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

2015-03-24

传媒 2015年22期
关键词:时代内容产品

移动互联时代自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

@燕归来:自媒体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就其媒体性而言,可能就是它的高点了,下一步如果不能借助前期的媒体影响力,建立落地的产品和服务,其前景也就这样了。所以,作为自媒体人,千万不要被一时的影响力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一呼百应,涕泪交加于粉丝的热情,以为移动互联网真的就可以轻松干翻老家伙,以为自己就可以重新改写商业的规则。要不了多久,你终究会发现,商业还是商业,实力还是实力,移动互联网的窗口期非常短暂,你只有在这个有限的窗口期里迅速建立产品和服务的壁垒,才有下一步续命的机会。在我看来,微信公众号这波自媒体的机会已经过去了,现在再来做,意义已经不大,除非你是把它当作公司的主页,如果没有独特的内容,那么基本上是很难建立影响了,而如果没有影响,那就不叫自媒体,那是产品主页。

@悟网不欢: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自媒体的联盟化,实力接近的自媒体抱团取暖,试图通过分享权力的形式来维持权力。另外一个趋势是自媒体的团队化,我们所看到的许多自媒体,已经不是个人媒体,而是团队运作的结果。这种权力的重新集中是否会打造出自媒体的新生态,目前尚不得而知。留下的问题则是:那些有一定实力却无力或不屑打造个人团队,又不愿和气生财联盟化的自媒体该怎么办?这些个性化的、体量约略等于微博中V的作者,联系着各自的铁杆粉丝,前途何在?

@桑德拉:在一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内容的“阅读竞争”越来越高。快速产生的内容,导致读者的阅读越来越浮躁。而读者的这种浮躁也必然传染作者,所以更多的作者为了获得自己文章的“点击数”和“转发数”,更多地选择话题性更强的新闻和信息,再作一些没有调查的评论,而很少认真地做内容。如此,必然不会有深度的文章和报道。自媒体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甚至是生活趣味,它在积极推动传播变革的同时,也在被过度滥用。那些只为关注度而飞奔的自媒体制造了太多刺激感官的荷尔蒙,看客们就像是被幕后操作调戏着情绪的棋子。而监管的缺位,让自媒体制造了一个比传统媒体时期更复杂的困境,真、善、美与假、恶、丑早已分辨不清,谁还在乎那不知在何处流亡的道德。

@王冠雄:自媒体是新媒体的一个分支,它的冲击不会比微博带来的冲击更大。况且如果没有清晰商业利润支撑的产业力量是有限的。自媒体是传统媒体一个必要的、有益的、起补充作用并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已经兴起一大批垂直账号为主的自媒体出现了短期繁荣。预测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但自媒体的力量和商业想象力非常大,比如社群电商,谁敢轻易断言其未来?那些鄙视“自媒体不就写手混饭嘛”的人,一定会经历不懂、不解、不服到不得不服的过程。对所有自媒体来说,你产生的“连接”越强,价值越大。互联网对人的价值,是自由人和自由人的连接。作为连接的枢纽,接口的可能性越多,就越有价值。

@掌渡科技:移动互联时代的口碑营销是借助移动媒体、社会化媒体口口相传的一种营销模式,一个引爆点加上免费的传播渠道是移动互联时代口碑营销的核心。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是自媒体,这让几乎免费的传播渠道成为现实。一个引爆点,特色产品是基础,好的刺激手段是助推器。自媒体让免费传播成为现实,而且加快了传播速度和信息的透明度。好的产品让更多的人分享和传播,同样,坏的产品也是被很快的曝光。如果没有好的产品,那么自媒体的口碑让它死得更快,所以说好的产品是基础。产品的同质化,使得那些出类拔萃的产品成为凤毛麟角。同样的替代产品又是花样繁多,所以好的产品要看好的程度到底如何。当今时代,即便是好的产品也需要推广和营销。

@袁国宝:移动互联时代无论是商业企业、品牌还是自媒体和自媒体人都希望通过传播来塑造自身的影响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关注来达到其传播目的,“影响力”成为衡量传播效果最重要的参数和指标。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另一个重要的传播特征是,任何单一媒体渠道都很难完成对目标人群的有效覆盖,受众在传统媒体各种新媒体大融合的时代抹平一切鸿沟,最终形成一体化的传播过程。

@褚伟2012:凡是“内容创业”的自媒体都要经历这三个阶段:1.品牌树立;2.粉丝积累;3.流量(粉丝)变现。极少数自媒体创业者能够一上来就清晰自己未来的商业模式。在公众号日益泛滥、阅读数持续低迷之时,如果再想进入这个行业,我建议应继续以“深耕内容”为切入点,多从“封面(深度)报道”“专题策划”方面入手。不管媒介和平台怎么变迁,任何时候“深度内容”都是读者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基于垂直平台的封面报道或专题报道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向。移动互联时代,不缺乏内容,缺乏的是专业的、有深度和有温度的内容,对于创业者而言,任何的时代,内容创业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俊世太保:归根到底,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时间是碎片化的,人们可能压根就没有时间去有计划地阅读自媒体的文章。就拿我来说吧,订阅了很多微信公众号,开始每天很仔细地阅读每篇文章,可能对部分文章还会写一些评论什么的,或者与作者互动一下。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这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一般,每天都会督促着我,有一种极强的压迫感,所以慢慢的开始就产生放弃阅读的冲动。所以我觉得未来对自媒体的需求可能会越来越狭窄。

@李东楼:如果将每一个自媒体人看作是一个圈内明星时,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自媒体发展趋势及盈利模式,也能知道什么样的自媒体“演艺生涯”更加持久。知名自媒体的工作模式跟明星几乎是可以一一对应,无非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发布会,做音视频节目,写书、演讲等。就自媒体人而言,会写文章只能算是单一发展的艺人,能提笔写文章,还能在播音室里侃大山,又能在摄像机前讲故事,就相当于是“影视歌”三栖全能艺人。并且,目前已经有很多科技自媒体人开始寻求多栖发展,希望拓宽自己的“戏路”,找到除文字以外,其他可以承载内容且能创造营收的模式。另一方面,文字自媒体的进入门槛较低,新人层出不穷,很多自媒体人也是希望通过音频或视频的内容展现形式,建立起竞争优势。

@Lil-Billie:腾讯新闻开始转载自媒体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今自媒体新闻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按此趋势发展,将来新闻生产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弹性,作品风格愈加丰富亲民,新闻生产团体将会变得更加松散却联系紧密。新闻网站可以大量减少固定工作人员,转型为一个只需要做审核和运营的内容媒介,而非内容生产商。

@周栋斌:首先,对自媒体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这导致自媒体使用时易出现无序状态。比如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的“网络暴力”,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微博之上一人发布万人分享的模式,往往会产生非常强大的裹挟民意的力量。其次,自媒体的纠错机制不够完善。微博上信息传播的广度,往往是发布者本身无法左右的。我认为这是受到“引爆点”理论的影响,人们普遍倾向接受一些爆炸性的、能够引起轰动的信息,而忽视一些普通的、被认为无关紧要的信息。尽管自媒体存在着一些弊端,但自媒体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温暖与光亮,自媒体所倡导的“我即媒体”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它使人们更多地接触到“原始”信息,它所体现的平等的观念,以及当前社会生活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的大背景,都使得自媒体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本栏目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猜你喜欢

时代内容产品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主要内容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