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在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肺膈炎诊治意义

2015-03-19贾占涛

河北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牙源纵膈气肿

贾占涛

(河北省承德市口腔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本文主要介绍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由于智齿冠和牙根尖发生的炎症,首先导致面部蜂窝质炎,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蔓延至胸腔、纵膈、心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非常危险[1,2]。影像学在该病诊断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院多采用下颌骨颈胸CT进行连续扫描,为进一步观察分析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在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悬膈炎诊治中的意义[3].特选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15例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悬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15例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5.31±10.38)岁。其中智齿冠周炎患者9例,根尖周炎患者2例,拔牙后脓肿患者2例,不明原因导致的牙槽肿胀患者2例。患者早期临床表现自述为牙龈疼痛、开口困难、下颌骨部肿胀、吞咽困难、有口臭,就诊期间出现胸部疼痛、呼吸急促甚至困难,出现端坐呼吸,可见三凹征特征,患者发热,体温(39.0~41.0)℃,平均体温为40.0℃,经过血细胞检查,患者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其中上纵膈感染患者6例,下后纵膈感染患者9例。排除心、肝、肾严重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疾病、不服从医嘱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在习惯上均无明显差异,配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膈炎分为牙源性感染期和下行性感染期两个阶段,所有患者均在这两个阶段进行下颌骨颈胸CT进行连续扫描,应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Plus 4.0旋转 CT机,具体扫描参数如下:颌颈部层厚5.0mm,部分加薄层分解扫描层厚 2.5mm,螺距为 0.75;胸部层厚为 7.5mm,螺距1.0,应用肺窗和纵膈窗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膈炎,行颌下、口底部切开引流,手术后所有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手术治疗后采用同样的下颌骨颈胸CT进行连续扫描。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手术治疗前后经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的结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4]:比较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变化情况,包括胸腔积脓,心包积脓、积气,胸膜增厚,纵膈气肿。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组织间不规则气体阴影和蜂窝状软组织阴影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情况: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胸腔积脓率(20.00%),心包积脓、积气率(6.67%),胸膜增厚率(6.67%),纵膈气肿率(6.67%)明显低于治疗前胸腔积脓率(66.67%),心包积脓、积气率(40.00%),胸膜增厚率(46.67%),纵膈气肿率(10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变化情况 n (%)

2.2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情况:对于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膈炎患者,经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后,影像学表现为组织间不规则气体阴影或蜂窝状软组织阴影,边缘较为模糊,包绕纵膈正常脂肪平面消失,纵膈周围有脓液包绕,可见纵膈气肿。颌颈部病灶逐渐波及双侧颌下、口底、咽旁、气管食管间隙部。经过外科手术后,患者不规则气体阴影率(20.00%)和蜂窝状软组织阴影率(6.67%)均明显低于手术前不规则气体阴影率(66.67%)和蜂窝状软组织阴影率(53.3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变化情况的比较 n(%)

3 讨 论

牙源性、咽部性和颈部性感染迁延不愈,导致下行坏死性纵膈炎,该病较为罕见,发病率较低。本研究对我院15例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隔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用研究对象住院时间10~65d,平均住院时间为(35.12±10.66)d,经过手术外科治疗后,有 3 例患者死亡,12例患者恢复健康均出院,由此可见,我院牙源性下行坏死性纵膈炎治愈率达80%。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我院采用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对患者疾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治愈疾病提供了时间。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是采用仪器对下颌骨颈部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不仅包括下颌骨颈部的检查,还进行胸部检查,对患者纵膈感染范围有更加科学的判断,对疾病病变部位有初步的了解,为外科手术后进行胸腔引流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液体顺利引流出体腔外,促进疾病恢复[5~7]。本次回顾性研究可见其中采用颈、上纵膈双腔引流管15例,联合胸腔闭式引流10例,胸廓切开引流5例,有效引流出体内废液,经过抗生素治疗,无患者出现再感染症状,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经过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可见患者组织间不规则气体阴影或蜂窝状软组织阴影,边缘较为模糊,包绕纵膈正常脂肪平面消失,纵膈周围有脓液包绕,可见纵膈气肿,其中10例感染波及下后纵膈,5例波及上纵膈,经过手术治疗后有效缓解[8,9]。患者入院后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呼吸急促、困难,端坐呼吸,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的明显凹陷,患者十分痛苦,经过下颌骨颈胸CT连续扫描可见患者胸腔积脓,心包积脓、积气,胸膜增厚,纵膈气肿,病情严重,经过外科手术行颌下、口底部切开引流后,病情有效缓解,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促进患者恢复健康[10]。

[1] Kilpatrick HC.Effect of Continuous Mandibul-cervico-thoracic CT Scan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from odontogenic infection[J].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2012,28(10):1065~1068.

[2] 张建茹,陈静静.社区医生使用高速涡轮机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28~29.

[3] 李湘明.涡轮钻法拔除水平阻生牙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l1,l7(22):22~23.

[4] 童永青,陈中国,戴杰,等.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的临床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24(1):56~59.

[5] 罗立峰,曹万英,程庆书,等.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1):43~47.

[6] 王建立.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21):94.

[7] 罗猛,陈德轮,蔡庆勇,等.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5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J].贵州医药,2010,34(8):748~749.

[8] 刘欣梅,杨广宇,韩洁.多发性蜂窝织炎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363~1365.

[9] 魏煜程,祝凯,王明钊,等.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5):569~571.

[10] 唐凤珠,刘良发.急性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6):286~288.

猜你喜欢

牙源纵膈气肿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突发鼻窦炎,竟是种牙“惹的祸”
不同方式开窗减压术在下颌骨牙源性角化囊肿中的疗效评估
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21例临床病理回顾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