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刊首语 韬奋与他的作者们

2015-03-24聂震宁

传媒 2015年22期
关键词:出版者书店鲁迅

文/聂震宁

刊首语韬奋与他的作者们

文/聂震宁

一个出版者,要开展自己的出版事业,首先要找到读者,与此同时,还得找到作者,只有与作者、读者密切配合,出版事业方可能成为现实,从而取得应有的成效。

韬奋办刊开店,围绕在他周围的作者可谓群贤毕至,胜友如云。单就是加盟书店紧密合作的张仲实、金仲华、钱俊瑞、钱亦石、杜重远、毕云程、艾寒松、王纪元、林默涵等作者就具有很强的实力,更何况长期在店外替书店编辑刊物和撰写书稿的作者更是一个十分强大的阵容,主要有胡愈之、茅盾、郑振铎、傅东华、陈望道、黄源等。还有一支为书店撰稿的著名作者队伍,更是遍布各地,主要有鲁迅、夏衍、胡绳、薛暮桥、巴金、郁达夫、叶圣陶、老舍、端木蕻良等。可以说,这个强大的作者群,都与韬奋交往多年,其中许多人与韬奋称得上是志同道合的文坛挚友。

书店与作者的合作,志同道合固然是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大多数作者毕竟是个体脑力劳动者,不是一个团体的号召或一呼百应就能形成良好合作的,这就需要书店的主要负责人认真做好团结和组织工作。那么,韬奋主要通过什么办法能够使得大家真心支持生活书店呢?

韬奋对读者是竭诚服务,对作者则是友好合作。正如著名作家夏衍所评价的:“韬奋的特点是用他的精神和品德来团结作者和读者。”韬奋在他的出版生涯里,与大量的优秀作者合作过,他的精神和品德受到大家一致的赞扬。

事实上,上述一大批知名作者,并非一开始就属于生活书店的作者群。其中,有一些原先在写作上并没有多少名气,是在韬奋的热情推动、邀约下,经过个人的努力,逐步成为有影响的作者。《生活》周刊从韬奋接办的第二年起设立了“国外通讯”专栏,韬奋为此从在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中遴选了几十名写作人才,聘为特约通讯员。其中就有后来影响较大的李公朴、徐玉文、戈公权、王光祈等人。李公朴是在1928年8月赴美留学途经上海时认识韬奋并受聘为特约通讯员。起初,韬奋把李公朴从美国给他写来的信改编成通讯稿件在《生活》周刊上发表,后来,在韬奋的鼓励、催促下,李公朴就经常从美国直接寄来稿件,发表后颇受读者欢迎。徐玉文原来就是《生活》周刊的读者,1928年赴日留学不久,写了一篇稿件寄给《生活》周刊,立刻被韬奋看中,聘为特约通讯员,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成为来稿最多的通讯员。有一段时间,《生活》周刊几乎每期都刊载一篇她的来稿。不少青年作者正是在韬奋的鼓励下迅速成长起来。

出版者和作者,可谓唇齿相依。从作品创作的过程来看,作者自然地处于出版的前端,具有写作的主动性,可是从出版物出版的过程来看,出版者又掌握着经营的主导权。这二者间有一个协调互助的任务。当时,不少作者靠卖文为生,平时没有固定工资收入,生活境况十分窘迫。韬奋领导下的“生活”对作者的生活境况十分理解,凡作者有求则刊社、书店必应,杜绝发生店大欺客,让作者苦等稿酬以至于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李公朴和王光祈在国外留学时经济情况非常窘迫,他们的稿子一旦寄到,只要韬奋认为可用,尽管还未刊出,也赶快先把稿费汇出。他们为此一直都很感激韬奋的照顾。有了诸如此类相当重情义的合作,作者势必会成为出版机构更加稳固的合作伙伴。

韬奋创办生活书店之后,与鲁迅先生的合作也达到了高度融合的程度。他们同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执行委员。韬奋一直以来对鲁迅十分尊敬,鲁迅对主持生活书店的韬奋也十分关心,曾主动为韬奋的新著《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提供一批珍贵的插图,书出版后还亲自撰写书评。韬奋和生活书店更是一直主动寻求鲁迅的支持。从1933年起,生活书店陆续出版了4种文学杂志,一是茅盾主持,郑振铎、傅东华主编的《文学》;二是鲁迅主持,茅盾、黎烈文积极赞助,黄源主编的《译文》;三是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四是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4种文学杂志,在当时,既是一条靓丽的文学风景线,也是一条坚强的左翼进步文化阵线。黄源后来在《鲁迅先生与生活书店》一文中回忆道:“这4个杂志,得到左联作家的全面支持,团结了全国广大进步作家,结成一条坚强的文化战线,而有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得到鲁迅先生的大力支持,‘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而出版发行这些杂志的生活书店也就成为反文化‘围剿’中的一座战无不胜的坚强堡垒。上海福州路上的生活书店名符其实地成为出版进步文化书刊的全国公认的中心。”

作者系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猜你喜欢

出版者书店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新书架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新书架NEW BOOK
新书架■NEW BOOK
鲁迅《自嘲》句
最美书店
在书店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