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应加强儒家文化教育

2015-03-20贾晓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儒家

贾晓娟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儒家文化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更需要加强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1 儒家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核心是“仁爱”,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仁爱”、“诚信”、“和谐”、“中庸”、“自强”、“公正”等方面。

(1)仁爱。“仁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儒家思想认为,“仁”是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而其他的具体道德准则都是由“仁”派生出来的。“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倡导人们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对宇宙万物都要有一种爱心。儒家“仁者爱人”思想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理念,对职业院校改进思想教育方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2)诚信。诚信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思想认为,诚信不仅是规范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也是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经济往来的道德基础。诚信不仅是立人之本,而且是立国之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和道德经济,要求人们重信守义、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公平竞争。用儒家“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教育学生,对学生形成完美人格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和谐。“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儒家人文思想与天道自然观相贯通,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万物应该和谐共生。这种人文思想有利于保持人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有利于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也有利于人自身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和谐,直至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对当今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启迪。

(4)中庸。所谓中庸是指“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主张做任何事情都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过犹不及,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发展。儒家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要求人们以中庸之道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平和世人心态,争取和平发展。儒家“中庸之道”的为人处世原则,对高职学生儒雅、谦和、文明、礼让的人格修养具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5)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勇前行的精神源泉。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在抵御外侮、争取和平、保家卫国的抗争中,不屈不挠、义无反顾、不怕牺牲,形成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大无畏精神,涌现出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尤为可贵。

(6)公正。儒家思想的公正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礼记·礼运》中所说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指为全天下的人谋福祉的崇高的价值目标和理想的社会。儒家思想描绘了一幅“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病有所养”、“各有所得”、“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蓝图,成为激励人们前行和维护社会安宁的精神力量。在今天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天下为公”的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加强儒家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前,在职业院校开展儒家文化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现实可行的。需要引起职业院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及早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1)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决定的。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精神风貌总体是好的。多数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与学习目标,勤奋学习知识技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也有部分青年学生缺乏理性信念,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不尊重老师和同学,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或追求贪图享乐超前消费,或违反纪律打架斗殴,或崇尚低俗文化追求低级趣味,也有个别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严重滑坡,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案、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杀同学案、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震惊全国,社会影响极大。因此,当前在职业院校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教育教学任务。

(2)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服务经济的直接性、产业关联的密切性,以及解决就业的民生性等特点。职业教育突出能力本位和综合素质提升,包括交流表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职业迁移转换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缺少的并不是一般的知识技能,而是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合作共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实践证明,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教学是解决不了的,有必要引入儒家文化的滋养与熏陶。

(3)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爱国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内容,与儒家文化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的。职业院校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儒家文化教育。

3 加强儒家文化教育的举措

在职业院校开展儒家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校上下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产生共识、形成合力。具体措施应该包括:

(1)实现儒家文化的“四进”,即进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新课程体系构建,为落实儒家文化教育,应达到儒家文化“四进”的要求。将儒家文化教育的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为独立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通俗教材(校本教材),作为学生通识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并核记一定的学分。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选学《十三经》中的某一部分经典原著。

(2)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职业院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可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忠孝教育、礼仪教育、嘉言懿行活动等,落实儒家文化教育内容;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载体,如建设儒家名人名言路、儒家名人文化墙、儒家文化长廊、儒家名人雕塑等,进行儒家文化的熏陶;同时,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建立有关社团、板报、漫画、主题班会宣传儒家文化,以及举办儒家文化讲座、诗歌朗诵会、相声小品、文艺演出比赛等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3)建立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要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大胆创新育人机制,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育人新机制。学校除落实相应的儒家文化教育内容外,应将文明礼仪列入学生的操行考核中;学生家长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家庭美德的教育;企业可开展文明职工评选活动,树立道德标兵;社区也可开展评选五好家庭、好儿媳、好邻居、明星之家等活动,弘扬儒家文化。

(4)广泛开展儒家文化研究。学校要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儒家文化方面的课题研究。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也可以成立儒家文化学会、协会、研究会、研究所等学术组织和机构,配备一定的专兼职研究人员,落实足够的研究经费,开展儒家文化的专题和专项研究。

(5)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职业院校要创造条件,定期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开展爱老敬老活动;组织安排好学生的顶岗实习,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艰辛和光荣;组织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慈善、爱心义工、志愿者、救灾捐赠等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和融入社会,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对社会、对他人的仁爱之心,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6)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优秀影视作品、书籍、报刊、数字媒体、公益广告等文化产品,宣传和弘扬儒家文化;依法打击制假售假活动,保护诚实合法经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坚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立法,鼓励年轻人常回家看看、把父母接到身边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以利于儒家文化的发扬光大。

[1] 论儒家思想与高职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EB/OL].(2014-04-10)[2014-12-01].http://www.doc88.com/p-7905485216451.html.

[2] 王殿安.职业院校应应强化积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5-8.

[3] 王殿安.校企融合文化育人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3(4):7-9.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儒家思想与书法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