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2015-03-24张晓慧

传媒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华尔街日报图表受众

文/张晓慧

《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的应用与未来发展

文/张晓慧

《华尔街日报》创刊于1989年,以超过200万份的发行量成为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该报纸主要以报道财经新闻为主,其读者主要是政治、经济、教育和医学界的人士以及股票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等。经过26年的发展,《华尔街日报》已经获得普利策新闻奖30余次,并且派驻了2000多名记者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影响力十分广泛。据统计,2014年《华尔街日报》的核心业务订阅付费客户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就网上订阅客户已经达到70万人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根据经济、金融类新闻本身的数据特征,《华尔街日报》于2001年开始了以数据新闻拓展新闻内容的探索,专门成立100多人的专业团队负责数据的挖掘和可视化操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的应用是一种传统纸媒转型的重要尝试,对其他传统媒体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的应用现状

数据新闻应用的流程。由于《华尔街日报》规模庞大,记者团队十分分散,在数据的搜集和处理上很难采用在各个分社设立专门的数据新闻部门的办公方式。基于这种情况,《华尔街日报》仅在伦敦分社设立数据新闻部门,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制图工作。因此,各地的记者就需要承担主要的数据搜集任务,将搜集来的新闻数据汇总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给伦敦分社的制图部门进行图表制作。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图表通常都会设置在页面的上半部分,读者只要点进页面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图表所呈现的详细数据。如果图表图像超过规定的宽度,则会在网页的左边设置预览图,读者点击预览,就可以进入图表的单独页面查看完整清晰的大图。

经济、金融类新闻的数据性特点为《华尔街日报》制作大数据新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这些数据的走势进行分析对比,所得出的信息可以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新闻报道中。如GDP、PMI、CPI这类阶段性数据,《华尔街日报》则通常采取动态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变化和走向。这些都是其大数据新闻制作的重要内容。

数据新闻应用的特色。一是有利于新闻准确定位切入点。在新闻报道中对大数据的分析有利于新闻报道更加准确的定位。新闻报道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可以从中提炼出文字新闻所无法体现的新闻逻辑,从而精确定位新闻切入点,对新闻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华尔街日报》在2014年策划了一期名为“中产阶级的意义”的特别报道,主要探讨中产阶级于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了将“中产阶级”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还特别制作了“中国人钱袋子的变化”互动图,及国内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图,图表以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作为主要来源,并利用免费的软件编辑制作,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而这组图表由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受到读者的欢迎,仅在新浪微博就获得了130多万的阅读量,在微信平台获得了12000的阅读量,这对数据新闻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诸如此类的新闻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和加工,能够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清晰地表达新闻的主题,如果没有大数据的分析,单凭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是很难表达的。

二是有利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的获取变得不再繁琐复杂,这为数据新闻进行数据搜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新闻事件中引入大数据分析,可以丰富内容,使新闻对所报道的事物做出更加深刻的分析。

《华尔街日报》于2013年12月策划了一个大型的多媒体数据新闻——The Lobotomy Files(被遗忘的老兵),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新闻的主笔记者迈克尔·菲利普斯通过对一些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深入调查,走访了美国退伍军人管理部门以及国家档案馆和多家医院,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资料,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梳理,他和他的团队将新闻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被遗忘的老兵”“一位医生的遗产”“退伍老兵的痛苦”。三个部分运用大量采访视频和图片向读者呈现了手术后遗症给这些家庭带来的不幸,通过三个部分的递进深入,揭露了一直以来美国社会存在的退伍老兵被忽视的问题,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三是有利于新闻视角的不断创新。在新闻报道中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对于丰富新闻视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华尔街日报》英文网推出了一篇名为《The First Lady Fashion Face-off》的文章,对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和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以往的衣着和造型以及各自的影响力进行了对比。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还设置了在线投票环节,让读者选择二人的时尚品位哪个更胜一筹。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的《每日问题》专栏也设置了同样的问题,邀请读者进行投票。为了扩大影响力,中文网还将投票结果制成信息图并在微博上进行推广,虽然技术的不足导致这组信息图出现汉字粗细不一,图片无法以动态方式呈现等问题。但是这个数据新闻的制作和推出也给数据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即数据的来源不一定要依靠官方和专业的调查机构,也可以由读者提供,而新闻媒体不但是数据的制作者和发布者,也可以成为搜集者。这种自给自足的数据收集模式对于数据收集能力欠缺的新闻团队而言无疑是一种启发。

《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应用的未来发展

对盈利模式的积极探索。许多媒体工作者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数据新闻所能达到的盈利高度,可以说数据采集与分析,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生意”。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人们对国际金融、人口统计、国民教育等复杂议题的掌控能力越来越高,由此便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智能”,并带来了全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从商业领域拓展到传媒领域,许多媒体工作者敏锐地察觉并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以Tableau公司来讲,他们为客户提供非常成熟的可视化工具,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最后得出深度见解,实现了信息即生意的目标。简单来讲,就是提高数据新闻的可视性和可知性,要让受众真正掌握和理解各种数据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为拓展数据新闻盈利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数据新闻的转型。目前,已经有许多数据导向型媒体开始加快数据新闻的转型步伐,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些媒体拥有良好的增长趋势,数据新闻所带来的收入也非常可观。以布隆伯格新闻公司为例,该公司具备30多万台的终端设备,向受众及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数据及相关服务。在金融领域中,这无疑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工具。所有终端设备都配有彩色键盘,提供非常全面的服务功能,客户能够用其展开查询、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将目光转向《华尔街日报》,该报无疑在传统纸媒领域有着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华尔街日报》的数据新闻部门就如同一个咨询部门,能够提供几乎所有领域的发展趋势预测,该部门的上百位专业记者,可以为全球范围的无数受众提供数据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华尔街日报》应该将发展重点转向微型的数据导向业务的转型中,以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快数据新闻的转型,不仅能够拓展《华尔街日报》的盈利空间,而且会最大程度地实现其社会效益,这也将成为《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应用新的发展方向。

提供权威的信息来源。在多元化信息获取渠道的媒介环境中,注意力有可能随处可见,但信任已经成为稀有资源。数据新闻要善于收集、合成并让受众深入理解复杂问题的方式,为受众提供丰富多样、难以或缺的权威数据。相比于重复性使用新闻稿,或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稿,数据新闻记者可以用可视性较强的图表为受众提供针对性强、逻辑性强、可知性强的观点。提供权威信息来源,获取受众信任,将是《华尔街日报》未来数据新闻应用的重点。简单来讲,《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部的记者,在新闻项目创建之初,首先要寻找权威可靠的数据来源,包括有用的结构化文本和数据。《洛杉矶时报》的“杀人犯数据库”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数据新闻记者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罪行,然后以此为依据撰写数据化、可视化的新闻。长期以往,此类数据的收集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价值,将进一步推动媒体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华尔街日报》数据新闻应用的重点方向。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预示着传统纸媒的变革和转型,数据新闻日益成为新闻媒体传播新闻内容的重要手段。《华尔街日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深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新闻制作经验并逐渐成为数据新闻行业的标杆,随着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程度的加深,数据新闻势必会成为各大媒体竞争的重要抓手,《华尔街日报》想要保持自身的优势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业务能力,有效整合资源,以积极的姿态面对机遇和挑战。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华尔街日报图表受众
也许没有《华尔街日报》模式,但故事终究是报道的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华尔街日报》印刷广告收入下滑将裁撤印刷版面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