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探析

2015-03-20王丽娜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化图书馆用户

王丽娜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探析

王丽娜

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的公共资源,开展社会化服务在现实中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本文针对阻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策略和建议。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对外开放

[作 者]王丽娜,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馆藏数量或文献质量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封闭式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一直局限于高校的教职工及学生,资源闲置现象严重。虽然部分高校在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方面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就整个图书馆界而言,反对的呼声依然很高,如何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如何有效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优质资源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依然需要业界的不断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含义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即高校图书馆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资源和能力,在满足本校师生教学科研及学习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传统和网络途径,向校外的读者敞开大门,提供馆藏查询及信息咨询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包括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社会化、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服务手段的社会化等内容。狭义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指的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即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允许他们查询、借阅馆藏,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本文中所研究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一)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有大量的先例可循。在美国,社会公众不需要任何费用,也不需要出示任何的身份证件就可以享受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专业服务;在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家,高校图书馆也会直接办成地方的中心图书馆,任何社会公众都可以随意进出。

在我国,政府在政策指导方面也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给予了支持。如,2002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十一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2012年8月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全国41所高校承诺定期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二)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全国图书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聚集了学科齐全、内容广博的文献信息资源。但是,由于服务对象的单一,服务方式的相对固定,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却不高,造成了图书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截止到2014年底,校图书馆馆藏总量约680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66万册,电子文献314万册),各式数据库总库93个、子库155个,自建特色库累计40个,而这些图书资料的使用者仅为十万多的在校学生及教职工,校外的人员很难获取这些信息资源服务。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企业和个人为了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往往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获取所需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搜集,仅仅依靠公共图书馆的力量和资源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因此,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障碍分析

(一)政策法规不健全

近些年,政府虽在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方面出台过许多指导性的文件,但文件中用的都是“有条件”“尽可能”“适当”等模糊不清的词语,没有出台任何有关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专门法律法规,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对待这些指导性文件上,态度也比较消极。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方面,许多高校都认为图书馆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只为本校的教职工和在校学生提供服务理所当然,一旦对外开放,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混乱,因此对外开放的积极性都不高;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高校图书馆的职能认识也非常有限,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都认为高校图书馆隶属于高校,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没有义务为社会开放,因此社会大众对高校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和高水平服务也只能望眼欲穿。这种传统封闭的观念,缺乏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呼吁,也造成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被动局面。

(三)知识产权因素

知识产权神圣不可侵犯,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机构,在传播和利用信息时,势必会涉及相关知识产权的问题。一方面,图书馆无论是利用网络资源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还是开发网络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都有可能会侵犯到著作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和限制着一些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因此,知识产权和信息利用之间的矛盾阻碍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步伐。

(四)人力资源及图书馆设施资源的缺乏

高校图书馆在满足师生需要的同时还对外开放,势必会造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延长,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图书馆服务高校师生的质量,也影响着图书馆更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开展。同时,高校图书馆的设施、空间也是有限的,现在高校图书馆的“占位”现象还屡禁不止,一旦对外开放,这种“僧多肉少”的局面势必会更加严重。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分析

(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遵循一定的原则面向社会开展服务

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完全开放条件还不成熟,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1)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保护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2)校内优先的原则,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必须建立在保证校内读者服务正常有序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影响到学校教学的科研需求和师生的文献需求;(3)循序渐进的原则,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要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进行,首先要考虑自身的硬件资源,条件成熟的考虑先期开放,条件不成熟的暂缓开放,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开放时间表,逐步推进。

(二)根据不同类型社会用户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

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需要对社会用户进行划分,根据这些社会用户的特点选择合适、有效的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用户主要有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中小学用户、城市社区用户及农村用户几种类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这些用户的特点进行深刻剖析,才能有效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如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决策部门,在决策前要进行大量的准确快捷的信息收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高校图书馆作为资源中心和知识宝库,就要勇于承担起智囊团的职能,为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主动为政府用户服务。而对于企业用户,高校图书馆则需要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通过各种手段为他们提供宏观经济走势预测、新产品研发、客户需求变化等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三)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程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的图书馆都将社会服务拘泥于实体性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起面向社会公众的网页,为他们提供信息查询及馆际互借服务,或者联合几个高校图书馆建立起面向社会服务的网站,社会公众在此可查询馆藏资源,可向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咨询,读者之间也可进行探讨和交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我国开展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利大于弊,尽管各大高校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各大高校的积极探索,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在构建学习型社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定会大放异彩。

[1]赵国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平衡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09(12):33-36.

[2]卢秀英.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J].图书馆事业,2009(3):27-29.

[3]金哈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主要路径研究分析[J].图书管理,2015(2):81-82.

[4]任淑红,刘婷婷.关于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3(1):55-57.

[5]黄小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4):44-46.

[6]杜辉,王磊,刘晓.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政策设计[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4(12):52-55.

猜你喜欢

社会化图书馆用户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