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独立电影的“进”与“退”

2015-03-19毛向樱梁芷铭

传媒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境创作艺术

文/毛向樱 梁芷铭

独立电影是指游离于主流电影之外,以奇异的剧情呈现品质、以艺术追求为第一诉求的影片创作。当微电影借助强势的新媒体赢得观众热捧之时,独立电影似乎已渐渐被人们遗忘。所以,深入探讨独立电影面临的困境并积极寻找新的出路,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场的拓展:独立电影挺进“微”市场

“微”市场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市场,这一新市场扎根于互联网空间,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微”市场逐渐繁荣的今天,国内独立电影创作者似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市场的炒作与追捧为独立电影提供了广泛的市场关注与资金支持,同时,过度的包装与消费使得独立电影本应承担的艺术责任与社会责任大打折扣。以在柏林电影节斩获金熊奖的《白日焰火》为例,无论是剧本提前外泄,还是微博营销从侧面促成的高票房,给这部电影创作者带来的复杂情感是难以完全表达的。独立电影创作者在与新媒体推手博弈之时,不可不思考新媒体给受众、市场和电影艺术本身所带来的影响。

从中国电影摆脱计划经济统购包销的创作生产经营模式之日起,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就把原来所承担的宣传职能放在次要位置而努力在经济浪潮中寻得一席之地。无论是主流院线还是独立制作人都自觉意识到市场对电影的催生作用,独立制作人在市场环境中,必须考虑到电影的市场推广、营销和观众反响,以便在艺术价值与商业利润之间做出选择。商业自觉为独立电影走向市场、培养观众、获得商业成功创造了条件。但同时,这似乎也给独立电影本身带来了新的困难——制作成本的限制让独立制作人畏首畏尾,不得不考虑商业包装给独立电影带来的伤害,但又不能不顾市场的期许而抽身离开以致断送独立电影生命。如果关注新媒体创造的“微”市场,以及独立电影在此中的市场效应,就会发现这样的疑虑并非必要。

实际上,独立电影“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地始终困扰着电影制作人。无论是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还是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都是如此。而即使制片方具有电影界传统的营销渠道,亦不能摆脱如此尴尬的处境。

当新媒体成为独立电影生产、营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当独立电影出现在“微”市场,就已表明独立电影获取成功的突破口并非局限于艺术诉求。虽然独立电影在艺术诉求上远胜于主流电影,但作为出现于“微”市场并为观众广泛消费的商品,它必须面对观众的选择与市场的博弈。这就意味着独立电影绝不能放弃艺术诉求,而应在事实上借助恰当的传播媒介——新媒体的支持,并以此创造新的市场诉求。

新媒体,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使得原本需要耗费巨资的电影宣传营销变得低价而快捷,这或许是独立电影的一条绝佳的营销方式。微博是一种崭新的媒介平台,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电影的话题炒作和商业制造可以利用微博的属性来完成。在一部电影上映前,通过微博制造影片话题,往往会对电影的营销造成巨大影响。如搜狐、优酷、土豆、凤凰网等网络媒体的发展给影视作品传播带来的便捷,使得往日几乎全部依靠国外电影节和国内数量极少的独立电影展才得以同观众见面的电影,获得了一种直接、有效、低廉的传播方式。

一方面,在以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新媒体构建的“微”市场环境下,独立电影与观众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独立电影也因此而逐渐褪去“独立”的印记而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和认同,其市场潜力也随之得到挖掘。另一方面,一部分独立电影导演,如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逐渐摆脱了“禁片导演”“地下电影导演”等身份,变换了工作环境,与上影集团等大型垄断电影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数码设备的涌现使得电影创作的门槛一再降低,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影视创作中,当然,他们也必须借助新媒体实现相关影视作品的传播。可以说新媒体时代造就的“微”市场以其惊人的活力使独立电影在发展中不断摆脱资金、传播与播放平台的限制,并培养了可观的受众群体规模,而新的受众群体的形成又在实际上扩大了独立电影的市场。

创作心态的改变:独立电影人深入新媒体语境

新媒体的产生与快速发展,增加了不同的个人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也加快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而独立电影人则借助新媒体语境更加灵活地选择题材与创作方式,不时扮演着电影艺术的呐喊者角色,并形成独特的创作心态。

在谈及《三峡好人》的创作时,贾樟柯说:“这个电影采用一种即兴创作的方式,一边拍,一边改剧本。”可以说,这种即兴创作已不再需要如往日那样深思熟虑以免触碰了创作影视作品的“高压线”。这是基于新媒体语境的宽容与呈现的巨大信息量而做出的创作选择。至少有以下三点原因促成独立电影人创作方式的改变。首先,新媒体的高速传播可以使独立电影作品保持高频更新,这将使大量受众被吸引。虽然艺术诉求依然是独立电影首要诉求,但在新媒体海量信息环境和宽松的话语情境下,题材鲜活与艺术的表达并无冲突。其次,新媒体为独立电影大量的数据存储和非线性观看提供了可能。新媒体的后台服务器可存储大量视频且费用较低,并且网络视频流媒体可让观众任意选择播放内容与进度,这满足了当代年轻观众自由选择与逐渐习惯接收“碎片化”信息的观影习惯。实际上,这也为独立电影人不断微调创作提供了空间。最后,新媒体反馈及时,利于独立电影人与受众的交流。新媒体尤其是微博、网站论坛为独立电影人与受众提供了开放性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独立电影人能更清楚、直观地了解观众对影片的反馈,在实现与受众多层次交流的同时继续思考作品所应达到的艺术层次。

如前所述,独立电影人在创作方式和题材选择均与过往不同,这正是独立电影人创作心态变化的具体表现,这一切显然是与新媒体语境密不可分的。在复杂的新媒体语境中,独立电影人的创作心态更加开放、包容和独立。一方面,新媒体语境造就了独立电影人开放的创作心态。在新媒体语境中,独立电影人不断抛弃传统语境的羁绊与陋习,同时也不忘挖掘新媒体语境中正在生成的精华元素,以使独立电影创作话语始终保持活力与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新媒体造就了独立电影人包容的创作心态。他们不仅包容新媒体这一虚拟世界的乱象,也关注现实世界的复杂与混沌,不仅包容市场的竞争,也关注主流电影的光彩与喧嚣,他们总是试图从这其中寻找到创作的灵感与冲动,寻找到独立电影足以立足新媒体的支点,寻找到独立电影在这个时代的独特价值。另外,新媒体语境强化了独立电影人创作的独立形态。在新媒体语境里,他们受到的约束在减少,而观众却在增加,同时他们获取信息、知识、技能的途径也在增加,表现主题的手法也不比过去少,虽然他们也会因资金短缺而一时举步维艰,但他们总能利用新媒体的便利而集聚起足够的资金以使电影创作不中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的独立创作机会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大大增加。

对传统创作的扬弃:独立电影深受新媒体“碎片化”叙事的影响

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社会压力的增加,观众往日那种大块的娱乐、消闲时间正被挤压、分割为若干小段。这就使得长片尤其是超过院线标准时长的独立电影难以得到观众青睐,而时长较短的独立电影则可以获得特别关注。贾樟柯的《天注定》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章节段落,而是带有明显“碎片化”的叙事倾向。当然,独立电影约束时长以趋于“碎片”并非完全是拜加快了的生活节奏和社会压力所赐,更多时候,这是适应了新媒体“碎片化”叙事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明显的“去中心化”特征。独立电影并不用独立角色对重要事件来进行阐述和演绎,这点与传统电影不同。而新媒体“碎片化”叙事的“去中心化”实际上强化了独立电影选择多个不同的、重要的角色阐述多个事件这一创作手法。如贾樟柯导演《三峡好人》和《天注定》就体现出对中心原则的消解,并进一步表现出独立电影对既定结构的解构。事实上,一部影片叙述的事件是多样的、剧情是复杂的,而所要表达的主题却是单一且具体的,这样的状况并不会因为独立电影深受新媒体“碎片化”叙事“去中心化”而受到影响。相反,正是这样的方式使得独立电影适应新媒体的“碎片化”表达和观众的实际需求。

突出的戏谑化。剧情模式与故事框架戏谑化,产生的结果是使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在影片中参差不齐,这种情况的产生从某方面理解是增加了表达观点和主题的难度。但是反过来,又可以成为编剧和导演尽情发挥想象力的基石,增加了事件在影片中的可塑性。这样的戏谑化在新媒体“碎片化”叙事中显得更为突出,不同的观众总能在媒体“碎片化”叙事的戏谑化中找到自身所需。在深受新媒体话语影响的独立电影中也可以时常看到戏谑化元素。徐静蕾导演的《梦想照进现实》从剧组导演和演员的角度对影视本身进行了一番带有自嘲性质的调侃,同时又让本身不成立的故事变得合情合理。这种超越现实的再造性的基础便是戏谑化元素的突出表现。这实际上使得独立电影的严肃面孔发生了改变,但这并不减弱其艺术价值,相反,深受新媒体话语影响的观众更能通过影片的戏谑化而理解影片本身以及影片所表达的价值追求。

鲜明的快节奏。新媒体和数字记录介质使得独立电影人更敢于尝试新的视听语言表达方式。显然,基于新媒体“碎片化”叙事的鲜明的快节奏便是这样的新视听语言表达方式。在鲜明快节奏的渗透下,不仅商业电影和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视听语言习惯被独立电影吸收,而且也使得独立电影在保持艺术效果的同时不再单单考虑长镜头等情绪氛围的营造,而是考虑采用“变”的方式和风格,要适应多变的方式和风格,鲜明的快节奏的使用就不可避免。从贾樟柯拍摄《小武》时对新现实主义技法的复制到《天注定》形式大于内容的快节奏影像风格,无论从摄影还是剪辑上来看,都表明独立电影正逐渐改变着自身:摆脱沉闷、持重的印象,朝着多变、平易的方向转变。

新媒体“碎片化”的叙事也影响了独立电影的创作风格。以《白日焰火》为例,本片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电影(本片有专业影视拍摄资金的介入,同时按照市场发行程序运作),但是,导演刁亦男却是不折不扣的独立电影导演出身,作品有着独立电影倾向和浓重格调:重抒情轻叙事,众多“碎片化”的情绪堆积而呈现出了人物的真实状态,这正是本片的核心所在,案件的真相反而不是故事的重点。

新媒体空间:独立电影的下一站

新媒体的兴起构建了“微”市场,为独立电影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但容纳了海量信息和海量影视作品的新媒体场域却使广大观众一时难以取舍,以致使独立电影未能全面实现自身价值。与此同时,狭窄的投融资渠道、尚未完全开放的播放平台依然是制约独立电影发展的“紧箍咒”。因而,时至今日,独立电影依然不得不经常投放于国外电影节,或者接受国外资金,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独立电影脱颖而出,但实质上却是对中国独立电影的制约。但新媒体的优势同样显而易见。法国电影艺术家雷内·克莱尔(René Clair)曾说过:“观众并不永远是对的,但是无视观众的作者却永远是错的。”在更容易捕捉观众、更容易传播电影价值的今天,新媒体以及开拓新媒体传播市场应得到独立电影人的高度关注。新媒体所创造的广阔空间,是独立电影的下一站。虽然要达到这一站并非易事。但这并不是要独立电影人放下艺术追求而去迎合大众。

大量的影视观众并不会因对独立电影不感兴趣而退出新媒体空间,相反,他们会源源不断地涌进这里不断寻找自己喜欢的作品,幸运的时候,独立电影会被他们瞥上一眼甚至会被其中的一部分人喜欢,但喜欢独立电影的观众始终是存在的,他们和市场一起,在新媒体的高效传播中也确实在培养着独立电影的新观众。那么,明确定位、细分受众及至瞄准目标群体,就是独立电影要走的下一步。

虽然独立电影远离乃至拒斥主流价值的赞誉,甚至会因与主流价值相左而遭致打压,以致被迫离开新媒体。甚至那些曾经传播或者正在传播独立电影的新媒体也会因此而遭致打压。但这恰是独立电影必须勇敢进入新媒体空间的理由。独立电影从来不缺乏观众,而它的观众今天正普遍使用新媒体、从新媒体获取知识并试图让自己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其实网络技术已经为他们打开了全面进入新媒体的大门,当然也没有什么技术能完全阻止他们。只有在这里,独立电影才能以最高的效率被观众知晓从而使自身价值得以传扬,它的下一站,必是宽广的新媒体空间。

猜你喜欢

语境创作艺术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跟踪导练(三)2
爆笑街头艺术
创作心得