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者时空纬度的新媒体阅读体验优化

2015-03-19张亚君

传媒 2015年4期
关键词:时空内容信息

文/张亚君

当读者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后,信息的传播和表现形式也必然变得多样化。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获取信息的诉求和约束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信息在传递和表现时,不能很好地匹配读者不同时空环境下的内外部影响因素,阅读体验将大打折扣。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和移动网络的全面覆盖,媒体可以通过智能计算实现随读者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对信息传递和表现形式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最令人愉悦的方式向读者推送最适合的内容。

一、新媒体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影响

新媒体传播拥有速度快、交互性强、数据容量大等多种传统媒体没有的性能优势,但是,由于其大量依赖于网络电子技术,物理特性较强,阅读屏的光线设计及页面视觉范围等都存在一些缺陷,而且读者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流量费用,这些因素都会使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

进入新媒体时代,人类的好奇心被彻底释放,无论何时何地,读者都想要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一方面抵消害怕被时代抛弃的恐惧,另一方面在沟通和日常生活中提供自信和支持。在信息的浪潮中,大浪淘沙,读者渴望聚焦价值新闻,渴望了解新闻背景及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期望产生思想的共鸣。这要求新媒体在快、通、新的基础上有内涵、有沉淀。这促使受众在获取网络新闻时的行为特征发生了一些改变。

1.阅读的第一视觉效果。标题是新闻内容的第一句话,读者判断是否有新闻价值,最大程度依据的是文章标题。而第一段又是读者决定是否继续深读的标准。读者每一次对于下一层网页链动结构的点击,需要支付的是时间或是一定的阅读费用,因此,在读者选择自己偏好的网络新闻过程中,新闻的标题或者是相关的新闻图片才是他们选择的第一要素,而且这样的选择也关系到受众的成本支付状况。

2.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网络新闻传播开辟了人类的浅阅读时代,这种阅读带有极大的检索性、忽略性和跳跃性。如果新闻中没有清晰的提示与标识,没有醒目的关键词,就难以抓住读者飞速运行的眼球,即使新闻的内容再新颖、再重要,也会在读者在一扫而过的泛读中被忽略。

3.自由便捷的新闻获取体验。新媒体传播为传播者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传播新闻,也为受众提供了获取新闻的种种便利。读者在阅读网络新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新闻类型、新闻主题及新闻的接收方式,而且没有固定的阅读顺序,可以在同一个网页中浏览多条新闻,也可以在多个网页中浏览同一条新闻。面对受众这种极大的自由度,网络媒体在新闻资料的搜集、编排及后期的版面设置过程中,都要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来构建合理系统的新闻链接模式,进而保证网络媒体多元化传播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

新媒体阅读打破了读者自然的作息规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内容编排和传播控制基本是程序化的,为了追赶更新的时间和达到的端口,新媒体机械化的信息生产和流水线生产无异。读者在高频率的机械式推送下,逐渐失去信息筛选的能力和精力。这提示着网络新闻工作者要研究新媒体内容创作和投放中的特殊规律,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提升新媒体的效益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媒体阅读时空纬度的无序阅读体验

新媒体依靠其新技术应用的优势,在及时性、丰富性和互动性上都给读者带来了革命性的体验。但也正是由于过分追求新技术的突出优势,导致目前新媒体对内容及传播方式的开发,仍集中在更新速度、眼球吸引力及信息量上。尽管开始考虑内容的品质和分类,但未能从读者时空环境变化的角度,来设计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新媒体内容机械式的滚动刷新,与读者日夜生活节奏的缓急变化之间存在冲突。在新媒体中,读者像服务器一样,以同样的节奏和操作步骤不停地“刷新”。如“每日头条”以同样风格的版式结构,同样长度和深度的最新资讯进行24小时不间断更新。而读者在不同时间段所需要的新闻内容和形式都会有所差异。传统的广播电台就非常好地匹配了听众起居的规律,如有新鲜的早间资讯,上下午的深度报道,也有晚间舒缓的心灵鸡汤类节目。同样,电视节目也有晚间“黄金档”“周末剧场”等,意在针对观众不同时间和空间选择播放适合的节目。

从空间上看,读者在一天之中可能处于多个网络环境,如WiFi、移动网络等,其接收信息的能力不同。新媒体推送的内容应当是可以适应不同网速而进行筛选,以达到最流畅的阅读体验。例如在网速较慢时,网页可以将内容调整到少图,或更大压缩比的模式,而避免网络卡顿,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故障并影响终端整体正常运行等问题。

内容同质是无法匹配读者时空变化要求的根源。不仅所有读者都存在阅读时间、空间的转换,不同的读者群体,其转换的规律及偏好也不同。因此针对细分的读者群体,新媒体必须遵循其特定的时空转换规律进行内容编排和表现形式的设计。当然,一家媒体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偏好,因此需要具有不同个性的媒体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既有即时的图文短讯推送,也有深入专业的新闻挖掘。但比较目前的大多数新媒体,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不同的读者群体面对的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仓库”,需要自己去“挖掘”内容。新媒体在内容开发上脱离了阅读的本质,绝大多数都是过眼云烟式的推送,读者在短讯面前只是一个围观者的身份。而读者除了知悉信息,还需要对信息的内在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自身的影响有所了解。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的阅读体验提升,需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基于强大的技术,将内容定位为某一部分特定读者群体服务,实现空间和时间上的人性化。

三、基于读者时空纬度的阅读体验优化

只有改变以往机械式的传播方式,提供更人性化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读者不同时空纬度下阅读体验的优化。这对读者行为研究、内容优化、系统智能化、组织个性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像营销产品一样营销内容。如上分析,新媒体不能只是内容的搬运工,而是需要将新鲜的信息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包装,将其打造成读者需要的产品。首先必须定位自身,再依据锁定的目标读者需求和自我主张来生产信息产品,实现媒体使命目标与读者需求的统一。对信息进行产品化的经营,提升内容的质量,进而将竞争核心从速度和信息量的比拼,转移到品质和人性化服务上来,最终达到匹配读者时空变化带来的阅读需求变化。

2.大数据分析读者时空纬度的阅读规律。基于读者时空纬度的内容优化,就是要在读者处于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时,提供最为匹配的内容,从而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目标客户阅读行为进行深度的分析,掌握读者的阅读时空转换规律,例如登录时间和地点、在线时长、跳转时间及IP地址、阅读内容分类等,甚至还能掌握客户的性格特点,进而支撑内容的智能匹配。

3.明确差异化和人性化发展思路。基于读者时空纬度的阅读体验提升,不可能由一家媒体覆盖所有的读者,大部分媒体只能聚焦特定细分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实现媒体差异化和人性化,不仅需要从目标读者的需求出发,还需要审视媒体自身,思考组织的性格特征及定位。当媒体将组织的性格色彩融入到内容生产中时,才能创造出具有个性特点的信息产品,针对某一群人,即与目标客户保持一致,产生共鸣。具体而言,就是将目标客户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划分,针对每一块内容进行产品定制,在最新的信息基础上进行筛选,对符合该时空特点的内容进行强化,对不符合的内容进行标准短讯化或剔除。

首先,需要进行组织性格建设。具有相同追求的人在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最容易形成新媒体的性格特点。新媒体往往组织较小,因此除了基础内容编辑以外,着力整合具有创造力和鲜明个性的媒体人。其次,数据挖掘是未来的核心生产力。新媒体竞争激烈且市场形式瞬息万变,通过数据挖掘来支撑内容的精准营销能够为媒体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最后,坚持是唯一的出路。在认定媒体自身的定位和性格特点后,必须坚持将内容和技术做深、做精、做专。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类对阅读本质的需求是不变的,只有触碰到读者心灵的深处,才能找到媒体最根本的生命之源。

4.应用定制化的智能系统,加强内容柔性生产。新媒体的内容制造和传播,离不开智能的计算机系统。根据目标读者阅读的时空规律,开发逻辑算法和计算机自动化编辑系统。按照时空纬度划分的内容编辑单位,进行内容和读者的双向关联,从而实现系统自动根据特定读者的时空转换,推动符合其偏好的定制化内容。

媒体机构尽管是内容服务的提供者,但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的传播量、类别、形式等方面的全面爆发,使得媒体机构对内容自产乏力。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内容提供商和个人,为平台媒体的智能传播系统提供丰富的素材。传播平台、内容外包加专业服务的融合是更为现实的发展模式,柔性化的内容生产是满足读者时空纬度不断变换需求的有效途径。

[1]裴永刚.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引导的模式与思考[J].编辑之友,2014(9).

[2]铁铮.新媒体时代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7).

[3]高静.媒体影响力、经营模式、用户数据应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4(5).

[4]王佑镁.青少年新媒体阅读分析及引导方式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2).

猜你喜欢

时空内容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订阅信息
主要内容
时空之门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