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体楷书教学实践训练方法探讨

2015-03-21彭育龙

文教资料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颜体笔法楷书

彭育龙

(衡阳师范学院 美术系,湖南 衡阳 421008)

一、以实践化理论

历代书家成长事例无不从临池苦练、废笔成筐中磨炼出来,所谓理论多半是书家个人多年书写经验及书法方面的见解,这些书法理论都是各抒己见、各有所长,关注方面不一,带有很明显的个人特色,那么这些理论是否适合初学者?这是需要进行理论灌输时考虑的。另外,传统书画艺术都是“技进乎道”,在技法练习阶段必然以实践为主,这并不是指不要理论,或者漠视理论,而是说理论代替不了实践,实践是书法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实践积累才能吸收、理解、印证所谓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其进行实践方面的技巧训练比满纸空文的纸上谈兵要实际得多,成效比较显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提倡的实践化理论,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得出的,通常情况下,由于大学一年级开设书法课,刚进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没有书法基础的,因此这个时候不合适进行理论讲解、作品分析与欣赏。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如何在短期内让学生打下扎实的书写基础,是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所以在这个状况下,实践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了。同时根据多年教学总结,在开始就直接书写的阶段中,由于任凭学生天赋练习,还是有不少学生能书写出很有感觉的作品,无论是线条还是结构都能无意识达到一定水平。这样直接书写的好处有两点:其一,由于时间安排紧促与学生零基础,直接实践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质的飞跃,根据时间的合理安排,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同时使学生刚接触书法不乏味,保持一定的鲜活力;其二,可以发挥学生的天资禀赋,没有理论约束下,学生可以凭着性情书写,使学生的创造力达到自由状态。

二、以主观感受代替被动临摹

初学者学习书法往往容易陷入误区,就是被动临摹,过分拘泥于字形的细枝末节,不是说注意细节不好,而是过分关注细节后失掉主观理解与感受,这样就会事倍功半,抹杀一些天分好的苗子。那么以主观感受代被动临摹是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提出的第二个学习书法的方法,其实就是要学生提高自我思考、自我分析的能力,石涛讲“我自用我法”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独立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用“授人以渔”的方法让学生长久地发展下去,是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原动力。

学习颜体楷书时候,需要我们察觉到它具有的两个特点,其一是线条,其二是结构,把握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就基本掌握了颜体的特点,是学习颜体楷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以下将从这两个特点分析颜体楷书的学习方法。

1.线条的敦厚

线条敦厚是颜体楷书的主要特点,在同时代当中与其他书家楷书的线条有明显区别,如唐初期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及晚唐的柳公权,他们的楷书都在不同方面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但从线条感觉来看颜体楷书线条是最厚重的。从他现存的墨迹本《自书告身帖》中能很清晰地看出,其线条敦厚、圆润、大方,在唐代楷书中是最负盛名的。我们学习颜体首先要体会它的那种敦厚的线条质感,这种敦厚的线条源于篆隶笔意,笔者在教学中通常拿篆书做比较,让学生更直接地体会线条的敦厚感。在颜真卿的《颜家庙碑》中,线条的敦厚感尤为明显,几乎全是敦厚、圆润的线条,所以通常在学生具体书写时提醒学生把线条按下去,以避免线条的浮、薄、弱。学生在把握这种厚重感线条的同时,还要注意线条的艺术性,也就是具有颜体这种庙堂之气的同时还要具有线条变化,不能平板、不能机械。颜体在渗入篆隶笔法外还有提按笔法,提按笔法使颜体的横细竖粗的个人特色尤为明显,这个特点在学习《颜勤礼碑》时就非常突出,线条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练习过程中往往强调加强对比关系,而《颜家庙碑》中出现相对较少,也相对不明显,但在撇捺勾点的笔画中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学习时根据选用临本的不同做不同程度的强调,按下去的笔法使颜体厚重,而提起来的笔法使颜体赋有变化,教学中通常用典型范本激发学生的感受,尤其是撇由按到提、捺由提到按再到提的过程,当学生理清提按笔法的运行特点与轨迹后,上手容易得多,提按笔法不是颜体独有的特点,但是颜体提按笔法的运用是富有个人特点的,对提按笔法的掌握不仅是学习楷书必需的,更为学习行书打下深厚的基础。

2.结构的茂密而空灵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这其实是说的结构问题,一点一划都影响着一个字的形态,甚至大到影响全篇面貌。颜体楷书的结构从整体上感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茂密、密集的结构形式感,无论是单个字的安排,还是整幅作品的安排,颜体楷书都具有这个特点,因此必须细心观察、感受这个特点。在《颜家庙碑》中,这个特点十分突出,从整幅来看或者从较小局部来看,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茂密的感觉非常突出,从单个字来看,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安排是茂密的,但能密集而不拥堵,字形里面的空间安排非常妥当且舒服。练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对字形位置与空间的敏感度不高,往往感受不到茂密的形式感,所以很多学生容易写出稀散、糟乱的字形,没有章法,完全跟临本南辕北辙,因此笔者常常选用一定范本进行远距离观察,使学生体会这种感觉,有时刻意提醒学生可适当强化这种密集的形式感,加强学生对颜体楷书茂密的形式感的感受。在把握大结构的密集前提下,注意到内部结构的空灵感,可以概括为茂密而空灵的形式感,因为颜体楷书中单个字形是非常讲究空间变化的,并不是简单的四平八稳、整齐划一,各个空白大小都具有变化,所以在单个字临习时,往往选用典型的临本放大进行提示,让学生更明显地看出字形内部空间的变化,使学生对字形空间形态更敏感。在学生基本掌握颜体密集的结构形式感后,可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而定,要求学生适当对字形结构进行一定夸张,使单个字形中密集处更为密集,强化疏密对比,从而使字形富有一定视觉冲击力与形式感。

三、结语

以实践化理论与以主观感受代被动临摹的两种学习颜体楷书的方法,通过笔者教学经验证明同样适用其他书体学习,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造力,保持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不至于灰心,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对象能力,通过老师的阶段性课程后,学生还能继续进行自学训练,这样的书法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长远学习。与此同时,也有其弊端,就是个别学生容易走偏,所以运用这个方法需要老师正确引导,把握大方向,及时进行个别纠正与引导,以本文颜体楷书为例,线条敦厚与结构茂密而空灵就是颜体富有的基本特征,所以教学过程中对基本特征的把握与灌输,对学生掌握基本特征前提下更有利于创造性地吸收与发展,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少走不必要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刘正成,主编.朱关田分卷主编.中国书法全集26·颜真卿.荣宝斋,1993.

[2]朱关田.艺术巨匠颜真卿.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

[3]邱振中.引弓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沃兴华.颜真卿行书意临.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5]邱振中.中国书法:167个练习——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陈振廉.大学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颜体笔法楷书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小小书法家
笔法与临摹
楷书的笔势
楷书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三百年来颜体第一人
小小书法家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