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解法简探

2015-03-19刘波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题干选择题苏联

刘波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选择题试题的呈现方式往往是“脱教材考”或者是“(依)托教材考” ,概言之,就是提供材料情境,设问考查。除了文字材料选择题、图表材料选择题外,近年来,许多选择题都引用材料,来考察学者、领导人或者会议的观点、决议,形成对某个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因而,我们大致把它划分为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

这一类型的选择题,或许不是直接的教材上的观点,或者是最新的史学前沿理论,甚至直接与教材的观点相冲突,这要求我们结合教材、课标,合理归纳、分析、综合、判断,毫无疑问具有相当的难度。

一、客观平实地阅读题干,避免先入为主

例1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性

B.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解析 从1924年列宁去世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的大约三十年,斯大林实际掌权,尤其,1936年斯大林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有同学一看到“二战前”和“政府提取了大约40%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立刻想到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再加上,题干中有迷惑的信息“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马上反馈出这道题是考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因此,选择D答案。实际上,本题的题干落脚的是“苏联的工业……发展”“因为”,题干里丝毫没有涉及苏联解体,即使D项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由于题干没涉及苏联解体而只是在谈苏联的工业化,故D项应该被排除。至于A、C项,二战前,1918~1920苏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7年是新经济政策,1928年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计划经济),A、C只是推动工业化的部分原因,不能选。

答案 B

点拨 题干给出的某学者、领导人、会议的看法、决议,只是一家之言,或者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候大家要就事论事,就材料进行分析、思考,万不可为自己的观点左右,依据自己的立场、价值判断。总之,对评价型文字材料的中立、理性阅读非常重要,记住:你应该根据材料作答,而不是根据大脑中的记忆作答,才是你的明智选择。

二、遵循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

例2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当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法国进行了政治革命的时候,德国进行的是、也只能是思想革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三种类型的革命极大地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

B.不同类型的革命是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C.革命由经济、政治再到思想领域,符合唯物史观

D.马、恩的判断体现了对德国革命的失望心情

解析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大约是1765~1840年,法国进行的政治革命指的是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而同一时期的德意志只是受到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要到1871年才通过王朝战争(政治革命)完成了统一。先看A答案,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无疑极大地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论从史出,正确;B项有一定的迷惑性,但革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只是说由英吉利、法兰西、日耳曼民族性格决定,结论不能从史实得出;C项说的是一般规律,而且大致是一个国家的纵向发展状况,这里横向比较英国、法国、德意志,不正确;D项,题干没涉及,也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

答案 A

点拨 由于历史史实强调的是客观真实,所以历史观点、结论的正确与否必须有相应的历史史实作为支撑,这就是要求所谓“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样推理出来的才是“信史”。解答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也必须用这一原则来分析、筛选、评价选择肢与题干,从而找出正确合理的答案。

我们拿到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后,先要找相关的历史事实和题干中的历史观点相印证,是为史论结合;再有,用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证明题干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也就是论从史出,“论”当然是历史结论。

三、选择肢应与题干正相关,且最大限度契合

例3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解析 题干强调“1688年”“英国政治制度史”“革命”,因此应该从政治文明角度思考本题。A选项确切地说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但题干上有“1688年前后”这样的字眼,《权利法案》作为宪法性文件体现了王在法下,因此A对;B选项是1649~1660年这段时间,后来查理二世复辟,B也排除;C项最具有迷惑性,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很多方面,题干只强调政治方面,所以由题干只能推出政治上逐步实现向近代社会过渡,C错;D项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

答案 A

点拨 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是客观题中较难的一类题,试题不仅表现在材料、史观的新颖性,还体现在选择肢设置的迷惑性上。解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处理好题干与选择肢之间的关系。有的选择肢本身表述完全正确,却与题干没一丁点关系;有的选择肢因果倒置,要你选原因,却给的结果迷惑你;有的选择肢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但题干的材料只涉及政治方面;有的题干涉及了几个朝代的比较,选择肢则只关乎某一个朝代……,这些都是要在答题的时候合理排除的。endprint

总之,在解答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时,一定要本着客观中立的立场阅读分析材料,结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选择与题干最契合的选择肢,你一定会在艰辛、漫长的之路后,学有所获。

1.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2. 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3. 洪秀全借来的宗教,也只是将皮毛知识胡乱拼凑,变成一个非牛非马的新教。原本同情天国的传教士大惊失色,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简直是大笑话和滑稽剧。”这导致( )

A. 太平天国运动失去群众支持

B. 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理论指导

C.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天国

D. 清政府的先进性体现出来

4.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在理想的社会中,就像在一个好的灵魂中一样,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他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2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3等级是劳动者。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柏拉图留给西欧思想界的精神遗产是( )

A.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

B.强调理性主义的思考

C.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

D.崇尚怀疑主义的精神

5. 《十二铜表法》规定了罗马妇女的从属地位,他们必须服从家庭中最年长的男性继承人即家长的权威。这表明罗马法( )

A. 带有宗法制的痕迹 B. 包含有性别歧视

C. 适用主体是成年男子 D. 有利于帝国的稳定

1~5 ADCBBendprint

猜你喜欢

题干选择题苏联
数字算式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