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策略

2015-03-20王晓蕴缪宏建

传播与版权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订户医学类学术期刊

王晓蕴 缪宏建

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策略

王晓蕴 缪宏建

微信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获得和交流的方式。各种机构和众多的个体,为了实现想特定群体推送信息和自我宣传,纷纷采用微信的公众平台作为手段。学术期刊如何借助微信有效的宣传其出版内容,加强与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构建出高效的信息交流通道,是值得研究的。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策略

[作 者]王晓蕴、缪宏建,南通大学杂志社《交通医学》编辑部。

2011年1月微信平台正式推出,短时间内,成为新型媒体的代名词,其传播速度快、面广,受到了大众的关注,成为传播学领域的热门话题。微信是移动服务商和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主要使用在移动终端设备商,它的信息即时发布功能,可以实现对特定群体从语言、文字、图片到视频等全方位互动。微信对传播最新科研动态,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提供了捷径,同时也可以扩大其学术影响力。所以探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和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建立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

医学期刊近些年发展极为迅速,成为整个期刊行业最火热的发展领域之一,各种新的技术,新的成果不断地出现。医学期刊在促进整个学科发展、推动学术交流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的今天,如何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全面提升医学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效率,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不光是医学学术期刊,而且是所有期刊所共同面临的挑战。近年来流行的微信,在操作上具有便捷性,内容的推送丰富,信息交流高效,开通医学类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由之路。这种高效、快速、实时的交互工具,在稿件查询、传播前言动态、信息及时发布、编审读互动交流以及品牌的塑造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与使用,对医学类学术期刊加快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二、医学类学术期刊平台建设的现状

目前众多的核心类医学期刊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推送内容,发布信息扩大了宣传,提高了编、读之间的互动交流。目前大多数医学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由以下三个模块构成:用户导航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其中,用户导航模块一般由三个字模块构成:期刊简介、文章目录和交流互动模块。信息发布模块包括:投稿须知、联系方式、征稿启事等。很多期刊虽然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基本的功能需求,但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比如用户无法通过输入稿件编号直接查询到稿件目前状态,推送次数少或者没有推送,全文字无图片等,使得读者无法很快捷地获取信息。

三、医学类学术期刊面临的问题

(一)平台使用者数量增长缓慢

众多的学术期刊在建立微信平台之后,关注人数长期处于低增长的态势。管理平台的人员,无从得知用户的准确身份信息,平台本身也没有其他的渠道对自身进行宣传,平台内信息只有通过现有的平台用户进行有限的分享。这些因素导致了要推进公众平台的使用人数量增长,就必须使用其他渠道,如在期刊上打出宣传广告、在网站上进行推广等,使得平台用户的积累相当困难。

(二)持续发展用户过程艰难

信息量过大和过小,都会导致整个平台的用户数减少。新信息量过大,手机客户端会经常性地跳出平台推送的各种信息,用户一旦反感,极易导致他们取消关注;但如不经常推送消息,关注者会认为此平台已经处于休眠状态,更加不易引起关注。订户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认为,需要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对其他信息,没有兴趣或者是要求平台能够直接推送他们所感兴趣的信息。由于平台无法得知订户的具体身份,也就没有办法设置具体的用户组别来区分推送信息。不同的读者,需要不同的主题消息推送,这给平台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互动效果难以评价

一般情况下,期刊的微信平台每天最多向订户推送一次信息,受限于篇幅和内容,平台无法整体发挥其传播信息的功能。订户本身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太可能主动和平台进行交流,一般情况都是被动活动平台的信息。而平台一旦将信息推送出去之后,就极少能收到用户的有效反馈。编辑部对推送出去的内容是否适合读者,很难得到反馈信息,无法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使得平台与订户之间的距离,无法得到有效的缩小。

(四)平台名称未能体现刊物特点

有的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的是编辑部的名称或者杂志社的名称命名作为公众号;还有平台是多本杂志使用一个公众平台;其他多数使用的是以期刊名称直接命名的,这类比较直观,容易被订户搜索到,便于期刊平台和品牌的推广。而前述两类命名方式,则不容易让人检索到,不够直观清晰,定位模糊,不利于期刊平台的推广发展。

(五)信息服务单一化

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在于信息的传播干扰性小,实时性强,信息扩散的速度快等优势。而这种基于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服务,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必须和传统纸质媒体有所区分。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二者的区分度不大,比如:微信公众平台在推送消息时,还是用大段、整篇的文字进行推送,根本无法吸引到订户的注意力,同时也不利于受众群体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信息内容上,过分注重专业性,而忽视了灵活性,影响传播效果;在表现形式方面,未能充分利用好微信的图片、视频、语音等快媒体方式方法来对专业的内容进行丰富化,订户的阅读兴趣无法被积极调动起来。

四、应对策略

(一)积极利用平台差异化特点大力发展用户

如何满足订户的需求,这就需要根据订户具体的身份、喜好等,定制不同的个性化的推送方式来满足他们。订户的满足感直接决定了微信平台能否更好更快地积累用户。

(二)丰富信息化推送内容

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的是一种“零散化”“快餐化”的浅阅读模式,如果期刊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构思和设计,仅仅作为纸质媒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单一和枯燥地推送大段的全文,那么就不能切合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期刊编辑必须结合当前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所要推送的内容精心策划和编辑。利用自身的侧重点,根据学科热点设计和制作推送内容,有目的、多样化地进行推送。推送的信息,不应该仅局限于当前期刊所发表的内容,应就整个专业的建设和最新动态,向读者提供丰富的内容,注重内容的广发行和科普下,可以在精心选题的基础上,添加新进展和背景知识,同时配以图片,多元化地丰富推送内容。

(三)提高互动交流性,增加交流渠道

学术期刊应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群,利用好实时交流的特性,加强与审稿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得他们对平台有黏性;在积极做好平台内容建设的同时,期刊本身也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一些渠道来增加用户数,比如在举办各类学术活动的同时,积极宣传自身的微信平台;期刊编辑平时主动转发平台内的精彩的内容,提示作者、审稿人和读者关注;在纸质期刊的封面、官网、EMAIL的签名等处,放置微信二维码等,增加微信交流的各种渠道。

(四)提升推送效率和效果

利用后台数据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分析调研之后,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的用户有区别的推送内容,不应过多推送内容。明确好相对固定的推送时间,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用户的依赖模式,如一般上午9点,下午1点和晚上9点左右,都是用户密集上网的时间,在这些时间段进行推送,效果会明显提升。在推送技巧方面,还可以讲究多媒体协调的手段,可以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等相结合的办法,实现纸质、网站、移动终端等多方面联动来提升推送效率。

五、结语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兴起的阅读媒体,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争夺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使得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平台的建设还是处于初步阶段,在功能服务、内容规划、信息推送、互动交流等方面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不断地改进提高,应该能更好地发挥其实时快捷的信息传递优势,只有做好内容,精心策划,大力宣传推广,才能进一步地提升期刊的品牌竞争力。

[1]马勇,赵文义,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9):77-81.

[2].史春梅,陈平,王亚新,等.3G时代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实现远程校对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150-151.

[3]程琴娟,闫琼.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380-382.

[4]肖昕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定位与编发技巧探讨[J].科技传播,2015(3):123-125.

[5]刘慧琴,郑莉.肿瘤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完善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5(6):84-85.

[6]余溢文,陈爱萍,白林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策略及案例研究[J].编辑学报,2015(4):388-391.

猜你喜欢

订户医学类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陕西省咸阳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