赛事的最大化传播效用。

四、结论

在当今世界格局多元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的时代,我国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作为国际性事件和重大仪式,对于传播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世界主要大国的国情不同,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方式和手段不一样, 但对本国体育的发展所表露出的民族情结和强国心态却惊人相似,大型体育赛事是激发一个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渠道。充分认识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媒体的传播功能,强化其在传播中国梦形象的重要作用,赢得国际社会与人民对中国的认可,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参与到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中来。

[1]沈华柱,鞠甲斌,李津.从索契冬奥会看体育赛事政治传播的策略与效果[J].新闻大学,2014(6).

[2][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建华.论出版传媒传播中国梦形象的机理与方略[J].中国出版,2013(20).

[4]韩方明.公共外交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李德芳. 体育外交的作用及其运用——以北京奥运会为例[J].现代国际关系,2008(10).

[6]李志斐.中国外交与北京奥运会[J].学术探索,2008(4).

[7]中国行业咨询网.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分析[EB/OL].http://www.china-consulting.cn/ news/20141204/s102566.html.

[8]刘建华.论文化差异影响传媒走出去的七大机理[J].学术探索,2014(12).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实力国家
实力抢镜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把国家“租”出去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