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宣传在化解邻避冲突中的作用与路径探析

2015-03-20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科普冲突设施

陆 娟

科普宣传在化解邻避冲突中的作用与路径探析

陆 娟

本文指出科普宣传的作用,分析在邻避项目规划、建设中科普宣传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科普宣传化解邻避冲突的对策建议,为有效化解邻避冲突提供参考。

科普宣传;邻避冲突;公众参与

[作 者]陆娟,硕士,讲师,广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邻避冲突(NIMBY conflict),指的是公众因邻避设施的规划或兴建引发的抵制和抗议行为,“邻避”(NIMBY)一词是英文not in my back yard(别在我家后院)的缩写。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对自身权益的重视,邻避冲突大量出现。如何有效化解民众的抗争和治理邻避冲突是当前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科普宣传是将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渠道进行传播,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判断和处理事务,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面终身科学教育和互动过程。[1]

通过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推广,能够让公众对邻避设施的规划,对项目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科学的视角了解垃圾焚烧厂、变电站、化工厂等等项目发生邻避冲突的环境本质,引导公众运用科学的、理性的思维和方法参与决策、分析问题,提高参与的有效性,从而可以减少邻避冲突的发生。本文试图分析科普宣传的作用,以及邻避事件中科普宣传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强科普宣传的途径,为有效化解邻避冲突提供参考。

一、科普宣传在化解邻避冲突中的重要作用

(一)回应关切热点问题,增强公众的信任度

作为政府来说,由于GDP增长的客观需要,更加关注邻避设施项目上马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遭受破坏,环境权益问题甚至上升到“环境正义”的问题,公众关注的是在高质量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对自身环境权益及切身利益的维护,所居地是否遭受空气污染、电磁辐射是否影响健康、房价是否下降等。由于邻避设施相关信息专业性较强,各项指标复杂,超越了普通居民的知识,公众感觉无法掌控,内心的疑问得不到解答就会加深对政府及项目的不信任,可能会促使邻避情结发酵进一步激化矛盾。

科普宣传能发挥信息传播的功能,起到解读环境政策、传递项目信息,为公众解疑释惑等作用,是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政府相关部门或规划部门通过媒体宣传、召开座谈会、组织开放体验日、专家咨询等多种活动,向邻避设施附近的居民传播科普知识,正面回应群众的所关切的环境问题,向公众解答邻避设施会是否对居民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其各项指标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在可控制的范围,邻避项目将通过什么的技术手段处理使危害降低到最低等。通过科普宣传,能够减少公众的疑虑,增加公众对政府及项目的信任度。

(二)进行正面舆论引导,搭建沟通平台

邻避设施存在风险,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能够帮助公众正确理解风险、理性的判断风险是一个重要挑战,因为一旦居民对邻避设施存在的威胁而产生恐慌,极易对信息的选择和认识产生偏差,误解一旦产生就会先入为主的长期存在,造成对外界给予的与自身理解不一致的信息进行抵制。当个体组成群体时,组成群体的个人个性消失,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变得缺乏理性,狂热躁动,群体中的个体相互传染并易受暗示[2]。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所谓“差序格局”,是“一根根私人关系所构成的网络”[3],在熟人社会中,群体中的个体极易相互传染邻避情绪,并可通过人际关系网络迅速地扩散,从而引发邻避冲突。

科普宣传可以通过媒介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传播有关邻避设施科普知识本身就属于信息公开的一种形式,公开邻避设施的信息让公众及时了解,体现政府重视公众的知情权和决策权,而不是表现为由政府垄断决策轻视公众的权益。充分发挥媒介作用,对公众舆论进行正确、规范的引导,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缓解人们的恐慌情绪,提高公众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同时驳斥那些模糊、迷信的误解,抑制谣言的生成和传播。

(三)增强科学素养,提升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通过协商、沟通等运用理性方式达成协议,实现公共利益。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公众的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公众参与的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公众的科学素养较弱,由于专业知识薄弱导致公众参与出现瓶颈。在政策规划阶段缺乏有效的政策参与、利益协调以及监督反馈过程,公众很难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利益,从而对政府失去信任,也加大了邻避冲突的可能性。

科普宣传和普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科普基础知识的普及,为公众提供解惑、互动参与和科学质疑的过程,从而推动公众主动参与决策的积极性。科普传播和普及的方式能从心理上达成公众共识,增加公众对获取科普信息的满意度,对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增效作用。二是科普宣传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推广是推动解决问题的根源,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它可以引导公众运用科学的、理性的思维和方法参与决策、分析问题,提高参与的有效性,从而从根本上有效化解邻避冲突。

二、邻避事件中科普宣传存在的问题

(一)从宣传内容看,专业性强未把握诉求点

在邻避项目建设的前后,很多科普宣传是政府单项的政策宣传,在传播内容上对受众的诉求点考虑不充分,召开座谈会邀请权威专家进行分析是科普宣传的形式之一,但往往在项目决策阶段,专家给予的“邻避”设置的技术分析和建议诸如通过工艺来降低二噁英的产生概率、项目建成将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对于公众来说生涩难以理解,增加了公众的困惑。公众更为关心的是环境否被污染,邻避设施对自身健康是否造成伤害等切身利益问题,对已经被“污名化”的邻避设施产生的厌恶感,并不会随着保障措施的增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而出现明显降低。这种“自上而下”宣传方式,与公众渴望“自下而上”参与热情对立,从而激化了矛盾。

(二)从宣传形式看,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科普宣传主要所依托的载体是以告知、展示、宣教为主要功能,如宣传窗、宣传册、报纸、电视等,由于这些宣传平台所承载的信息有限,其数量、存在空间、接触群体都会受到很大限制。现场的咨询讲座、座谈会、公众开放日宣传等方式也有运用,但这些活动随机性强,宣传时间短,规模和效果也相对有限。科普宣传没有充分发掘媒介载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潜能和作用,对新媒体的运用比较少,宣传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传统的科普宣传方式已无法满足公众对科普宣传的需求。

(三)从宣传策划看,被动应对缺乏整体规划

在建设邻避设施前后,科普宣传多为事后被动式宣传,即使是在邻避项目开工前主动公开信息的,其宣传也是不够充分,对项目信息公开不足,解释工作不到位,往往矛盾激化导致引发邻避事件,相关部门才采取事后补救措施进行宣传与公众进行沟通。由于缺乏整体的科普宣传策划,对公众的诉求点理解不充分,对整合宣传资源发挥其优势缺乏手段,对宣传效果不做评估往往流于形式等,未做到事先策划,事中调整及事后跟进,造成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从而不能有效化解邻避冲突。

三、加强科普宣传化解邻避冲突的对策建议

(一)邻避项目科普宣传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科普宣传应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增加亲和力,将专业的术语、复杂指标参数等变得通俗易懂、真实可信,让公众容易理解接受,才能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

邻避项目的科普宣传坚持“三贴近”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宣传的内容做到通俗易懂,站在公众的角度进行宣传,关于邻避设施情况、技术分析和建议,对标准的表述方式及说明等要科学通俗,术语统一规范化使用,利于公众学习和理解。

第二,敢于揭短,真实反映设施的情况。科普宣传应说明邻避设施潜在的安全风险、在技术上可能发生的偏差及原因等,让公众知晓项目确实存在限制和疏漏,更需要公众广泛参与提出意见,可以有效减少公众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第三,科普宣传要建立互动的平台,如利用网络、微信、召开座谈会、邀请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等形式,给公众表达诉求的渠道,以便公众监督反馈。

(二)运用新媒体创新科普宣传手段与方式

目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已成为发展趋势,媒介取向由以往的传者为中心走向以受者为中心,微博、播客、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是传播科普知识的重要渠道,既可弥补传统媒体科普宣传的不足之处,又能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有效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运用新媒体创新科普宣传的手段和方式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新媒体承载信息量大,受众广泛。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与邻避项目相关的科普知识,公开相关环境信息,能让受众广泛了解项目的情况,正面引导舆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第二,新媒体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公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受时间、空间及场地限制,实现“自下而上”参与,实现平等对话,利于有效的化解邻避冲突。

第三,针对科普信息的枯燥无法吸引公众等问题,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资源和视听技术,传送生动逼真的视听信息,可以将涉及邻避项目的某些公众关注的内容进行记录,使受众可以通过阅读及视听直观地了解项目的科技信息,达到宣传的目的。

(三)科普宣传策划要做到未雨绸缪

当下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邻避冲突发生几率较高,吸取已发生案例教训及经验,在邻避项目建设初期,应提前做好有关项目科普宣传策划,普及与工程相关的科技知识,引入公众参与,把科普工作做深做透,做到预防性计划科普宣传。

对邻避项目的科普宣传应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在项目开工建设前做好科普宣传策划,并进行前期的宣传,针对性地普及与工程相关的科技知识,真实反映项目利弊得失。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受众的诉求点,不断整合资源发挥不同手段的宣传优势,做到答疑解惑,畅通沟通渠道、正面引导的作用,培养民众对于邻避项目的理性思考力。

最后,在项目建设后,继续跟进式科普的宣传,加强基础科技知识、环境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普及,不断提高周边公众的科学素养,通过提升公众的信息识别和理性行为能力,增强其对事件的客观判断与冷静处理能力,进而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降低邻避冲突的发生。(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转型背景下环境邻避冲突与大众媒介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YJC860028)

[1]杨维东,王世华,李勇.社会化媒体时代科普宣传的路径厘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科普冲突设施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民生设施非“摆设”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科普达人养成记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科普漫画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