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网体育频道的特色与不足

2015-03-24文/陈

传媒 2015年22期
关键词:体育频道体育新闻人民网

文/陈 剑

人民网体育频道的特色与不足

文/陈 剑

《人民日报》作为国内第一大报,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冠以全球十大报纸之一的头衔,而人民网作为其门户网站,也具有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比于其他门户网站,人民网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平台和渠道优势。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在国家形象建设和文化传播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体育新闻是人民网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凭借人民网的巨大战略优势,在报道体育信息、推动全面健身发展、弘扬传承体育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人民网体育新闻报道特色与不足的研究,对于推动体育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民网体育频道的特色

新闻页面设计风格鲜明。在体育频道页面设计方面,人民网灵活运用色彩、图文、视频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层次感鲜明、简洁大方、合理有序的页面格局,有效提高了受众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人民网体育频道的整体布局属于三栏式,不仅凸显了页面的稳重大气,而且明确了网站的角色定位。在色彩设计方面,以红白色为主色调,合理搭配下不仅能够让人产生明快之感,而且还提高了页面的整体品味。这些都不同于其他门户网站板块复杂、色彩艳丽的设计,而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作为国内权威媒体《人民日报》的延伸,人民网将自身定位于新闻网站,所以在页面设计上就必须撇去商业外衣,充分彰显自身的角色定位和风格特色。为避免受众出现视觉疲劳,人民网坚持简洁主义的设计原则,从不使用太过艳丽的色彩。纵观2015年两会体育热点话题与专题新闻,基本上都是以红白二色为主色调,而在体育专题中一般只选择一种主色调,并利用饱和度与明暗度的调整,赋予页面一种统一又不失层次的全新色彩。如此一来,页面色彩简洁明了、明快中凸显稳重,不仅彰显了体育频道的鲜明特色,而且还保持了与《人民日报》的风格统一。

注重人文价值的引导。人民网体育频道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原则,深入挖掘体育事件背后的正面价值与精神,积极弘扬锐意进取、不懈追求的体育精神,在充分践行媒体社会职责的基础上,实现对受众体育人文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作为国内主流媒体的代表,人民网肩负着重大的时代使命。一方面,对重大体育事件、知名体育人物、精彩体育瞬间进行全面、深入地报道,另一方面,对于与体育事业联系紧密的经济、文化、环保等领域也展开精心策划与报道。例如,北京奥运会期间,人民网推出了“相约北京——2008文化活动”的系列报道,并专门设立了以奥运为主题的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等栏目。在奥运之城一栏中,体育和北京实现了完美融合,受众在获取赛事信息的同时,还能欣赏到北京的独特魅力。

强化体育新闻的时效性。每当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受众都想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可以说,在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强化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基本职责,而时效性不仅是人民网的一大优势,而且是人民网体育频道的一大特色。以当年的刘翔退赛为例,当这一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一片哗然,许多受众都表示不理解,甚至对刘翔奥运退赛的行为横加指责。对此,人民网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手段对网络舆论加以积极引导。首先对刘翔因伤退赛新闻发布会进行了直播报道,然后推出了“对刘翔说:懂你离开是为王者归来”的互动专题,并将其置于页面显要位置,短短4小时受众留言数量就突破了上万条,而大部分受众对刘翔表示支持和理解。本次事件发生之后,人民网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名为《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的期望不该由一个人扛》的网络新闻时评,并引起了广泛反响,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在短时间内,就收到了高达10万多名网友的支持与祝福。这一系列的举措,对因刘翔退赛所引发的舆论浪潮完成了积极引导,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人民网的时效性。

人民网体育新闻报道的不足

表现手法单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崛起,体育新闻报道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在充分借鉴和学习其他新闻报道的成功模式与经验后,体育新闻报道不管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就算这样,由于报道理念和题材选择的局限,大部分体育新闻报道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平铺直叙阶段,新闻报道表现手法十分单一,技巧性不足,人民网也不例外。在体育赛事报道方面,人民网基本按照逻辑顺序,对赛事的始末进行平铺直叙。报道结构固定,灵活性不强,且很少使用说服力较强的引言。而在体育人物报道方面,人民网主张用主导性的问题,挖掘体育人物身上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不注重数据的价值挖掘,甚至存在过度娱乐性之嫌。但是反观西方主流媒体,如《华盛顿日报》在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中,强调的是报道内容的灵活性,更加注重对数据的新闻价值挖掘,人物访谈是以权威数据和分析报道为依据,通过多样化的问题对体育人物进行信息挖掘,而这些都是人民网体育新闻报道的不足之处,也正是其所要借鉴和学习之处。

内容过于严肃。作为《人民日报》下属门户网站,人民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势。但正是如此,人民网体育频道存在着严肃过头而不够活泼的问题。在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经常采取“图片+标题”的列表式报道方式。分析其缘由,是因为人民网要与母报《人民日报》保持风格上的统一,在网页设计时不会使用太过艳丽或花哨的设计元素。但所有事情都要把握好度,过于单一的表现手法,已经严重降低了网站的吸引力,没有动态的立体效果支撑,很容易产生古板的审美疲劳。此外,在人民网体育频道中,对趣味性、实时性、知识性的选题也欠缺综合考虑。在读图时代,在视觉经济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若是将网络体育新闻专题设计得太过严肃,很容易让受众产生心理压抑感,降低网站的新闻点击量和浏览量。

外部资源共享度不高。人民网很善于共享《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注重双方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例如,在2015年女排世界杯报道中,人民网体育频道与《人民日报》展开联合报道,线上线下的合作报道进一步丰富了彼此内容,实现了共赢。但双方这种合作属于内部的资源共享,在外部资源共享方面却明显不够。人民网的大部分报道素材都是《人民日报》提供的,基本不会引用或转载其他网络媒体的信息资源。虽然人民网在2015年女排世界杯期间与其他地方新闻媒体展开合作,但外部资源共享也仅限于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一方面,部分人认为媒体资源共享会削弱彼此的优势,不利于品牌个性的塑造;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语境下,丰富的、深度的报道始终是媒体的一张王牌。媒体要想提高品牌影响力,就需要提高与外部媒体的资源共享力度,不断丰富媒体信息资源。显然,后者才是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这却是当前人民网的一大不足。

人民网体育频道的未来

丰富新闻表现形式。全媒体语境下,受众的媒体素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他们阅读体育新闻,不仅要获取基本的赛事信息,而且要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所以,人民网体育频道要想弥补自身报道方式单一的不足,就要以生动写作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要学会站在微观层面审视与分析,激发受众阅读兴趣,在具体赛事报道中,要以细节全面呈现增强报道画面感和感染力。体育新闻的题材涉及较为广泛,在体育新闻结构安排上,人民网体育频道要灵活运用倒叙、插叙、悬念设置等多种写作方法,不断丰富体育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为受众提供别样的新闻阅读体验。

增强新闻报道灵活性。体育新闻的受众以青少年男性群体为主,年龄大概分布在25岁~40岁之间,而网络受众则以18岁~30岁的年轻群体为主,所以人民网体育频道要以这部分群体为目标受众,结合他们的阅读需求及时调整体育新闻报道策略,以培养人民网的忠实受众群。此外,在体育频道的页面设计方面,要适时融入时尚性较强的设计元素,以吸引年轻受众关注。在报道形式方面,除了常规的图文报道外,还要适当加入视频来丰富报道内容,以增强页面的灵活性。同时,在题材选择方面,应该多关注年轻受众感兴趣的体育话题,平衡好严肃性与娱乐性的关系,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增强体育新闻报道的整体灵活性。

注重与外部媒体的资源共享。全媒体时代语境下,人民网要加大对外合作的深广度,打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赢的传播局面。具体来讲,人民网体育频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超链接技术,提高不同媒体之间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度,以拓展自身的信息传播空间。在对女子排球世界杯、NBA明星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中,要加强与其他媒体联合开展新闻策划与专题报道,双方分工合作,结合自身优势负责部分环节和板块,如此不仅能够实现媒体资源整合优化,打造双方共赢或多赢局面,而且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拓展彼此的品牌价值空间。

作者单位 武汉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频道体育新闻人民网
培养理论视域下体育频道助力冰雪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以《BRTV冬奥纪实》为例
体育频道的产业化转型路径探寻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中国成长最快的体育频道
体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