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想腐”思想培育的探索与思考

2015-03-19关翔宇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法治

关翔宇,张 斌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蚌埠233030)



“不想腐”思想培育的探索与思考

关翔宇,张斌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防治腐败是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新时期党中央提出要着力建设“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三大长效机制治理腐败现象。其中,“不想腐”关涉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是反腐倡廉的逻辑起点和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员干部“不想腐”思想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对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推进廉政文化的创设和公平正义的自觉维护,催生和强化政治责任感和政务诚信意识等。

[关键词]不想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法治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场鲜明地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绩效斐然。随着一些“老虎”的“进笼”,也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媒体舆论对反腐进程的高度关注。尽管反腐高压态势持续,但仍存在鼓动腐败滋生的歪风邪气,反腐依然极具紧迫性。对于反腐倡廉这一工作,如何做到标本兼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亟待解决。

1 “不想腐”的内在规定及其重要意义

腐败问题是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固症,仿佛是不可避免的制度黑洞,不断吸附着信仰动摇、意志松懈的官员干部堕入歧途。在面对“反腐”这一永恒课题时,完善制度的构建和完备体系的建立必不可缺。但是,天下无弊法,只要是制度,就必然有其不完善之处,官员腐败恰恰是制度不全面和法律漏洞的体现。古人云,“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必然会在他的行为表现中有所显露,我们不能忽视思想对人行为的关键性作用。所以,反腐首先要从官员思想维度进行规制。一个信念坚定,理想崇高的官员干部,必定会有着高度的自律自觉,即使官居高位,也不会滥用权力而堕落为贪污腐败之流。从思想上拒绝腐败是反腐倡廉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必须提高官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厘清思想困惑,走出思想误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思想上树立拒腐防变的廉政意识,一定意义上就是从根源上遏制腐败的滋生。

首先,“不想腐”是理想信念坚定的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缺失,会使人失去对生活目标积极奋发的精神推手,也就更谈不上潜能的激发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一些官员干部受到腐朽糟粕思想的侵蚀,动摇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追求,立场模糊,精神空虚,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奋斗目标。理想信念的缺失会使其思想左右摇摆,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官员干部作为党内的组织者和带头人,要全面担负起领导责任,时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保持“不想腐“的高度自觉,在拥护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道路上充分发挥模范作用。

其次,“不想腐”是宗旨意识牢固的体现。“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官员干部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重心,要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党政工作中做到落实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今有不少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逐渐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作风甚是明显,腐化堕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民心向背,党员干部不仅要与群众密切联系起来,还要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处事态度,这样才能顺民意,得民心。

最后,“不想腐”是思想道德防线牢守的体现。党员干部作为党政组织的公职人员,清正廉洁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公职人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形象。所以,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要以集体利益最大化为行动准则,不贪图功利,认真贯彻和遵守党章,增强自身的党纪意识,自觉的用党风党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党风使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障。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不想腐”思想的培育作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不仅关乎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壮大也密不可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作风一度盛行,导致一些官员集体意识、全局观念淡化,盲目追求一己私欲而置法律制度于不顾,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价值观走形、异化,而这正是贪污腐败滋长蔓延的肥沃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增强官员的是非鉴别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定抵制不良思想的信念,是反腐倡廉的根源性措施,是培养官员素质的内在要求。

2.1强化对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

马明·西比利亚克曾说,“每个人总是不免会有所迷恋,不免会犯些错误,但是,在进退失措、周围的一切开始动摇时,信仰能够拯救一个人”。理想信念是官员干部尽责履职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马克思曾指出:“民主制是一切国家制度的实质,是作为国家制度特殊形式的社会化了的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哲学家“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本思想,揭示出民主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官员的理想信念,引导官员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的体现。现今中国经济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诱惑也日益增多,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使扩大的市场为金钱和权力的结合提供温床,这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断被虚化,产生许多政企合谋、贪污受贿、假公济私等丑行。面对这些情况,务必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官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党性修养,引导官员形成自律自觉,积极追求共产党人的核心精神,在思想上拒绝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民主化的政治体制会带来绝对权力的分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民主”一词强调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转变中国传统文化情重于法的逻辑概念,通过民主理念的加强,提高执政官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官员干部在思想上如果不能明辨是非,树立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就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行为造就了罪恶的养育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修养德行的培育,强化官员干部将清正廉洁的思想意识转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从而形成拒腐的自觉心理防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官员的社会生活及其内心世界,为官员树立拒腐思想提供强大的指导作用,这样就可以做到在思想源头上根除贪污腐败的萌芽。

2.2推进廉政文化的创设和公平正义的自觉维护

文化的价值就在于它对人品德性的潜移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精神领域的方向标,对党内构建反腐倡廉的廉政文化有巨大先导作用,有助于官员形成对廉政文化的认知取向、情感取向和评价取向。廉政文化的建构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明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明现代化。营造反腐倡廉的文化环境对于思想拒腐的深入开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如果法律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那么执政人员应是公正的化身,通过公正廉洁的行政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望。公平正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共产党人贯彻始终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其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应让权利回归于人民之手,做到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使权力得以规范,利益得以保障,才能维护社会公正。反之,如果公权陷入牟取私利的流弊,必然导致公正的缺失。所以,没有廉洁的基石,公平正义的大楼无从建立,廉洁与公正如鸟之两翼,二者欠缺任何一方,对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在引导官员通过廉洁执政来维护司法公正、社会公正。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范畴,其意义在于成为一种价值目标深嵌于人民的理想愿景和社会制度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农业文明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以及物质消费带来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这些都使官员干部松懈了对党风党纪的严格遵守,严重破坏社会公正的天秤,廉政观念亟待强化。“廉洁”必须作为官员的必备思想觉悟,被引入官员干部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使官员从思想上拒绝腐败,就要在官员心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巩固全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理念融入政治领域,建构科学的廉政文化,促使官员的廉洁从政行为付诸于实践,把握公与私的天秤,不仅要做廉政建设的表率者,也要做公平正义的保卫者。

2.3强化政治责任感和政务诚信意识

责任是对人对事应尽的义务,政治责任则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职责,而作为官员干部则更要有积极履行职责的高度自觉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诚信”一词,引导官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主动养成政务诚信意识。“信,政之常,不可须臾去之也”,领导干部要将诚信作为个人素养和行政之道。所谓政务诚信,是要求官员干部树立诚信的行政理念,在行政活动中依法使用职权,履行职责,通过诚信行政维护公众利益,取信于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官员的引导作用就体现在官员政务诚信价值观的树立,使官员在政务活动中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仅用诚信约束个人行为,也用诚信规范个人职权的行使,积极履行诺言服务于公共利益,遵守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不以公权谋私利,坚持服务于人民的价值追求,避免损公肥私、巧取豪夺等行为。作为掌握国家权力的官员干部,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高低。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政治生活的变化,党员队伍的整体政治素养需要进行优化提升,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有的官员消极怠工、滥用职权,有的官员以个人得失为主,急功近利,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的官员受腐败思想文化的侵蚀,无视自己应尽的政治责任,破坏纲纪伦常,利用体制漏洞贪污腐败等,这些状况就是官员政治责任感缺失,诚信意识低下的表现。官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表者,能否坚持和落实政治责任感和政务诚信意识,不仅关系到政策的执行和制度的构建,也关系到官员个人的表率和示范作用。这种道德要求无论在官员的个人生活还是公共领域中都十分重要,官员能否将诚信价值观一以贯之的融入政务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将会直接影响政府和国家的公信力。所以,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诚信价值观的重要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官员政治责任感和政务诚信意识,切实做到履职尽责的思想觉悟,对公职工作的完成进行自我否定和修正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固化官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增进对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价值认同,诚心诚意地谋求公共利益,协调和整合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给贪污腐败思想留下滋生的余地。

3 “不想腐”思想的培育途径与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官员“不想腐”思想的培育,既需要我们党内的倡导和建设,也需要健康发展的社会思潮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保持其自身的理论科学性和先进性,渗透于官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具体的政务活动,内化于思想,外化为行为,使其真正贯彻落实下去。3.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内宣传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官员“不想腐”思想的培育,亟需构建健全的教育系统,引导官员切实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提升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的能力。宣传教育作为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挥其正面效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首先可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章编写、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理论学习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官员的价值观念。从党章入手,把学习和遵守党规党纪作为重点,教育官员深刻理解党章,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全党,做好官员的理论学习工作,引导官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把握原则底线。其次,围绕肃清四风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党员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权为民用,不断提升党政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渗入官员干部的日常行为中。官员干部要做到表率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坚定共产党人的信仰。

3.2强化制度对公权的有效机制和监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任何制度都是在理念的指导下构建的,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同时,制度也为培育价值理念提供保证。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官员“不想腐”思想的培育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通过制度的构建,对公权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党只有在保证自身机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抵御外部的不断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从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上培育官员养成正确的党性修养,建立一道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抵制思想诱惑和不良作风的腐化。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化广大官员干部,使“不想腐”思想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官员干部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真正让公权源于人民,用于人民,益于人民,由此形成对官员干部工作职权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机制,用法律规章制度来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主导地位,以避免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丧失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

3.3全面加强依法治“吏”

“权大于法”在部分官员干部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有的官员干部权力观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发展要求,不能正确认知、处理权力行使与遵守国法党纪的关系,往往造成徇私枉法,谋取私利。然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官员干部只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代行者,官员干部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法治是治理腐败的一把利器,在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重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强化。因此,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与落实,要树立依法治理腐败的观念,强化官员干部的公仆意识和法治思维,用法律规范公权,让权力运行在法治框架内,使公权行使过程趋于法律化,实现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合乎国法,合乎党纪。确立“法大于权”的观念,充分发挥法律的权威作用,对违法乱纪的行为予以严惩,才能保证官员干部“不想腐”,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

3.4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也只有回归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发挥实效。所以,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树立道德模范,增强官员干部政务诚信的思想觉悟,积极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中去,工作渗入基层一线,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做到源于群众,归于群众,将公职工作置于阳光之下,将公职权力置于人民之手。同时,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通过网络、电台、杂志等媒介宣扬廉政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倡导良好风气进社区进机关,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员“不想腐”的主流思潮,引领官员把权力视为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引领官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构建自我约束的高度自觉;引领官员增强道德判断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N].人民日报,2014-09-06(01).

[2]泽羽.“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访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兼孔子研究所所长傅永聚[N].社会科学报,2014-01-30(01).

[3]马明·西比利亚克.普里瓦洛夫的百万家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39.

[4]Dalberg- Acton,John Emerich Edward.Essays on Freedom and Power[M].Boston:The Beacon Press,1949.

[5]柳宗元《非国语》评注组.柳宗元<非国语>评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6.

[责任编辑:余义兵]

作者简介:关翔宇(1992-),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思政教研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斌(1978-),男,安徽宿州人,安徽财经大学思政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10080);安徽省高校提升计划重大教改项目(2014zdjy055)。

收稿日期:2015-05-26

DOI:10.13420/j.cnki.jczu.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15)05-0026-0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法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